中国辣条往事:曾经“五毛食品”,如今“国标转正”

辣条究竟是什么?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终于给出了答案。

1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文明确,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凡与此不一致的,应当于2020年1月31日前调整到位。相关生产企业要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关要求,改进生产工艺,改善产品配方,制定食品企业标准,降低调味面制品中盐、脂肪、糖含量,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国标”的出台,意味着长期困扰辣条行业的“南北标准之争”终结,网红食品辣条正式进入到全国化市场的阶段。

这一天,距离第一款辣条诞生已经20多年。


01 生于乡间,长于湖南与河南

1998年,湖南平江县三市镇的李猛能与邱平、钟庆元三人,用一台老旧的米线加工机器,在自家简陋的院子里研制出了第一款辣条。

这种融合了当地豆筋和酱干特色的熟食制品,兼具咸味与辣味,在后来迅速走入全国的大小街巷,被人们称之为“五毛辣条”。

就在同一年,年仅29岁的平江县人张玉东从部队退伍,开始做茶叶生意。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家乡正在被辣条这种零食所改变。于是,他迅速转变了创业方向,冲着这个新商机前进。

当时辣条市场完全处于饥饿的状态,闭着眼都能赚钱,即使价格调高一点,销量也几乎不受影响。于是,一大帮原来做麻辣豆皮、麻辣豆筋的同行,转行进入辣条行业,市场迅速变得拥挤。

2003年,张玉东也买下了几家酱干作坊进入了辣条行业,从开始的两台机器,发展到几十台又到几百台。他创立的玉峰品牌,也成为市场的龙头。

另一边,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将辣条带到河南漯河。最开始,也是小作坊式生产,原材料都是从湖南平江带来的,推向市场后反响很不错,企业就迅速做大。


由此,“南玉峰、北卫龙”的格局初见雏形。

如今,以20多年前的一包“五毛辣条”为起点,辣条行业已经发展到近六百亿规模。平江县食品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辣条厂家1000余家,产值接近600亿元,湖南与河南二分天下。


02 野蛮生长,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辣条产品在迅速占据市场的同时,“垃圾食品”的质疑却从未消失。每一次食品安全的爆发,都对企业造成了伤害和打击。

当时,身处火热的市场,面对需求旺盛的消费者、提前打款拿货的经销商,辣条企业开始野蛮生长,至少让产量跟得上销量。同时,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竞争必不可免。

由于行业门槛低,当时辣条生产企业以粗放式的家庭小作坊为主,经营不规范的居多。发生产品质量问题,一些企业甚至会重新加工后再次投入市场。



低价的竞争手段,也曾出现在辣条行业。但不久,大家就达成了共识,提高价格才是整个行业的大趋势。因为如果不调价,企业就没有提升质量的空间,上游的供应商也赚不到钱,势必就会从原材料的品质上做手脚。于是过去几年,辣条行业发生了五次整体涨价,平均每两年调一次。

在“闭着眼睛赚钱”的状态下,辣条企业当然没有提升品质的意识。于是食品安全问题就不可避免。

第一次冲击是在2005年底,中央电视台曝光平江县一家食品厂使用违禁添加剂富马酸二甲酯(俗称霉克星)。这让高速发展的辣条行业有了第一次急刹车,整个行业进行了大整顿。当时辣条企业遭受了极大的质疑,企业主们到外面去参加会议,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什么的。

痛定思痛,平江县的相关龙头企业不得不联合起来,以自费的方式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研究,申报了面筋行业的地方标准。终于,湖南省标委发布了湖南省地方标准《湘味面粉熟食》,填补了国内此类食品标准的空白。

在2012年,随着地方标准的再次升级,行业中的小微企业受到严重冲击,要么被地毯式整治封厂,要么远走他乡做生意。

以河南为例,辣条生产企业从2000年的4000多家递减至2007年的2000多家,2011年的500多家,2017年的236家。

而2019年央视3·15晚会节目曝出的辣条生产乱象,被认为是对行业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次曝光。之后,这个行业对低端产品的洗牌正式开始了。


03 处境尴尬,企业在恐慌中转型

挫折背后,辣条企业纷纷砍去低端产品,投入成本改建生产线,提升产品质量,希望脱去一直以来“脏乱差”的标签。

2014年,卫龙搬进了新修建的厂房,采用全自动化的生产车间。而后,卫龙特地邀请了专业的摄影团队拍摄了公司的宣传片,看起来“高科技感”的车间图登上了当时的微博热搜榜单。



同样在2014年,张玉东的麻辣王子将30多个产品砍掉,只留下10个左右。其中,卖得最火爆的“麻辣王子如意棒”被砍,将近2个亿的年销量重新归零。继而,麻辣王子推出了主打“天然食材”的辣条新产品,无论是产品包装还是成分都进行了升级,单价也有所提升。

老玩家在升级自身之时,这块大蛋糕也遭到了新玩家的抢食。

2019年元旦后,盐津铺子正式进军辣条行业,推出了“小新王子”辣条,签约了林更新成为旗下“小新王子”品牌辣条的代言人。

同年3月17日,在“3·15”晚会刚过不久的敏感时间点,金丝猴推出了“辣辣怪时空”系列产品,包括素食辣片、素食辣条、麻辣小零食等,并宣布已在其天猫旗舰店开启预售。

但随着更多玩家的加入,三只松鼠也决定在2018年提高对辣条行业参与度。在内部,辣条这一品类被拎出来,单独成立了项目组,成为了重点项目。产品线上,三只松鼠从“约辣”这一款单品拓展到十三款辣条单品,价格定位在高端辣条的价位。

“高端化”是当下辣条行业希望贴上的标签。


04 一统江湖,市场即将进入红海

一边是行业标准的不断升级,另一边却是辣条企业的尴尬处境——即使已经进行大量的投入和升级,但仍然不得不遭受外界的质疑。

但2018年5月开始,卫龙的辣条产品多次被宁波、贵阳、山西、湖北等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食药监局点名,原因均是相关食品中添加了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防腐剂。



这是来自地方标准不统一的尴尬。由于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辣条企业只能执行所在地的现行地方标准,卫龙产品的生产就是遵照河南省的地方标准。但当产品销往外省时,就会违背外省的标准。整个行业都在期待国标的确定。

此中的艰难,核心在于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和企业之间有分歧,河南定位辣条为调味面制食品,而湖南定位为湘味面粉熟食。国标不能倾向于某个地区,因此需要重新制定一个更加合理、科学的标准。

那么,这次全国标准的统一,将结束异地质检差异化的问题,辣条行业的“地方保护”将不复存在。

但同时这也预示着,无论是对扎根行业已久的老玩家,还是新入局的玩家,辣条行业又将迎来一次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