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居家办公,打造3个空间,重建生活秩序

公司原本计划2月10日返工,但是疫情防控与返工方案未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因此返工时间滞后,最近一段时间基本维持线上办公状态。

昨天跟其他城市的朋友视频,一个在上海的朋友,他们所已经复工,要求员工必须乘坐私家车上下班。北京的朋友也踏上了回程的列车,准备居家隔离几天,再返工。还有其他几个朋友在线办公。

据钉钉统计开工首日近千万家企业2亿人在线办公,互联网改变生活。

可能是因为做咨询的时候,存续的心理阴影面积比较大,我们外地出差办公、吃饭、睡觉有些时候基本都在酒店一体化解决,那些时间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体验非常不好。

现在在家办公,大家都知道,诱惑会特别多,电视电影、游戏玩乐、食物饮料等等,会自行抢占你的注意力,而注意力就是生产力啊,详情请见《稀缺》。

但通过这几天的在线办公经验来看,还是有一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整个人的状态竟然比正常上班期间的还要好,精神为之一振。

因此,决定跟你们分享一下,确保我们的生活不陷入杂乱无章,维持良好的生活秩序。

在分享之前,我想说说我将一天划分为三个格子,一个是物理空间,一个是时间空间,一个是心理空间。

物理空间很好理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泛空间的概念,这个空间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东西。

时间空间如其字面意思一样,就是一天的24个小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每个人都平等拥有,如何将时间进行单元化划分,形成自己的时间单元格,再去承载不同的东西和欲望呢?

心理空间其实就是指我们的心理承载能力,根据承载能力不同每个人的心理空间其实都不太一样,要根据自己的空间大小,往里面安排不同的内容,剔除掉不必要的烦恼。

好啦,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借助这三个空间帮我们重建生活秩序呢?

物理空间

在家办公很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首先得为自己明确一个物理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自己的办公场所。

当我们达到这个地方,就不是伴侣、父母、子女,而是工作中的员工,将自己的身份进行转化,促进自己跳转身份,保持严肃紧张、高效高能、高质产出。

你还需要一张办公桌,在这张桌子上与工作无关的东西都尽量不要放,一台电脑、一个笔记本、一支笔足够,当然根据你的需求,可以添置其他东西,总之都是跟工作相关的东西。

一旦你回到这张桌子上,触目所及,会给你造成自动跳转身份的信号,于是你就变成了工作型人格,自动与生活进行了剥离。

当自己达到自己所界定的工作场所之后,就不要穿居家服、运动服、睡衣睡裤之类的衣服,尽量能够着装整齐一些,换上干净利落的衬衣,从外形上提醒自己在工作。

上午我们开视频会,我发现有些同事直接穿着毛茸茸的睡衣就亮相了,如果在穿着上不能保证,起码要做到上半身得体一些呀。

最后,你要与自己以及家人建立起一种共识,达成一种如此使用物理空间的共识,促成自己人格转化,不受外界环境所干扰。

时间空间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拥有24个小时,平常在单位上班可能要考虑的行程轨迹包括起床、洗漱化妆、用餐、赶车、上班、下班回家、晚饭、饭后时间、睡觉。

不用去单位了,我们的时间仿佛忽然多了起来,很明显多出来的部分便是洗漱化妆(不知道你们如何,我在家是不化妆的,只描个眉毛画个口红,保持最后一点的仪式感)和路上的时间,那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呢?

我们可以利用化妆和路上的时间用来睡觉,睡觉的妙处有很多,可以美容、可以长个(二次发育的美梦)、可以增强抵抗力,尤其在疫情上未得到全面控制的今天,拥有一个较强抵抗力的身体显得尤为重要。

你也可以用来看书、做运动等等。以前有一句话说的很好,阅读和旅行必须有一个在路上。现在来看旅行显然是不可能了,但阅读是投入再多时间和精力都不为过的一件事情,这是对我们思维的强化和锻炼,是持续性的输入。同时,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于是锻炼身体当然也非常值得投入一些时间啦。

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我会用来处理工作事务,中午吃饭、睡午觉。我平常上班很规律,中午一定会有一个午觉,这几年来一直如此,除非有不可抗力的干扰。睡午觉非常重要,短短半个小时,就可以让我们精力大补,下午可以保持高效的状态。

17:00-19:00,用餐,家人聊天时间。

基本19:00以后就完全是属于我个人的时间了,我会利用这段时间跑步、看电影、看书,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然后晚上十二点前上床睡觉。

不得不说的一件事情是,沿用自己熟悉的时间管理方式来进行工作,效率会更高。

然而,纯粹靠时间划分时间单元格也不是那么理想,为了让自己能够更高效高产,最好能够每日做计划,将今天要完成的事项用便签的形式贴在电脑或者抬头可见的位置。

比如我今天的任务是上午十点开视频会、审核一个报告和两个方案、拟定年度工作计划、下午四点主题讨论、写一篇文章等,以此提醒自己,今日事今日毕。

如果觉得平时的上班作息时间无法使自己保持高效,那么机会来了,我们可以自行切割时间,形成自己的时间使用单元,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最大化使用其他时间单元为我所用。

可以学习专业内容深耕自己的业务领域,可以看平时没有时间看的文学书籍,或者画画,等等,根据需求和兴趣而定。

心理空间

不得不说的是,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尤其在这段时间,更是如此。

有的人很容易因为外部秩序的混乱影响到个体秩序的建立。

我很早有这个概念是高二晚自习学校突然停电,学生们欢呼雀跃自己终于不用上课的同时(包括我),所谓的竞争对手别的所有的同学也都不能自习了,但据我观察,有的同学回到宿舍之后就开启了聊天、睡眠模式,有的则用手电筒看自己喜欢的小说,还有的背诵自己还没有记住的课文和概念。

在疫情尚未过去之前,看新闻很容易导致个体的情绪起伏波动,这个时候,就需要让自己保持理智和清醒,不要经常去刷网页和新闻,定时定点定量看新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很容易让自己摆脱焦虑、不安和烦躁,进而进入到自己建立的秩序当中。

如果你的心就像一个瓶子,焦虑、不安、烦躁就像是那些随处飘来的细沙,当我们的瓶子装满了细沙的时候,还能用来装些别的什么吗?

同时,如果你是一个爱学习、爱看书的人,尤其是坚持深度阅读的人,你就更会发现坚持这样做所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有多微妙:你更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拥有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

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空间,有助于我们保持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至关重要。

因为everything is in your heart!

疫情尚未过去,但是我们的工作、生活还得继续,如果委蛇虚度,待到春暖花开,你就会像塑身减肥时的自己,悔恨自己前一天晚上为什么又吃撑了那般抱怨和遗憾。

让我们回归秩序,对自己、对家人负责,以实际行动对社会予以最大的支持。

还有正在“疫情重灾区”的朋友们,想要告诉你们,再苦再难也别忘记好好吃饭,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疫情终会过去,一切都会过去,生活还得继续,我们会带着这段记忆继续赶路。

终南山中学时代一位老师曾经对他说:“人不应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该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情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的事,与自己的抱负比也会变得很小。”

这也是我所喜欢的《人生果实》里,80岁的英子说:“理想就应该远一些,这样永远都会在远处。”

这样就永远不会为当前的不愉快所困,永远抱有美好的期待吧。


PS:本文为原创文章,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七十二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