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看東西方的文化衝突序2:從“三不傷害”說戴口罩的必要性

“三不傷害”是指

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



這是安全工作中

非常重要的一個理念

簡明扼要、邏輯清晰、操作性強

對提高安全意識,規範安全行為

杜絕安全事故

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有在大中型重工業

企業裡工作過的人絕對有印象


疫情防控

是確保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工作

從大的意義上來說也是一個安全範疇

是公眾健康的安全問題,有著共通性

結合現在疫情防控工作來看

也有現實指導意義


不傷害自己

每個個體主體

遵守國家衛生防疫法,規範良好衛生行為

不捕食野生動物,保障個人健康

不成為0號病人

自己替自己負責

我是健康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不傷害別人

自覺隔離,不傳播

自覺按要求規範行為,統一行動

自己替別人負責

我是別人健康安全的守護者


不被別人傷害

保持社交距離

在人群聚集的場合

用口罩進行物理隔離

阻斷病毒入侵

自己不因別人的過失而受傷害

不被傷害是我的權利


“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

是個人的主動行為,是個體責任的體現

如果全社會都能自覺踐行

那就是安全的理想社會可實際生活中

當然沒有這種理想狀態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何況是幾十億人口的大社會

各色人等,千奇百怪

指望每個人的自律是天真和不可靠的



大家會說還有“他律”呀

有道德約束還有法律制裁

是的,是有

可這些都是滯後的

是完善體系提供的公共行為


不難想象一下

我被別人傳染了

如果是無意的,我只能自己承受

如果別人是有意的

當然會受到道德輿論的譴責

甚至是法律的制裁

但這是法治健全有效率的體系下才有的

請注意健全和有效率的治理

大多數國家都難以做到


可是

這些改變不了

已經被傳染的事實和帶來的傷害



那麼,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其實在基於

人人自律和社會他律的中間

我們還可以建立一個自我保護的區間

那就是“不被別人傷害”

它是自我個體的最後健康安全屏障

是我維護不被傷害的權利


戴口罩就是這樣的最後健康安全屏障

是維護我不被傷害的權利!

三不傷害是我們工作中的理念

也是我們文化的體現


西方人的文化是

求之於契約裡的自律和他律

我們在求之於契約裡的

自律和他律之外

還有一個“求之於己”



下一期:

疫情下的東西方文明衝突3--契約與求之於己

我們繼續分析探討口罩下的底層邏輯

歡迎持續關注~


本文由人之老科技服務原創,轉載請註明

相關圖片來源網絡,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科技助老·共享美好 | 人之老科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