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歲的“行軍”、“媽媽牌”口罩……這些歐洲抗疫故事,暖心又淚目-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新華社哥本哈根4月22日電病毒無情,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歐洲人的生活。人間有情,許多歐洲普通民眾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用責任、勇氣與愛譜寫守望相助的抗疫之歌。

他們中有募捐的老兵、有業餘縫口罩的母親、有搭橋“雲探視”的護士、有免費發放餐食的米其林大廚、有直播防疫知識的中國醫生……這些溫暖人心的小故事,匯聚成了抗疫大力量。

01:15

英國:99歲的“行軍”

在英國貝德福德郡,99歲的老兵湯姆·穆爾以“行軍”的方式為抗疫醫護人員募集捐款。

作為一名參加過二戰的英國老兵,穆爾服役期間曾摔傷臀部,是醫護人員給予他悉心治療和照料。對此,他一直感恩在心。

十幾天前,穆爾作出一個決定:這個月底百歲生日前,挑戰繞自家院子走100圈,為的是給醫護人員籌集捐款,目標為1000英鎊。

繞院子步行100圈,每圈約25米,總共約2500米。這對於普通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只能靠助行器行走的穆爾來說,並非易事。

4月16日,在院子裡,穆爾眯著眼,身體佝僂,手握助行器,吃力地邁著步子,緩慢而堅定。軍裝上的勳章起伏躍動,似乎在召喚老兵重返前線。

99歲的“行軍”、“媽媽牌”口罩……這些歐洲抗疫故事,暖心又淚目

4月16日,在英國貝德福德郡,二戰老兵湯姆·穆爾藉助助行器在自家後院行走。新華社/法新

當穆爾走完這最後一圈,院內掌聲響起,兩列士兵齊刷刷向這位二戰老兵敬禮。這一刻,穆爾為英國醫護人員募集捐款頁面上的數字,跳到了1200多萬英鎊。

“上次戰爭,我們的戰士是穿著制服的士兵,這一次,是穿著制服的醫生和護士,”穆爾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說,“他們是勇者,值得我們為其付出一切。”

穆爾的募捐行動受到來自英國官員和廣大民眾的讚許和支持。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在15日的例行發佈會上稱讚他的行動“對所有人都是一個鼓舞”。

截至19日,全球近百萬人因穆爾慷慨解囊,合計捐款超過2500萬英鎊。

比利時:“媽媽牌”口罩

比利時西法蘭德斯省呂德福爾德小城有一支由40多人組成的“口罩縫製隊”,領頭人是53歲的女警員佩特拉·庫菲茲。

約兩月前,庫菲茲28歲的兒子意外身亡。喪子之痛讓庫菲茲思考可以做些什麼來挽救他人生命。她說:“兒子告訴我應該去做點什麼。我每天晚上都會去墓地,在那裡坐上半個小時。是的,這給了我力量。”

新冠疫情暴發後,口罩成了防疫救命的緊缺物資,庫菲茲決定利用下班時間縫製口罩。

99歲的“行軍”、“媽媽牌”口罩……這些歐洲抗疫故事,暖心又淚目

佩特拉·庫菲茲在縫製口罩。網絡截圖

最初,她從附近城市購買原材料,做了600只口罩,提供給當地的醫生和養老院工作人員。在媒體報道了“做口罩的媽媽”後,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了庫菲茲的隊伍,她所在的聯邦警察部門也向她的團隊訂購了5500只口罩。

這位化悲痛為力量的媽媽說:“很多人問能為我做點什麼,我們不接受捐款,有意者可以把錢捐給‘繼續’工作組。這是一個旨在為自殺者家庭提供援助的非營利機構。他們會把其中的一部分錢交給我們,用於購買製作口罩所需材料。”

01:56

西班牙:溫情的陪伴

由於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治療環境要求高封閉性。如此一來,入院患者不但要長時間忍受疾病的痛苦,還不能接受親人和朋友的探視和關懷。

在巴塞羅那巴爾-德埃夫龍大學醫院,六名護士為入院新冠患者發起了“陪伴我”計劃。防護妥當的護士們每天看望新冠患者,確保他們與親人和外界溝通的需求得到滿足。

通過“陪伴我”,一些患者能用平板電腦與親友聊上一會兒,狀況好一點的患者還能與護士一起玩“數獨”等小遊戲。

“感謝有這樣的機會,我能與爸爸通過平板電腦見面,我可以瞭解他現在的情況,此前我完全不知道他在做什麼,他身邊也沒有手機。”一位患者家屬說。

巴爾-德埃夫龍大學醫院的網站上還設置了一個留言板,網友紛紛為入院患者和醫護人員留言,為他們打氣加油。

01:07

丹麥:免費的米其林餐

在丹麥哥本哈根不到四平方公里的西布羅地區,近600名流浪漢常年露宿街頭。新冠疫情暴發後,慈善機構承壓增大,加之各種禁令影響,流浪漢們更難找到果腹之食。

疫情也讓哥本哈根不少餐廳暫時歇業。米其林二星餐廳主廚拉斯姆斯·蒙克靈機一動,何不利用閒置出來的廚房和大把的空餘時間,啟動內心醞釀已久的慈善項目,為流浪漢們提供營養安全的食物呢?

99歲的“行軍”、“媽媽牌”口罩……這些歐洲抗疫故事,暖心又淚目

蒙克(前)和他的“垃圾食品”項目工作人員在為流浪漢備餐。網絡截圖

蒙克的慈善項目被命名為“垃圾食品”,這真是謙虛了!要知道,疫情之前,他餐廳的“分子料理”需要提前半年預約,人均消費至少2500丹麥克朗(約合2600元人民幣)。眼下,數百名流浪漢可以免費領取大廚親手製作的沙拉、餡餅和意大利麵……

99歲的“行軍”、“媽媽牌”口罩……這些歐洲抗疫故事,暖心又淚目

“垃圾食品”項目工作人員在為流浪漢備餐。網絡截圖

為啟動“垃圾食品”,蒙克招募了幾位廚師志願者,並與社工機構展開合作。在過去幾周,他的團隊向哥本哈根地區的12個收容所和旅店提供了超過兩萬份食物,送餐一天都沒有間斷過。

“垃圾食品”目前已經獲得一個基金會的支持,預計將在未來至少六個月內繼續運營。

葡萄牙:直播防疫知識的中國醫生

抗疫無國界,也沒有族裔的界限。在南歐國家葡萄牙,移民團體也在為當地抗疫努力奉獻力量。

阿蘭·古米姆和拉米婭·阿卜杜勒-加尼是一對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夫妻。他們4年前離開戰火紛飛的故國來到葡萄牙,去年終於在里斯本安頓下來,開了一家敘利亞餐館。疫情暴發以來,他們每天都給一線醫護人員免費送餐。

古米姆說:“這些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奮戰在抗疫一線。讓他們能夠吃上一頓熱乎可口的飯菜,精力充沛專心工作,是我們全家作為回報的一點兒心意。因為我們曾經歷絕境,在這裡感受到了溫暖。”

99歲的“行軍”、“媽媽牌”口罩……這些歐洲抗疫故事,暖心又淚目

旅居葡萄牙的中醫醫師顏春明通過視頻直播介紹新冠病毒防疫抗疫知識。網絡截圖

旅居葡萄牙的中國醫生顏春明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已有16年,是中國-葡萄牙中醫藥中心主任。在疫情初期,顏春明生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用葡語和英語進行視頻直播,有針對性地介紹新冠病毒的相關防護知識、中醫治療方案以及中國成功抗疫經驗。在當地疫情進入暴發期後,他開始牽頭組建網上醫護群,隨時和一線工作人員交流防護措施和治療經驗。

顏春明通過國內專家及時找到了英文版的中國最新治療方案,並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葡萄牙幾大主要醫院,同時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分享。

他說:“能盡微薄之力為中國方案和葡萄牙抗疫前線牽線搭橋,內心倍感欣慰。抗擊疫情沒有國界,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同舟共濟,就一定能夠戰勝疫情。”(記者:林晶、於佳欣、潘革平、馮俊偉、溫新年;報道員:於珂;視頻:伊斯梅爾·佩拉卡烏拉;編輯:徐曉蕾、王申;剪輯:孫碩、王玉珏、王沛)

來源: 新華社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