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禹”读《山海经》(二)|南山经·从柜山到漆吴山②

昨天我们跟着“大禹”一起,解读了《南山经·南次二经·从柜山到漆吴山》的第一至六节。

这几节的文字,相信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狸力”“长右”“猾褢”等怪物。依据《山海经》所描述的形象,甚至怀疑“猾裹“可能就是现在所说的野人,不知大家如何认为呢?

笔者学识浅陋,更不是野生动物学家,以上猜想,诸君莫笑。

好了,闲话少讲,下面继续《南山经·从柜山到漆吴山》第七至十二节的内容。

山海经寰宇全图之唐虞之国(局部)

南山经·浮玉之山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毗。

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苕水出于其阴,北流至于具区,其中多鮆鱼。


【大禹说】

结束句余山的考察之后,我们又向东走了五百里,进入另一座大山。这座大山,我们命名它为“浮玉山”。站在浮玉山的高处向北望去,目光所及是一个巨大的湖泊,我们称之为“具区”(笔者注:“具区”即为今天的“太湖”);向东望去,目光所及就是诸毗山。

具区

在句余山山中,我们也发现了一种野兽,它的形状像老虎,但是长着牛的尾巴,声音听起来像狗叫一样。我们称之为“彘”。有一点请大家注意:这是一种可怕的猛兽,是要吃人的,碰见它时务必小心。

我们还发现,一条河流发源于句余山,水的流向朝北汇入到具区湖中,这条河流我们命名它为“苕水”。我们发现,具区湖中有很多鲜美的鮆鱼(笔者注:就是现在所称的“刀鱼”)。在这里,我们考察组一行大饱了口福。

鮆鱼(刀鱼)

南山经·成山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

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

䦠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


成山

【大禹说】

在浮玉山考察结束后,我们又向东前行五百里,来到一座大山之中。这座山,我们命名它为“成山”。

成山的山形状四四方方,上下分为明显的三层,就像三个祭坛相叠。在山的上部有很多金属、玉石矿藏;下部,有很多青色的矿石。

考察中我们发现,一条河流发源于成山,我们命名为“䦠水”,它流向南方,最后注于“虖勺”这条大河。虖勺河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黄金矿石。

南山经·会稽之山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

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会稽山

【大禹说】

从成山脚下向东前行五百里,我们走进了另一座山,我们命名为“会稽山”。

会稽山也是四四方方的形状,山的上部有很多金属、玉石矿石,下部有很多的武夫石(一种像玉石一样的矿石)。

会稽山中也有一条河流,我们叫它“勺水”。勺水也流向南方,最后流注于“湨”这条江中(笔者注:湨,水名,在河南西北部,源出济源市,东南流入黄河)。

南山经·夷山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夷山

【大禹说】

会稽山考察完成后,我们又向东行进五百里,进入另一座大山考察,这座山我们命名为“夷山”。

夷山显得很荒凉,没有草木生长,山上山下到处是沙子和石头。湨水就是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注于列涂江中。

南山经·仆勾之山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仆勾山

【大禹说】

夷山考察结束后,我们向东又走了五百里,进入一座大山之中,我们叫它“仆勾山”。

我们发现,仆勾山上部有很多的金属、玉石矿藏,下部草木丰盛,但是没有半只飞鸟走兽,也没有什么河流水源。

南山经·咸阴之山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咸阴山

【大禹说】

仆勾山考察结束后,我们向东又走了五百里,进入另一座大山,我们称之为“咸阴山”。

咸阴山似乎也没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在它上面考察了很久,没有发现有生长的草木,也没有发现江河湖水。


(未完待续)

声明:本人绝对文字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