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教育之殇,刺痛多少家庭的神经?

留守儿童是当下中国客观、普遍存在的现象,更是一种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上千万的留守儿童给很多家庭、社会带来了潜在的问题,大量的留守儿童因为缺乏足够的关爱、及时有效的管教、充分的教育,导致不少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走上了歪路,因此,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需要重视。

要想解决教育留守儿童,尤其是强化家庭教育的问题,首先的清楚留守儿童是怎么产生的。

留守儿童怎么来的?

一、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在提高全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拉大了地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提高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成本。偏远落后地区的人,如果不去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选择留在家乡,靠着一亩三分地来过活,往往会很难维持生计,养活自己都不容易,更不用说有经济能力结婚、养育孩子了,离开家乡外出挣钱谋生,把孩子留在老家给老人照看,变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二、农村出来打工的人,大多是在工厂、工地等地方做工,城市里的住宿成本高昂,往往很难找到低廉的住处,也就只能选择住集体宿舍,即便是夫妻俩在同一个城市打工,很多时候都难得见上一面,也就更没有条件把孩子带上一起生活,如果要把孩子带上,必然需要租房住,生活成本将会随之飙升。

三、农村打工者的婚育年龄一直有年轻化的情况,自己的心智都没有成熟,因为家人的要求和安排,过早的结婚、生子,还没有养育孩子的心理准备,干脆放下养育的责任,把孩子扔给老人,自己出去打工,乐的自由自在。

以下这几点问题不容忽视

一、不少打工家庭,在生下孩子后,没过多久就把孩子扔给了老人,自己出去打工挣钱去了。对于3岁以内年幼的孩子而言,最需要妈妈的疼爱、关怀和陪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缺少母亲的陪伴和照料,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长大以后普遍会出现安全感缺失、寻找母爱替代、感情淡薄等问题。

二、孩子在三岁到七八岁这个期间,是性格、品行、习惯、价值观、行为规范、规则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父母在身边言传身教、做出及时的指引和纠正,孩子很可能养成一些坏习惯,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人生道路,严重的还ke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老人帮忙照料,老人养孩子总是习惯娇惯、让步,不舍得立规矩,只要孩子哭闹,基本上都是对孩子让步的多,导致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习惯,缺乏挫折教育,没有规则意识。

四、孩子的成长期要经历幼儿、少年、青年期,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各种电子产品的诱惑、打架、斗殴、吸烟、逃课的行为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如果家长不能在身边进行及时有效的管教,那么等你返回家乡再面对孩子的时候,很可能会觉得后悔莫及。

五、一旦错过孩子的幼儿期和童年期,缺少足够的陪伴,父母再想和孩子培养紧密的亲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能够用来联结你和孩子的情感纽带,可能只剩下血缘、母子关系、抚育责任和生活费来源了。

父母如何教育留守儿童?

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陪伴是教育的重要前提,而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父母却不得不面对分隔千里,常年不能相见的现实,这种状态下,谈父母教育就变成一个伪命题了,毕竟,你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孩子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你又怎么及时的了解呢?

因此,我认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最好有一位父母回到孩子身边。

如果不具备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的话,建议最好由妈妈回到孩子身边,陪伴孩子的成长,辅导孩子的学习,指引孩子的发展。妈妈可以在本地找一份工作,避免自己过于清闲、荒废了时光,下班和周末的时间,尽量陪着孩子一起。

二、做好榜样很重要。

你不能一边要求孩子不要学抽烟,一边自己吞云吐雾;你也不能一边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一边自己在打麻将;你更不能陪着孩子玩耍、学习的时候,自己在刷手机。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他们并不会变成你所期待的那种人,除非,你自己能够做到。

三、跟孩子保持及时的沟通交流

现代的通讯手段很发达,即便你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你也完全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和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络、沟通。通过这种沟通,多了解孩子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建议,对孩子的成绩给予肯定和鼓励,分享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觉得跟你们的距离很亲近,原因打开心扉跟你们沟通,只有拉近你和孩子的内心距离,才可能做好家庭教育的这件事。

四、跟老人、老师及时的进行交流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父母的持续关注,也需要孩子的照料人(老人)和老师的用心,父母需要跟老人沟通照料孩子、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态度,让老人更好的把握尺度分寸。跟老师的沟通,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培养跟老师的感情,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