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边境线上的南疆长城,绵延2000里,建造费惊人,用了整整10年

广西龙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距离中越边境只有30公里。作为国之门户,边防重镇,龙州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保家卫国的战斗。

龙州自汉代开埠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丽江北岸有一条龙州老街。在龙舟老街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岭南大宅,这座宅院的主人就是清朝末年的广西提督苏元春。

1885年,苏元春和抗法名将冯子材率领中国军队,在中越边境打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国殖民者不甘失败,意图再次入侵,双方在边境线上形成了拉锯之势。为了坚定战士们抗法守边的决心,苏元春决定把祖坟从蒙山迁移到龙州来。

但是,当初他的这个想法,和大哥苏元章、他的堂弟和其他亲戚商量以后,他们不出所料都强烈反对。大家对这个违背祖宗意愿,把自己的父亲葬到他乡的做法,十分不解。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祖坟关乎着一个家族的荣誉,更关乎一个家族的血脉传承。苏元春选择把祖坟迁往边境,意味着一旦国门失陷,敌军践踏,整个苏家必将遭受耻辱。

在国家命运与家族前途之间,苏元春毅然做出了选择,他劝说家人,自古忠孝难两全。如果国家不保,这祖坟又如何保得住?把祖坟迁到龙州,就当作父亲和自己在一起守卫边疆吧。在把自己的义举跟大家说清楚以后,亲人们也觉得这个义举符合大义,也就转变了想法,同意把苏元春的父亲葬在龙州。

誓死不退,寸土必争。苏元春破釜沉舟,把家族的命运和国之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他的勇气和果敢感染着军中将士,也坚定了龙州人戍边保国的决心和信心。

1886年,苏元春在边境修建防御工事,由于工程浩大,加上要购置大批洋枪洋炮,估算需要40多万两白银。要知道,当时的广西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足30万两,完全靠朝廷拨款难以完成工程。

朝廷只拨了三分之二的工程款,苏元春变卖了家产,再加上自己的俸禄都投进工程中。在他的感召下,龙州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把整个南疆长城建了起来。

苏元春整整花了10年的时间,在龙州、凭祥等地10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上建成了165座炮台和碉楼,109处关隘、66个关卡,庞大宏伟的军事防御体系,犹如南疆长城巍然屹立,向后人讲述着守土有责的忠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