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境界,百年前有一位大师好好给我们总结过了

现代人忙碌着,奔波着,总是有很多焦虑。所以,我们有时候会挤出一点难得的岁月静好,拿起久违的书籍,希望从中得到慰藉和鼓舞。

书读着,读着,有时候会想,读书的正确姿势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似我这般,到底对不对呢?

莫慌,国学大师王国维早在百年前就想到这个问题了,他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诗很具体,意思很抽象,是不是?

初看时,我也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后来细细琢磨,倒是有一些感悟,想着写下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应指心境。

要成就大事业、大学问,此路必然万分艰难,刚起步时也必然是辛苦、孤独的,要经历很多的挫折和失败,要承受看不到收获和成功的痛苦,唯有凭借坚强的毅力坚持下去。

西风凋碧树,萧索的氛围;独上高楼,孤独的旅程;望尽天涯,遥远的前途。世上没有轻易的登顶之路,一步步前行,一点点修正,始终向着向往的目标跋涉,仅此而已吧。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应值乐境。

坚持,可以收获知识、技巧和经验,但是并不能提高境界,使人高明。皓首穷经,到老书呆子;照搬前贤,终究是匠人。度过了早期探索的痛苦之后,能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和道路,还需要有旺盛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热情使人专注,兴趣使人沉迷,即使“憔悴”亦“不悔”。孔子学琴,不知肉味,读《易》,韦编三绝。还有闻鸡起舞、贾岛推敲等很多故事,都告诉我们,什么叫“乐此不疲”,如此才能支撑着我们的坚持,直到成就的时刻。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应指化境。

艰难的探索,不懈的追求,一定能够使你有所收获,有所成就吗?并不是的。要有所成就还需要超脱和创造,否则往往是会落入前人的窠臼中,大事业和大学问更无从谈起。前期的努力已经使你收获了很多,而成就的契机也往往蕴育其中。

我们总在寻寻觅觅,以为成功在遥不可及处,在高人名士处。其实,成功往往就在自己身上。发现自我,锻炼自我,超越自我,如此而已。当坚持和追求深入骨髓,超脱和创造自然不远矣。

《人间词话》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