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姐姐陷害妹妹借腹生子,情节太离奇,《半生缘》为何不狗血

某信读书曾为《半生缘》做知音体文案,内容让人咋舌。

“姐姐为培养妹妹成才不惜沦为舞女赚钱,却亲手将妹妹送到了自己丈夫床上,囚禁家中”。



读过《半生缘》都知道,这是书中的情节。


但这样概括《半生缘》,估计张爱玲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曼璐拉妹妹下水借腹生子,看似狗血,其实合乎情理。


简单讲,一个被原生家庭摧毁的女人,最终要祸害家人。


曼璐嫁给祝鸿才后,两人关系非常紧张。



祝鸿才患有重男轻女癌,男人有钱就变坏癌,见到年轻小姨子就管不住下半身癌。


嫁给这样的男人,曼璐的婚姻生活非常不幸。


她向亲妈顾太太倾诉苦闷,没啥作为的顾太太有了当精神导师的灵感,指出两人婚姻不幸福的根源是曼璐没儿子。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你要是有个儿子就好了!这要是从前就好办了,太太做主给老爷弄个人,借别人的肚子养个孩子。这话我知道你又听不进。


曼璐的思想很危险,认为亲妈的话“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让她诧异的是,借腹生子想到了亲妹妹曼桢。



一闪而过的念头,就能让曼璐拉曼桢跳火坑,打死我也不信。


如果这样安排,那么故事情节就虚假地像网红们的脸,让人反感了。


张爱玲用一个可靠的细节,来推动曼璐的黑化。


黑化的关键正是曼璐的初恋张豫瑾。


张豫瑾和顾家有亲上加亲的情分。


顾太太是张豫瑾表舅妈,曼璐差点成为张豫瑾的未婚妻。



顾爸英年早逝,曼璐为养家糊口,下海当舞女。


曼璐自知职业有很多潜规则,主动退掉了与张豫瑾的婚约。


尽管婚约不再了,张豫瑾一直是她念念不忘的白月光,一个让她感受温暖的小太阳。


张豫瑾明显被曼璐伤害了,而立之年依旧没有结婚。


有意思的来了。


顾太太看到事业有成依旧单身的张豫瑾,小算盘打得行云流水:曼璐不能嫁给张豫瑾,曼桢可以。


为此,她感觉这段婚姻两全其美。


“她嫁给豫瑾多好哇,你想!那她也用不着这么累了,老太太一直想回家乡去的,老太太也称心了。我们两家并一家,好在本来老亲,也不能说我们是靠上去。”



然而,在曼璐看来,这是没良心的骚操作。


顾太太亲手让曼璐心生妒忌,成功走向变态模式。


曼桢嫁给张豫瑾,顾太太希望得到曼璐支持,书中这样描述曼璐的感受。


“她母亲以为她一定也赞成的。其实她是又惊又气。最气的就是她母亲那种口吻,就好像是长辈与长辈之间,在那里讨论下一代的婚事。好像她完全是个局外人,这桩事情完全与她无关,她已经没有妒忌的权利了。”


摊上这样一个妈,曼璐真是让人心疼。



大家仔细品品,曼璐的委屈。


家里没有营收,她辍学下海退婚,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


辍学,牺牲了自己的未来,下海,变卖了自己的身体,退婚,献祭了自己的爱情。


在曼璐的努力下,曼桢受过高等教育,成为自给自足的小白领,也是她的喜闻乐见。


可是,顾太太让曼璐亲自撮合曼桢与张豫瑾在一起,是不是太反人类了?



对曼璐来说,张豫瑾是她最私密的暖,一个让她享受过爱情的男人。


这个男人会给她写情书,爱看她穿紫色丝绒旗袍的样子,情书里面叫她“紫衣的姊姊”


顾太太体会不到曼璐的不满,还在张豫瑾结婚前一天,让曼璐把那件紫色丝绒旗袍借给曼桢穿。


你身上这件太素了。这样吧,你问姊姊借件衣裳穿,上次我看见她穿的那件紫的丝绒的就挺合适。


杀人诛心啊。


顾太太的昏聩糊涂就这样把两个女儿推向了命运的深渊。


就在顾太太提议曼桢借穿紫色丝绒旗袍的那一夜,曼璐彻底黑化,推动了借腹生子的计划。


曼桢成为未婚先孕的可怜人,彻底失去了与沈世钧的可能。


一个不靠谱的原生家庭,总能轻而易举毁掉孩子的一生。



一定要注意,曼璐的不幸并非贫穷惹的祸,是愚昧而不自知的原生家庭。


世钧和翠芝的不幸,也能证明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和贫富无关。


世钧翠芝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衣食无忧,婚姻生活却味同嚼蜡。


对此,张爱玲用大量细节铺陈两人尴尬的婚姻生活。



世钧第一次从上海回到南京,家人有意撮合世钧和翠芝。


餐桌上,翠芝提到世钧讨厌狗。后来两人结婚,翠芝养了两只狗。


这绝对不是巧合。


张爱玲还用火腿证明,翠芝根本不爱世钧。


世钧爱吃火腿,翠芝总是记不住。


她的记忆力并不差,世钧不知道叔惠爱喝洋酒,翠芝却一清二楚。叔惠从国外回来,翠芝亲自采购洋酒。


爱一个人,才会把她的爱憎记在心里。


同样是火腿,顾太太都懂得煲一锅火腿汤,讨好世钧。


要知道,顾太太并不是观察力强的人。书中有细节,张豫瑾来上海出差,在顾家吃饭,顾太太为他夹辣椒炒肉丝。


曼桢就说,豫瑾哥哥不爱吃辣。


想想看,张豫瑾曾在顾家生活过很长时间,顾太太都不知道他的口味,可以看出她的平庸和疏忽。


有理由相信,顾太太做世钧爱喝的火腿汤,还是曼桢的意思。



《半生缘》是一部用细节编织的文学作品。想要曲尽其妙,必须要从细节入手。


第一次阅读《半生缘》时,诧异张爱玲为何让要曼桢曼璐像双生姐妹花。


她还借助祝鸿才和张豫瑾的眼睛,来证明曼桢曼璐傻傻分不清楚。


重读后,我才发现张爱玲的用意就是想要说,曼桢会复制曼璐的悲剧命运。



舞女是曼璐的黑历史,曼桢也要为这段黑历史买单。


这才有了沈世钧父亲沈啸桐见到曼桢后的反应,“我觉得好像在哪儿见过”,最终他想起了曼璐。


这个情节太狠毒了。


因为曼桢像曼璐,所以沈啸桐想起曼璐,就会阻止曼桢成为儿媳妇。


对此,性格懦弱的世钧也表示不承认曼璐这个姊姊。


这就意味着,即便没有曼璐祝鸿才出幺蛾子,曼桢世钧依旧半生缘。


这种伏脉千里的细节铺陈太上脑了。


分析了这么多,就是想证明,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而《半生缘》就是这样的作品。


世界读书日,在此郑重推荐《半生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