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四方神话洞,你还记得它吗?

消失的四方神话洞,你还记得它吗?


四方神话洞,是很多青岛人记忆里抹不去的一部分。即使是现在,这个已消失多年的景点,仍是很多人心中的地理坐标。


1991年青岛首届啤酒节“中国神话洞”花车巡游老照片(逄淑才收藏)

中国神话洞位于鞍山二路41号,坐落在南山公园地下,1991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1992年,神话洞被评为“青岛市十大涉外旅游景观”之一,当时号称“一山(崂山)、一海(前海一线)、一洞(神话洞)”,因此,神话洞建成初期曾是青岛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当年神话洞施工时的情景

然而,时间的车轮滚滚碾过,这个昔日里的坐标景点已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

神话洞简介

青岛中国神话洞位于青岛市四方区鞍山二路北端南山公园地下,是利用人防工程建造的旅游景观,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洞内宽敞雄浑,气势恢弘,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是盛夏避暑的最佳去处。是目前国内第一座建筑规模宏大,内容浩繁,工艺精品的迷宫式的地下旅游人文景观,被评为青岛市十大涉外旅游景观之一。神话洞从辉煌巨大的民族文化宝库中精选了近百个神话故事,将300多个各俱形态的人物置放于近百个场景中,有静有动,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神话中各种艺术形象,向现代人展现了一片扑朔迷离,梦幻般的神话世界。朱穆之同志看后为神话洞题词“忘了人间”。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游览后欣然题写五言诗一首:“游罢神话洞,温故又知新。春秋真大业,天上人间境。”


神话洞地下参观路线总长近千米,建筑规模宏大,构思巧妙,从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撷取80多个神话故事,分为盘古开天地、远古神话、天上人间、海底仙境、冥府惩恶,神话戏剧、聊斋故事等七大部分。



神话洞昔日照片

“神话洞”在最初的几年里,通过那些变幻莫测的神像,美轮美奂的灯光和音效,配上巨大而恢宏的地底场景,也确能让人对于神话洞心生向往。九十年代中期,岛城很多旅行社也着力推介此景点,数年间,每日也是门庭若市。如今那个景点虽早已不在,但它也确实承载了许多家庭、童年的回忆。

中国神话洞宣传册

中国神话洞连环画

据了解,神话洞在开始三年人气最旺,总收入超过1200万元,平均每天门票收入能达到1万元,在那个年代已经很可观了。但之后,由于没有进一步开发利用,游客越来越少。从1995年开始,神话洞每天接待的游客数量从刚开始的数千人下降到不足百人,到后来几乎没有人参观。

在2005年前后,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的企业曾准备投资重新打造神话洞,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如愿。之后,一家民营企业想投巨资来盘活,但考虑到投资周期太长,也打了退堂鼓。

2009年,神话洞项目又吸引了500万元的投资意向,但再次不了了之。

2011年,媒体报道称神话洞旅游招商项目有望实现新突破:青岛和沈阳的两家公司对神话洞进行了现场考察,计划投资1亿元,结合水上乐园载体,在洞内打造旅游文体项目——野战训练基地。时隔多年,又再无音讯。

洞内墙壁上残留着的一些符号

2009年11月,盛极一时的旅游景观神话洞地面建筑拆除,神话洞最终走下神坛,落下句号。


门脸上的盘古浮雕被移往南山公园,洞内雕塑也被适时拆除。这个标志性雕塑是1991年由青岛四方模具厂铸造的,雕塑作者是著名雕塑家徐立忠先生。


神话洞标志就是那个“盘古开天”浮雕,它就像是一位故人,在现如今的南山公园里,似乎还在默默等待着“神话洞”的重生。

神话洞当年建成开放时曾称为岛城的三张名片之一,宣传推介起点本身就太高。而作为入选十大涉外旅游景点,据说也是存在着诸多暗箱操作,区所属单位、学校均接到投票任务。后期更是缺乏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这种缺少自然风光、没有历史沉淀,仅仅是利用“声、光、电”打造的现代景点,当年在国内很多城市也是纷纷效仿、一哄而上,也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在红火了四、五年光景之后,自然而然地走向了衰败。

如今来看,神话洞其实就像是一段被包装的神话,只不过当年的包装是下了大功夫的,神话洞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四方区也成了市北区,不知这个当初诸多青岛人记忆里的景点,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

沧海桑田,世事难料,而对于那些经营景点的企业,或是计划来投资的企业而言,神话洞的短期效应,本质上是缺乏战略上的规划。

也许在神话洞最火的时候,经营者就要像迪斯尼一样,考虑好未来的战略延伸、产品延伸、服务延伸——毕竟,这是青岛的十大涉及景点之一,只要发挥好“长尾效应”,就能持续发展下去。

一家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就要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巩固当下的业务,强化明天的业务,同时培育未来的种子业务。这也就是战略的三层面定位法。博雅大学堂提供战略全套方法、工具、模板。

了解战略规划的核心方法,掌握持续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关注转发点赞后私信“企业战略”即可获取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