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乾隆皇帝搞文字狱有必要吗?他做的对吗?

偉大的時代


我是天晴爱睡觉,我来回答;

俾斯麦曾讲过: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康雍乾文字狱,都是从文化层面消除异议,消除反对声音,我觉得是有必要的,统一意识形态很重要。

立场不同,不论对错。我们今天看他是错的,但是身处其时却不得不这么做!


天晴爱睡觉


你这个问题问的真怪,你是究竟是想替乾隆辩解,还是想说乾隆的不对?让人感到莫棱两可。

控制人们的思想言论是每一个王朝都做一项重要工作,从很的周王朝就已经知道思想言论的重要性。周武王为了证明他伐纣的合法性,就把纣王宣传的非常坏,秦始皇为控儒生的言论就实施焚书坑儒,这些行为其实都和清朝实施“文字狱”的性质是一样的。

乾隆皇帝搞“文字狱”说有必要也可以,因为控制思想言论本来就是朝廷的责任,就现在的社会也有新闻审查制度,任何反动言论都不会让公开发表的。包括欧美等自由言论的国家对新闻审查也都很严,只要不负合资产阶级政府观念的都不会让发表。

说乾隆没必要搞文字狱也对,因为到乾隆时期清朝统治已经很稳固了,根本没有必要再大兴文字狱了,而是应该到了言论宽松的时期,可乾隆却大搞文字狱,捕风捉影,以此为借口杀了很多人,这就是倒行逆施了,如“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本来是触景生情的诗句,但却因此杀了许多人,这就很不正确了。

总的来说,乾隆皇帝大兴文字狱是一项错误的决定,是清朝奴役人民实施愚民教育的表现,特别是因一个字就杀掉成千上万人,充分的证明了乾隆的惨暴性,所以才会有清未人民群众麻木不仁。


汉关驼铃


一、文字狱概述

文字狱的实质就是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力对知识分子进行的迫害,为知识分子编造莫须有的罪名。清朝的文字狱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的产物, 清朝大兴文字狱就是为了束缚民众的思想,从而树立满族统治的权威。在顺治和康熙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些骇人听闻的文字狱事件,但大多是汉人之间的相互陷害,到了雍正和乾隆时期,文字狱产生的频率远高于之前,嘉庆、道光之后,仅出现了《苏报案》一起,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纵观清朝历史,虽然各时期都出现过或大或小的文字狱,但是目的都未发生过改变,即统治者试图通过文字狱镇压汉族士大夫的反清思想,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专制统治。从一定意义上说,清朝的文字狱是具有必然性的,满族人统治国家必然会造成满族与汉族矛盾尖锐, 长期以来受华夷之别思想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对汉人有着强烈的戒备心理,对汉人的作品吹毛求疵,这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段之间的斗争,而在此过程中,无不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性。

二、文字狱产生原因

(一)政治原因。雍正继位之后将注意力放在了内政的处理上,强化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加之雍正帝的继位本身就存在着一些争论, 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不断升温, 所以无论是觊觎雍正权势的人还是兢兢业业为其效力的人,一旦对皇权产生了威胁,就会被加上各种罪名,这也导致了文字狱的纵深发展。 特别是在吕留良的事件发生之后,统治集团对人们的思想倍加关注,尤其是知识分子诗作的思想倾向。另一方面,许多地方官吏知道只要检查出了忌讳文字就可以邀功,于是频繁检举、诬陷忠良,雍正中后期的文字狱多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产生的。到了乾隆年间,文字狱已经达到了顶峰,究其缘由,主要是乾隆皇帝实施的文化政策有所不同, 轰动一时的孙嘉淦奏稿案让乾隆意识到加强思想控制的重要性,一度掀起了文字狱的高潮。

(二)帝王个性。清朝皇帝在文字狱的处理上都显得十分刻薄无情,雍正皇帝将打击的范围扩大到了下层的知识分子和平民,因发表政治见解而获罪,更令人侧目的是,这时期的文字狱出现了精神病人被指犯有大逆之罪的情况,其实这些人可能只是随手乱画了几个字,结果引来了杀身之祸,严重时亲属还要遭受连坐,惩罚手段极为残酷。帝王的自卑心也是导致文字狱泛滥的一大原因, 尽管帝王处于万人之上, 但归根究底, 他也有着平常人的情感和心理。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在千年来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他们是被排除在外的,让其统治中国违背了汉文化的观念。所以当清朝统治者逐渐被汉化的过程中,不免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但又无法摆脱的自卑心理,为此,雍正帝还亲自撰写了《大义觉迷录》来驳斥吕留良的夷狄观。

三、文字狱的巨大影响

积极影响。首先是维护了封建皇权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儒家思想在汉朝成为了主流思想,在文化认同感的作用下,大部分民众都将儒学思想看作是正统思想。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社会背景下,程朱理学等对稳固统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朝统治者奉行儒家思想,有利于强化前朝遗民的认同感,也有助于清朝的统治;其次有利于巩固政治权力,清朝之所以要对汉族士人实施文字狱,主要源于汉族士人的不顺从,文字狱不仅可以帮助统治者树立权威, 还可以警示朝野中的其他汉族士人不要暗结党羽;最后,文字狱客观上推动了小学的发展,文字狱盛行,学术界相关人士也十分恐慌,部分学者改变研究方向,促进了小学之风的发展,比如方志学、考据学等,文人们为了躲避杀身之祸,从出世到避世,这也使得清朝的小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消极作用。尽管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 文字狱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消极作用,文字狱在极大程度上破坏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推迟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脚步。 第一,文字狱限制了人民的思想自由,成为中国近代落后于其他国家的重要原因,清朝大兴文字狱,使得读书人的性格被严重扭曲,过去推崇的经世致用现今变为畏手畏言,实用主义变为了空想主义, 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字狱严重削弱了知识分子的权利,国家的发展也必然面临走下坡路的状况;第二,文字狱屠杀了大量的无辜人才,从庄廷珑的《明史》案和戴名世的《南山集》案我们就可以看出牵连之广,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社会人心惶惶,文人的著作和藏书大幅度缩减,清朝文化专制的加强,使得很多汉族有志之士不敢用其才, 人们很可能为了一己私欲告发无辜的人,社会道德被严重破坏;第三,文字狱的产生破坏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是中国书刊史上的浩劫,除了大规模的屠杀以外,还焚烧了不少书籍,士人对此也敢怒不敢言,学术界的研究步伐十分缓慢,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化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脚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清朝的文字狱是在比较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统治者为了集中权力、维护统一采取的极端思想控制,而汉族的士大夫对于清朝的统治秉持不顺从的态度,特别是康熙年间发生的《明史案》和《南山集》等文字狱案充分体现了统治者的残忍和刻薄。但是在今天,对于文字狱所产生的影响需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积极的方面是巩固了集权统治,防止了民族分裂,促进了小学的发展,消极的影响是抑制了人民的思想自由,同时流失了大部分有用之才,文化典籍受到严重破坏,不可否认的是,清朝的文字狱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