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用过的猪栏怎样消毒才能使用?

用户7879853756949


很高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非洲猪瘟用过的猪栏怎样消毒才能使用?让我来说一说。

要控制非洲猪瘟疫情就必须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在目前没有有效疫苗预防的情况下,只能做好隔离、消毒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

1 隔离

隔离目的是杜绝养殖场人员、动物、场地及设施等与外界人员、物体直接或间接接触,防止病原微生物传入,一定要建立围墙,出猪台,净污通道等人工屏障。

1.1 围墙

规模养殖场必须有围墙,实行全封闭饲养。养殖区与生活区有密封墙体隔离。墙体和门体必须是密封式的。

1.2 出猪台

出猪台必须建在围墙外,出猪通道只能单一方向,不能回转,赶猪人员不能出场。过磅称在围墙外。出猪工作完成后出猪台必须消毒、清洗、再消毒。

1.3 净污通道分离

进场设置净道,主要是供人员、饲料及其他物品的进入(人员经消毒后方可出入)。出场设置污道,主要供排泄物,病死猪等外出,只出不进,实行单一流向。

2 消毒设施与设备

做好消毒可减少猪病病原微生物的繁衍,是消灭传染源,防止传染的最主要手段。消毒设施与设备包括消毒池、消毒室,更衣室、消毒通道、消毒毯、消毒桶、消毒机、衣帽鞋、消毒药品及其他等物品。

2.1 消毒设施

养殖场大门应有消毒池,大门口设进出人员消毒更衣室,内设消毒室,鞋子浸泡盒(池),衣柜等,并有消毒通道。猪舍所有门口还应有消毒池或者消毒毯铺垫。

2.2 消毒设备

养殖场必须配备多套电动清洗机、消毒毯、消毒桶、洒壶等消毒设备,确保每个区域和猪舍都有一套消毒设备,严禁串用。

2.3 消毒药品

消毒药品种类繁多,各有特点,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消毒方法和消毒目的,应选用不同的消毒药物。常用的消毒剂产品以成分分类,主要有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等,一般提倡交替使用。

2.4 其他设备

灭鼠、灭蚊(蝇)设备等,门窗有防蚊设施。每个消毒室配备若干双雨鞋和工作服(按2-4套/人以上标准配备)。

3 消毒

包括人员、车辆、物品、场地、猪群等消毒。只有对进入猪场的人、车、物、场所进行科学有效的消毒才能将病毒杀死,阻止在场外。在工作中尽量减少车辆、人员物品进入养殖场。

3.1 人员消毒

人员进入养殖场前在猪场门口消毒室进行消毒,并更换消毒过的鞋子、衣帽,经消毒通道(池)进入生活区(办公区)。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在生产区门口消毒室更换消毒过的鞋子、衣帽,经消毒通道(池)进入养殖区。饲养员、饲料推车需要经猪舍门口的消毒池(消毒毯)才可进入猪舍。非生产人员须经两次更换衣帽鞋,三道消毒后方可进入猪舍。

3.2 车辆消毒

猪场大门的车辆消毒池最为重要。宽度与大门一致,长度在3 m以上,深度在0.3 m以上,消毒池每周清扫一次,并加入新配消毒液。车辆用高压水枪对车身进行清洗、消毒,要求消毒水流动才可。

3.3 物品消毒

个人随身物品一般情况下喷洒消毒剂后即可使用,如手机在外表擦拭酒精。疫苗、药品等小件物品在消毒桶浸泡后,再进入养殖场。

3.4 场地消毒

场地先喷洒消毒、清扫后,再用高压消毒机进行喷洒消毒,要求地面消毒水流动才可,每天更换一次消毒液。当猪舍内的猪群转走后就要启动终末消毒程序,一般程序是:喷洒消毒-清扫-清洗-熏蒸-干燥-喷洒消毒-进猪。

3.5 器械消毒

主要是指注射器、针头、剪刀、钳、镊子、搪瓷托盘等。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剪刀、钳、镊子等用清水冲洗三遍,按照煮沸消毒法进行消毒。体温计、托盘等采用酒精棉擦拭后置于消毒剂中浸泡。

3.6 猪舍消毒

先清扫,除去猪舍的粪便、尿液,利用低压喷雾器用过氧乙酸、复合戊二醛、癸甲溴铵等,对舍内通道、猪栏、猪身、空中喷雾消毒。

3.7 工作服消毒

工作服和鞋应定期清洗。工作服和鞋经消毒剂浸泡,清洗干净并放于阳光下暴晒消毒,存储于消毒过的衣柜,便于使用。


户外老宋


要想了解在发生非洲猪瘟后,如何清理栏位,才能进行复产,我们首先要了解非洲猪瘟。

 

一、非洲猪瘟的特点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如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它不感染除家猪和野猪以外的其他动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只能依靠实验室监测确诊。

根据研究发现:

(1)在感染的猪肉制品中,ASFV可能会存活一年以上。4℃下病毒可在粪便中存有传染性达8天,在37℃下,可以存活3-4℃。在尿液中,4℃下,存活15天;21℃下,存活5天;37℃下,存活2-3天。

(2)pH耐受区间:4-13。56℃可以存活一小时。

(3)注射感染后3.75天左右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病毒。病毒血症的高峰期在感染后5-27天。

(4)在自然接触感染的情况下,血液中,感染后第5天检测到;鼻腔感染后第5天,直肠内感染后第6天,但从鼻腔液中比血液更早的检测到病毒。血液中浓度最高,鼻腔中次之,直肠内最低。

 

二、启示

(1)对于猪场而言,最危险的猪肉制品,一来自于食物链,第二来自于病死猪的处理(掩埋或堆肥的死猪区管理)。:在室温下,饲料能够传播病毒的风险并不高。饮水的污染可能是一个风大的风险。而且,有文献证明:经过水传播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量更低。对经水传播该病的风险应该警惕。对水的处理,可以消毒,也可以经过病原过滤的方案。也可以对猪场用水进行长期的监控。

(2)利用酸碱性消毒,一般选择烧碱(pH可以达到14),快速的温度消毒,一般选择56℃以上,且温度全面、均匀加热。

(3)检测移除净化时,不能仅依靠PCR检测。临床正在很重要,在检测结果与临床正在出现前3-5天,动物已经感染了病毒。

(4)从采样的复杂度与保定难度看,直肠采样最容易,采血最难。可以根据检出方案的敏感性,综合决定采用一种或多种采样、检测方式。临床上,直肠也是不错的方式,唾液也可以补充。若怀疑结果,可以采血验证。

(5)在不同温度下,ASFV在粪污中存活的时间都比预期低。这给缩短清群后的空栏期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怎么做?

(1)首先要清场:将全部猪只无害化处理,处理地点不要在猪场内

(2)对猪场内外进行全部清下消毒,包括屋舍、栏位、车辆、粪坑、水线、道路等。

(3)怎么消毒?主要介绍栏位,只是提问者问题。

第一轮:清理干粪、粪沟,将猪舍栏位等冲洗干净;

第二轮:使用烧碱对猪舍及栏位进行喷洒消毒;

第三轮:使用戊二醇对猪舍及栏位进行喷洒消毒;

第四轮:使用火焰对猪舍及栏位进行烧烤消毒

第五轮:使用甲醇对猪舍和栏位进行熏蒸消毒

(4)空栏时间至少3个月

(5)3个月对猪舍栏位进行环境采样,送去检测

(6)当检测结果全为阴性时,可以引进“哨兵猪”,饲养1个月,采血、唾液、直肠采样再进行检测

(7)当“哨兵猪”全为阴性时,才可以大规模引进猪只。

 

    觉得写的好的朋友,帮忙转发、点赞、评论和关注。





养猪研究僧


场地消毒以水平略向下喷洒,应该喷的雾接到房舍中央后自油落下,各名角落都需要喷到,场地消毒药可选菌疫灭(1:2000).或者复方戊二醛(1:3000)喷洒,等等,每平方喷洒药液550毫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