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以前常做的一种饭,小时候的味道,如今成了时尚

前几天,趁着假期回了奶奶家一趟,提前也没有和奶奶说,下午到的,奶奶说要给我做粉条汤,我提出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也没有什么菜,去菜园摘了一点生菜,奶奶说橱柜里中午还有一点肉,要给我做小时候常吃的“改饭”。

看到奶奶的操作,我笑了,我和她解释,这就是外面卖的烫饭,她说这么多汤,能不烫吗?奶奶给我解释,你们现在说的烫饭,在我们以前,叫做“改饭”,名字的由来也简单,中午的剩饭剩菜,把它改一下,就成了这个,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点剩饭剩菜能吃饱就可以了,本来家庭也不富裕,就更不敢糟蹋粮食了,现在的一些剩饭菜都喂鸡喂猪了。突然,就感觉笑不出来了,小时候的我,总是不喜欢吃这个,觉得这是剩的,闹着要吃点新鲜的东西,可是现在,一个人在外面,却是想吃也吃不到这样的味道了。烫饭的味道倒也不错,可能是小孩子心性,总觉得那不是正式的餐饭。

奶奶做的“改饭”里面有瘦肉、生菜,还放了番茄,看起来红红的,米饭也一粒一粒分开,偶尔还能看见一些肉丝,也裹着红润的汤汁,冒着腾腾的热气,在锅里咕嘟咕嘟冒泡,散发着淡淡的酸香,撒上葱花,奶奶把饭端到我面前。

奶奶年纪大了,口味比较清淡,烫饭没有放辣椒,吃起来酸酸的,特别开胃,生菜叶还是脆脆的感觉,每嚼一次都能感到菜杆里面清香的汁水,奶奶向来是个心细的人,不是亲眼看到,我真的难以相信,她用刀一点点剥掉西红柿外面的皮,竟然花了那么长时间。剥了皮的西红柿口感顺滑细腻,味道酸甜可口,沾上汤汁的烫饭也变得口味独特。

记得以前,奶奶是有什么菜就做什么口味的“改饭”,不会刻意去加某种配菜,现在除了菜园里各式各样的蔬菜,街上的菜市场也渐渐多了一些她从来没有见过的食材,奶奶做的饭也多了一些变化,但是却始终有一种小时候的味道。

【家常烫饭】

主料:米饭,西红柿两个,生菜叶3~5片,火腿肠一根,金针菇少量

辅料:花生油,食用盐,葱

做法:西红柿洗净,剥掉外皮,切块备用。

锅中烧少量油,下西红柿翻炒出少量汁水,加两碗水烧开。

汤中加入一碗米饭,撕碎的生菜叶,火腿切片放入,金针菇撕开放入,小火烧开,直到汤汁剩一点时盛起来,撒上一点葱花就行了。

烫饭可以说是万物可加,如果家里有虾仁,肉丝,都可以加进去,这里为了简单,所以加的都是一些素菜,就连火腿也是为了不让烫饭太过于单调加进去的,对于小孩子来说,可以多加一些高蛋白的食材,比如煮熟的鸡蛋,而对于老人的话,最好是多加一些蔬菜,像小白菜、生菜,都是很好的,这样可以促进老年人肠道消化。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烫饭也慢慢成了品牌,大学食堂里,街边小吃店,都多了烫饭的影子,出门在外,我好像还是那个小孩子脾气,不愿意去吃,但每次回到家,却会惦记那种儿时的味道。

夏日的蝉声从未停歇,西山上的太阳还是照的人脸庞红热,池塘边和小伙伴们身影错落,不时地为钓到一只小龙虾放声大笑,奶奶站在路边叫我回家吃饭,门前老槐树下的方桌上,摆着奶奶做好的烫饭,还冒着热气。那时候,奶奶的头发还没白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