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到孔子是人类文明的升级

老子和孔子是同时代人物,他们都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老子比孔子年长,孔子称呼老子为老师,并多次拜访老子,他们都是同时期中华大地上杰出的思想家,但是他们的思想方向却截然不同。

老子

孔子

老子说:吾从商,孔子说:吾从周。为什么他们一个从商一个从周?商和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商周让他们的思想不同?

我们知道,人类文明的诞生是因为农业的产生,农业让人类相对有稳定的食物和住所,人吃饱喝足了,生存不再那么艰难了,这时候才能产生文化、科技,从而产生文明。直到今天,依然是这样,所以我们才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从农耕技术被发现到人类全面进入农耕社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商朝到周朝就是这样一个分水岭。商朝早期人类还在新石器时代,虽然产生了文明,也有了农业,但是总的来说,中华大地还处在以采集狩猎为主,农业为辅的时代,基本还是部落时代。而到了周朝,随着农业的更普及化,社会进入了以农耕为主,采集狩猎为辅的社会,人口也越来越多,社会形态脱离了较为原始的部落形态,转而发展成为国家形态。

在周朝,农业是井田制,就是把田分成井字形的9块地,外边的8块地为私田,收成归农民所有,中间那块为公田,收成归国家所有。这种农耕制度在当时非常先进,也促进了农业的产量,而且随着铁制工具的出现,农耕的效率也大为提高。粮食产量的提高必然带来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密度也大了,中华大地上也从此进入了人道社会。

对,就是人道社会。因为这时候人的生存不再那么困难,人类已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然,并会利用自然规律为自己的生存服务,也就是说,人类驯化了自然。那么这时候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的不那么重要,人与人的关系才更重要。人的关系处理不好会使国家处于弱小,国家弱小了必然引来别国对你国的战争,战乱时期农业生产生活会被打乱,使人处于战乱饥荒状态。所以,处理不好人,人和人的关系,就做不好事,还会带来灾难。

人与人的人道变的更重要,于是出现了诸子百家,专门研究人道。孔家儒学就是人道,是人与人的哲学,自从中华文明进入人道社会就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孔子学说一直沿用至今,当然,这中间经过了多次与时俱进的更新。而老子的思想是天道,是人与物的哲学,老子的思想更接近于西方哲学概念,所以在西方,人们更能接受老子,而不太容易接受孔子。老子的《道德经》是《圣经》以外印刷量最大的经典,有消息说现在《道德经》已经超过《圣经》了。他们能看懂老子,因为老子的天道社会是他们刚刚经历的社会形式,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到达过人道社会,或者说从来没有到达过全面的农耕社会,而我们的人道社会已经持续了2000多年。世界能到达人道社会的族群很少,因为首先要有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可以让族群即可对外交流,又可以相对稳定,长久,不被野蛮人消灭。其次,要有可以耕种的土地和适合农耕的气候,现存的族群中还只有我中华家符合。天道社会人口少,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者说人与物的关系比人与人的关系更重要,不研究自然只能死路一条,人口密度小,人就相对独立,更喜欢自由,独立思维能力就强,人不能更多的面对人,就只能更多的面对物,面对自然,而自然是绝对理性的,毫无感性,跟物打交道的人就理性。相反,跟人打交道的人就感性,因为人本身就是感性的,因为人有心,而物无心,心是感性之源。作为人道社会的我们,人口众多,每天一睁眼就要更多的跟人打交道,所以我们相对更感性,显得不够理性,逻辑能力不强。所以审美观我们是意美,神美,西方是物美,理美。

所以老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直癌男,非常理性逻辑,但是情商很差。一般像这样的哲学大家包括西方哲学家都喜欢往后看,甚至想回到原始社会,因为往后看都是必然,但是往前看都是偶然,充满着不确定,理性的人最怕偶然,怕不确定。但是哲学里说,必然是存在于偶然的。而孔子则相反,情商高,收了一大帮徒弟,人世混的也好。

所以,老子到孔子是人类社会的升级。那你会问,我们那么高级的社会,为什么近代衰落了,而且科学没有产生在东方,这不是这个题目的内容,请听下次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