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公司群里转发文章的领导们注意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极其便捷,单位或公司一般都建有各种微信群,很多公司的一些日常工作都通过群进行布置,其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一些公司高层领导通过这些群隔三差五分享一些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图文,大部分人的初衷是好的,想通过这些图文传播给员工一些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一些职场规则,也达到了一定好的效果。


不把自己的经历强加于人

但是要指出的是,在一些较大一点的公司或集团公司,现在的大多数高层管理者很多是上世纪60后、70后生人,因为这些大型公司特别是一些国有公司,要升到高层管理者的位置是需要时间来磨砺的。而这一部分人的成长经历是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的,概括来说,就是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坐在现在的位置上,以家长自居,总有一些感慨要抒发,总有一些成功经验要释放,而且可以居高临下这么做,借着权力把自己奋斗过程中的种种艰难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传递给自己公司的年轻员工(有时候甚至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孩子”看待),甚至想作为一种文化影响公司。这么做,真是应了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殊不知,时代在进步,你所传递的东西员工不一定接受。

上世纪后期,随着时代的改革步伐,努力奋斗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这些公司领导之所以能够拥有现在的地位或者职位肯定与其努力分不开的,一种是创业拥有了自己的财富,一种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体制内的单位,一直坚守,终于成长修成正果,担任一定的领导职位,来之不易!过去甚至为了生计而低三下四,经历不堪回首,其中的一些成功人士就说过,儿时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饥饿。而有些家庭出身不好的在人前抬不起头,更不用说升学、参军了,受尽了歧视。因此,这一代(60后和70后)人骨子里已经深深刻下了他所经历时代的磨痕。所以,他对于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就像保护自己生命一样格外珍惜!

年轻一代的生存方式值得尊重、敢于担当值得称赞

反观现在职场上的中下层大群体,基本都是80后、90后、00后,他们的价值观和想法不完全同于上世纪的观念和做法。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更强,自主性更不受太多约束,这种自主性表现在:他要励志,自然会规划好人生;他要升迁,自然会拼命努力。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已经决定了个人的应对策略,而不是通过一番一厢情愿的谈理想、讲道理(而且可能只是你的道理)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理想不是空谈出来的,而是审时度势的人生规划!在今年(2020年)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斗争中,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平常看似优哉游哉的90后、00后表现出来的担当和能力,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也认识到平常不想听你婆婆妈妈谈理想,不意味着没有理想;平常工作不是领导认可的状态,不意味着关键时刻顶不上!

审时度势贴合时代步伐

作为公司高层领导在公司的管理群里一天到晚发“鸡汤”,这些“鸡汤”貌似有道理,文笔流畅,谈人生、谈感恩、谈珍惜工作岗位、谈为工作要拼命、谈执行力、谈忠诚、谈领导不容易、谈左右逢源、谈现在不努力今后将无立足之地等等。这些东西有用吗?可能有用,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作用不大!

领导们,该醒醒了!你以为员工真的会把你认为施舍给他的工作岗位看的很重?错!你以为只有凤凰涅槃才能修成正果?错!时代不同了,这一代人从懂事接触这个世界开始,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这个世界的伟大,没有人愿意一天到晚听你“忆苦思甜”,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享受这个世界,用自己的能力去拥有这个世界。

现在的90后、00后,就业观念与以往有很大的变化,工作半年后辞掉工作,然后用半年时间去看世界,这已经是他们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把网络上的“鸡汤”生搬硬套到自己的公司,只会扰乱员工思想。实际的情况是员工大部分对这些东西根本看都没有看,最多出于礼貌点个赞。工作一天了,有些还加班了,谁还会有精力来看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时刻牢记领导们是扛旗的不是“鸡汤”的搬运工

公司的领导们都应当站在自己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把脉公司节奏和特点。没有灵魂和定力的企业文化、靠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建立的企业文化、靠抄袭拼凑的企业文化是没有凝聚力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与其这样,为何不自己行动起来在群里发表领导们自己的见解呢?因为领导们才是最了解公司的、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你的文字可能没有那些“鸡汤”优雅,但是会很管用。如果你是一个有一定能力的管理者,或者说是优秀的管理者,而且作为公司的灵魂人物,应当向员工输送自己公司的思想、规划(可以公开的部分)、贴合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内涵。最重要的是要让员工知道公司将向何处去,要让员工跟着公司的旗帜前进,关键也要让员工知道,大目标、中目标、小目标实现后,有哪些实惠在等着员工。

公司是一艘船,而不是一个家庭,员工是船员而不是你的孩子,只有让每个船员心里都清楚既定的方向、知道达到彼岸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需要,一起努力划船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