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伊兰特对比日产轩逸 谁的平台、技术更先进

最近,随着全新索纳塔、帕里斯帝、途胜L等车型的亮相,现代收获了颇高的热度,但对于销量,现代最寄予厚望的一定是全新伊兰特。让人觉得焕然一新的设计、全新的平台,让消费者也对第七代伊兰特充满了期待。不过在这一级别还有一款王者级的产品——日产轩逸,那么全新伊兰特能否挑战一下这款销量王?家用轿车中伊兰特和轩逸谁更值得选择?



现代i-GMP平台VS日产CMF平台


现如今,车企大多都采用了模块化平台的造车理念,更高的零部件通用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又能将高级别产品的驾乘质感以及配置下放给低级别车型,从而提升竞争力。



全新伊兰特和日产轩逸也都诞生自自家的模块化平台。伊兰特来自于现代起亚集团合力开发的i-GMP平台,前段时间接连上市的索纳塔以及起亚K5也都采用的是这一平台。



而日产轩逸则诞生自雷诺-日产CMF平台,日产首次采用CMF模块化平台已经是2014年的事情了,如今的第十四代轩逸也终于用上了这一平台,在新平台的支撑下全新轩逸的车身尺寸、结构设计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从发布时间来看,现代集团的i-GMP全球模块化架构平台已经算是第三代平台了,首次搭载的车型也是才上市不久的第十代索纳塔。而雷诺-日产CMF平台的首次亮相已经要追溯到2014年。那么更新的i-GMP平台和发布时间更长的CMF平台相比,技术上会更加先进吗?我们不妨从伊兰特和轩逸两款车型的实际表现来看一看。


新平台下谁更实用?


模块化的一大好处就是,统一平台能够衍生出轿车、SUV甚至MPV等多款车型,所以一般换装新平台的车型都能在尺寸、结构上得到优化。



现代i-GMP平台特点在于低重心、长轴距、大空间,伊兰特在车内乘员舱的座椅位置降低了25mm,前悬更短,从而使轴距更大,有利于车内空间的布局,同时还优化了车辆前后配重。另外,长宽高也来到了4680×1810×1415,轴距则为2720。


日产CMF平台的做法也比较相似,轴距和车宽相比老款都有所增加,车身重心下降17mm,长宽高分别为4641×1815×1447,轴距则为2712。和伊兰特相比,轩逸在长度、轴距上有些许落后,宽度和高度上则更有优势。



但在实际空间表现上,两款车型的表现相差不大,虽然轩逸的空间表现一直是一大卖点,但伊兰特凭借新平台的优势已经追了上来,甚至腿部空间还小有优势,另外伊兰特的后排地板也更加接近纯平。不过在舒适性上,轩逸依旧是更舒服的那个,座椅软硬程度要比伊兰特更好一些。



平台化的优势是能够降低成本,比如日产CMF平台下通用零件比例高达80%,开发成本能降低30-40%,零件采购成本也能随之降低20-30%。不过从两款车型的配置对比来看,伊兰特似乎把成本的降低让利给消费者的更多一些,不过这也与品牌的销售策略有关。



从实用性来看,如果你只需要一辆座椅舒服的车,那轩逸是更强的。不过综合日常使用环境的话,伊兰特的科技感、便捷性其实都要比轩逸更好。


谁的综合性能更出色?


当然,平台化后车辆的整体取向也就会确定下来。相应的,动力总成和安全性能也就不会再有太大变化。



伊兰特由于车型定位的原因,并没有采用索纳塔和凯酷上的CVVD技术发动机,而是依旧沿用了1.4T和1.5L的动力组合。从参数来看,1.4T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比现款领动高了10马力,而最大扭矩并无变化,传动系统仍旧是7速双离合变速箱。1.5L发动机在参数上与现款领动等车型完全一致,最大功率115马力,最大扭矩143.9牛·米,匹配CVT变速箱。



而轩逸的发动机同样没有在排量上做出改变,不同的是14代轩逸搭载的是第三代HR16发动机,最大功率135马力,最大扭矩159牛米,同样也匹配了CVT变速箱。




另外,两个平台似乎都把安全性作为了突破点。i-GMP平台在提高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比例的同时,针对小重叠面积偏置碰撞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开发。轩逸的车身结构有了一定的加强,在局部位置采用了屈服强度1500MPa的超高强度钢。



在安全配置上,伊兰特带有360全景影像、前后泊车雷达、无钥匙进入、L2级驾驶辅助等功能,而轩逸的顶配版本则带有主动刹车、并线辅助、倒车影像、前后泊车雷达、前排无钥匙进入、主动进气格栅等。整体看来,伊兰特在安全配置上更高一些。



选车侦探结论:新一代伊兰特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它能力均衡,优势点是配置、空间、安全及外观设计。另外1.4T版本也给了年轻人更多的选择,更智能科技化的车内互联系统也增添了不少实用性。而轩逸虽然是这一级别的销冠,但很大一部分销量仍来自于经典轩逸,新款挤牙膏式的更新可能已经得不年轻人的青睐了。除了更好的座椅舒适性外,伊兰特是更值得选择的那款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