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推荐 丨 这五本书,帮你找回心中的那份童真

我们常常感叹成年人的生活真的太难了,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在繁华喧嚣的现世生活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呢?

在我们记忆的那个童年里,有数不清的纸飞机和棒棒糖,和朋友们一起玩过捉迷藏的下午以及夏天夜晚看到的最闪耀的星空.....

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希望它们能帮你回归童真,在苦涩的生活里找到一点甜。

《小王子》- 写给成年人的童话

这大概是一本孩子与成年人都爱的童话故事,生活在孤独星球的小王子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朵玫瑰花开始了他的星际旅游,遇到了小狐狸之后他终于找到了所谓的爱,与他成为了好朋友。

“他的那朵花曾对他说她是整个宇宙中独一无二的一种花。可是,仅在这一座花园里就有五千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

狐狸却告诉他“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小王子也终于知道他那朵玫瑰和花园里玫瑰之间不同,之所以成为他独一无二的玫瑰的原因:

“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除了留下两三只为了变蝴蝶而外)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爱情之所以吸引人,之所以刻骨铭心,不正是我们对对方,对爱情花费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吗?

故事的最后,小王子回到了那颗有着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玫瑰的星球,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也可以感受得到小王子和他的花朵的快乐。

《活着本来单纯》- 不要因为世界太复杂,而背叛了你的单纯

《生活本来单纯》是丰子恺的散文漫画集,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评价他:“丰子恺是最中国的中国人。他的散文兼有平易纯朴之风、宽仁隽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

长大了回忆儿时的快乐总是那么让人向往,只是我们奢求的太多,太不容易满足,也拖累了我们的躯壳。

我们总说,越长越越孤单,越成熟越不安。但我们却时常忘了从出生那刻起的初心:活着这回事,本来如此单纯。

所谓赤子之心,是孩子纯洁无疵、天真烂漫的真心;所谓单纯,不是幼稚的天真,而是一种超越了世故,知道人世间种种矛盾、种种问题,种种细微的心理计较。

当你被现实世界的复杂搞得筋疲力尽的时候,看看丰子恺的文章,就会明白他说的,“不要因为世界太复杂,而背叛了你的单纯”。

《父与子》- 最真实的父子相处实录

1934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德国,到处充满了火药味,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一套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父子间感情的漫画作品开始在《柏林画报》上连载,它的幽默温情犹如一片人性的绿洲,拂过万千民众的心,这便是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传世名作《父与子》。

那位肥胖、谢顶、平凡无奇的父亲,是多么可爱的人啊!他从不用长篇大论来教育孩子,而是身体力行的和他做朋友。他有很多缺点,并不完美,可他却那么富有童心、爱心……

而当儿子受到了伤害和威胁,那位平凡的父亲就会爆发出无穷的能量,象一头发怒的雄狮,奋不顾身的保护儿子。

平凡人逞勇,当然会闹出很多笑话,漫画的笑料自然也就充沛。

它的幽默感和人情味表露得如此纯真,以致在问世近70年后,依然不断地征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 散发出不衰的艺术魅力。

《我亲爱的甜橙树》- 很难有人陪你走过整个人生,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这是一部有着相当自传性质的儿童小说,作家精确地“摹拟”一个五岁男孩的口吻,记录了一段温馨而伤感的生活片断。

五岁的泽泽聪明而早熟,这个天性敏感的男孩,喜欢美国西部电影,喜欢唱歌,总是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委屈,他甚至发现了一棵“会说话的甜橙树”,每当挨罚的时候他就去找甜橙树聊天……

但是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不在了。甜橙树因为修路被砍倒,那个世界上对自己最好的人,带着世界一起崩塌。

生命中出现的那些教会我们成长的人,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去。而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死死抓住不放手?难过哭泣?或者是接受这些,继续正常的生活?我想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且歌且行,一路感恩,珍惜所有。

最重要的是,我们曾经拥有过那样一颗甜橙树。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没有美好结局的儿童读物

这本书由好多个充满童话和惊奇的小故事组成,每一则小小的故事,都像爱玩的精灵,很轻巧地飞过,里头充满了看似无厘头却又煞有其事的奇想。

故事的脉络方向不是我们可以预测的,很可能在最后两行看到意想不到的文字,戛然而止,没有结局。可是读着读着你便会悄悄发现生活的片断,或者碎片,或许,生活就是这样让你着迷却又找不到答案。

有些人说它是童话,但它跟王子公主巫婆妖精的童话却不一样;有些人会感受到其中的寓意,有些人则不;有些人看过觉得余音缭绕,有些人只把它当个玩笑;有些人说这书是给小孩看的,也有些大人为它着迷,连去咖啡店都不忘记带着它。

写在最后

日本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说:“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

成长,或许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天真,失去好奇心,失去想象力,失去人生的各种可能性,但是这些童书却能帮我们寻回童真与快乐,找到失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