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高莱斯丨产业观察:新冠“神药”缔造者的传奇发家史(上篇)

原标题:产业观察丨新冠“神药”缔造者的传奇发家史——由吉利德看我国药企发展道路(上篇)

关键词:新冠疫情,瑞德西韦,吉利德科学,生物制药 ,并购+研发,药物研发

作者简介

杨诗遥

匹兹堡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城市事务与规划专业。热爱生活,热爱城市,关注区域发展。喜爱戏剧及各种艺术形式,认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原生动力,活力城市可以促进文化有机发展。力图在实践中为建设更美好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冠疫情的持续发酵,让人们的目光在关注各地感染人数的同时,也聚焦到能够抑制和治愈病毒的医疗方法上。二月份,在各路消息中号称能够治愈新冠肺炎的瑞德西韦横空出世,随之而来的是它的缔造者——吉利德科学开始接受大众的审视。人们发现这家生物制药公司是个只有30多年历史的无名之辈,然而却已发明多达28款创新药,和辉瑞、罗氏、强生等老字号药企一同跻身全球制药公司前列。

吉利德科科学官网,图片来源:gileadchina.cn/zh-cn/

吉利德如何成为传奇?又是如何以创新药在传统制药行业中分得一席之地?这对于国内药企的转型升级又有怎样的启示?本文将揭开吉利德的神秘面纱,洞悉国内药企的未来发展之路。

1.不到30年跻身全球药企10强,吉利德的传奇发家史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一款名为“瑞德西韦”的药物治愈了美国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瞬时,“瑞德西韦”占据了各大版面的头版头条,而它的研发公司——吉利德科学也成为话题焦点。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生物制药公司,于1987年成立,至今不过33年。然而治疗流感的“神药”达菲出自吉利德,首个艾滋病单片复方剂药物出自吉利德,丙肝治愈率可达90%以上的“神药”也出自吉利德。这个年轻的生物制药公司以抗病毒创新药为主要研究领域,多次改写人类重大疾病历史,只用不到30年的时间就成功跻身全球十大药企行列,成为一代传奇。

1)初创崛起:“画大饼”成功上市,新药获批赚得“第一桶金”

创始人迈克尔·L·里奥丹(Michael L Riordan)依靠丰富学识和独到眼光成立了吉利德科学,又凭借优秀的口才顺利捕获一批大人物为他站台,成功获得了一波又一波的融资。

里奥丹在1987年创办吉利德时只有29岁,但却博学多识——先后获得华盛顿大学生物和化学学士学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又曾在门罗(Menlo Ventures)风险投资公司工作。凭借“科学+商业”的敏锐嗅觉,里奥丹和其他两位创始人风风火火干起了生物制药。初创最艰辛之处莫过于资金匮乏,然而里奥丹凭借优秀的口才和创业计划,接连成功“画饼”,让各路大人物纷纷为他背书,获得了一笔又一笔的资金。里奥丹招募的科学顾问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哈罗德·瓦尔姆斯(Harold Varmus)(后来成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任)和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杰克·索斯塔克(Jack Szostak)。

在1988年,他又成功拉拢到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这位曾在两家全美五百强企担任行政总裁,于2001年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的大人物。在唐纳德加入董事会后,英特尔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戈登·厄尔·摩尔(Gordon Earle Moore)和曾任美国劳工部长、美国财政部长和美国国务卿的乔治·普拉特·舒尔茨(George Pratt Shultz)也纷纷加入。从1988年到1992年上市前,里奥丹神奇般地为他仅有6名员工的微型生物技术公司成功融资5200万美元。而至于他到底是怎样“画饼”的,也成为了一个业界未解之谜。

然而实际上,吉利德在成立五年内都没有收入,八年内都没有盈利。成立之后的吉利德始终没有研发出任何药物,在获得大笔融资后也仍旧交出空白答卷。靠几次知识产权交易获得与研发成本完全不相称的收益后,吉利德决定公开发行募股。这一次,里奥丹再次展示了他长袖善舞的本领,在1992年为它“一无所有”的吉利德募集到了8600万美元,支撑了吉利德继续进行新药研发。

直到1996年,吉利德终于研制出Vistide这一治疗由艾滋病引起的视网膜炎药物,并成功获批在美国上市。虽然这款药物销售惨淡,甚至让吉利德继续“入不敷出”,但也因为Vistide的获批上市,吉利德这个新型生物制药公司获得广泛关注,在1996年通过股市收获1.6亿美元,成为它后续“开挂”的“原始资本积累”。

2)飞速发展:以小搏大重金豪赌,“并购+研发”模式抒写传奇

对于一个生物制药公司来说,制药才应该是它的本分,但是吉利德却在获得初期资本后剑走偏锋,在风险投资上逐渐崭露头角,而它的“开挂”之路也始于并购。表面上看,并购是吉利德的制胜关键,然而吉利德深谙“投资有风险”,因此在“豪赌”的同时是“下血本”的深耕药物研发。

✦ 借助并购实现“弯道超车”

“以小搏大”,不断并购药企,是使吉利德顺利赶超其他百年药企巨头的一大法宝。吉利德的发家史就是一部并购史,创始人里奥丹的商业背景奠定了吉利德的风险投资道路,而每一代接班人也都继承了创始人的“赌徒”血统,并且成功将其发扬光大,为吉利德带来越来越多的收益。

1999年,吉利德净亏损达2800万美元,却依旧以3.25亿的总资产收购了5.5亿总资产的NeXstar,将抗真菌感染的AmBisome和治疗HIV相关卡波氏肉瘤的DaunoXome两个拳头产品纳入囊中。这次收购为吉利德带来了超过2亿美元的应收,而吉利德也从此在以小搏大的路上一路高歌猛进:20年内的主要收购多达17起,每一次收购得来的产品都变成了吉利德的“神药”。2002年,吉利德以4.6亿美元收购Triangle公司,获得的抗艾滋病药物Emtricitabine于2003年获批上市,而这次收购的药物也成为了之后吉利德后续研发抗艾滋病“神药”的“药引子”。将吉利德推向神坛的是其在2011年以112亿美元重金收购Pharmasset。这次收购获得了丙肝药物Sofosbuvir,但同时也也抵掉了吉利德三分之一的企业价值。Pharmasset当时净亏损高达9000万美元,时刻面临临床试验失败,所有人都认为吉利德可能会赔得底掉。但事实证明吉利德独具慧眼。这次收购最终产出了四代治愈率高达90%的丙肝“神药”:Sovaldi、Harvoni、 Epclusa、和Vosevi,光是吉一代Sovaldi和吉二代Harvoni就在2015年一年内斩获高达191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并使吉列德成功跻身全球药企10强榜,从此名声大噪。

资料来源:iyiou.com/p

吉利德在成立33年内进行了20多次并购,这个数字较很多大型制药公司相比并不算多,其中也有一些并购被证实是失败的,给吉利德造成数以万计的损失。然而吉利德的传奇之处在于能够较为精准地预判其并购目标,且在并购后将所获产品进一步研发升级,丰富自身产品管线。

从2002年收购Triangle开始,几乎每一次收购都为吉利德带来抗病毒方面的新型治疗方案,为快速研发创新药打下良好基础。尽管不止一次被人诟病这样的“以小搏大”实在过于小家子气,但在“超车”的道路上,并购博弈确确实实为吉利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多的原料,更丰富的产品管线,更快的研发,更高的收益,以及全球顶级药企的名声。

✦ 强化研发积攒制药实力

吉利德开挂的并购之路背后蕴藏的是“强研发”实力。吉利德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罗永庆介绍说,吉利德之所以能够迅速研发出新型药物并推广上市,是由于吉利德独特的科研文化、超出一般药企水准的研发实力和对病毒学的深刻见解。吉利德自创始人里奥丹起不断强调创新,奠定了其“强研发,制新药”的基调。

2003年推出抗艾滋病产品Emtricitabine后,吉利德持续深耕研发,在Emtricitabine的基础上几乎每隔两年就会推出一款新型抗艾滋病组合疗法的药物,在短短10年内推出了8款药物。吉利德独创的每日一片的组合疗法药物极大提高了艾滋病人的用药简洁性,解决了艾滋病人一次要吃多达十几种药物的困扰。而这种被称为“鸡尾酒疗法”的单片复合剂抗艾药物一经推出,便成就了吉利德无法撼动的市场地位,也迅速吞掉了原本抗艾药物巨头葛兰素史克的市场空间。

吉利德全球9000多位员工中,有将近一半属于研究人员。而且,吉利德舍得砸重金投入到药物研发中。罗永庆表示,在吉利德的全部支出中,有将近一半的资金会投入到研发中,这是其他制药公司难以达到的。2019年全球17家核心药企的平均研发费用率仅为17%,而吉利德一马当先,研发费用率高达41.7%,位居17家头部药企之首。深耕研发带来的效果明显:32年推出共计28款新药,从2016年开始入选IDEA Pharma制药行业全球创新性公司前十,并于2019年凭借其五年内在抗病毒领域的优越表现荣登榜首;研发回报率极高,截至2017年,吉利德研发投入共计250.2亿美元,营收高达1750亿美元,是研发投入的7倍。

吉利德2010年至2017年营收与研发投入,数据来源:Pharmaceutical Executive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