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蜕变让“安全感”“幸福感”触手可及

老旧小区一直是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难点和重点,在师宗县漾月街道路新社区,就有一个“30岁高龄”的老旧小区,从曾经的“脏乱差”蜕变成现在的“洁安美”,180度的大转变折射出一条老旧小区独特的治理之路。

师宗县师能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现有184户825人,其中,老年人605人,党员12名。该小区经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因管理不到位,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导致信访事件高发、纠纷事件频发、治安事件突发,小区治理成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漾月街道党工委、路新社区党总支立足小区实际,听民意、找问题、定措施、抓落实,确立了“五治融合”的治理思路,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小区治理工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政治一根线:小区党建贯穿治理全过程

漾月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实践“党建+N”模式,坚持把党建这根主线贯穿小区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让党支部建在小区上,使小区党支部成为小区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为确保小区党员群众的组织生活正常有序开展,改建了党群服务中心,配套了必要设施,完善了党建相关制度。以“党建联盟”为载体,推动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政法委、星达星、彩云紫薇砖厂等13个党支部(总支)与师能小区党支部联建,共同推进小区治理,据估算,联建单位、企业共筹资10万元余。

自治一张网:网格化管理激发内生动力

为充分发挥小区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实现小区居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师能小区党支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让群众成为小区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最好参与者和最终评判者,积极建立“党建网+行政网”两网合一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广泛征求民意,把小区的8栋楼房分别命名为爱心楼、迎新楼、团结楼、和谐楼、幸福楼、文明楼、平安楼、路新楼;小区党支部组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民主推选出24名群众代表和8个楼主,同时按有关程序组建师能小区管理委员会,把小区划分为三个片区,每个片区及每栋楼都明确了1名党员和1名楼主作为网格服务管理员。小区党支部和管委会成立后,研究制订《师能小区保洁办法》、《师能小区车辆规范办法》、《师能小区居民公约》、《师能小区楼道公约》等,进一步明确党支部、管委会、小区网格长、片区网格员、楼栋网格员、群众代表的职能职责。小区治理期间,共组织党员群众出工出力500余人次,清理污水管网120余米,拆除私搭乱建柴棚2间、破旧路灯杆4棵,清理垃圾70余吨;硬化场地1100平方米,改造休闲长廊220平方米,更换楼道管网13根,新装太阳能路灯10盏,自划停车位90余个。

法治一面墙:依法治理确保和谐稳定

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让居民提高尊法、学法、用法、守法意识,小区党支部、管委会在小区通道墙面上分别设置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礼、义、廉、耻”教育三个板块,从法治宣传、平安建设、传统教育多个角度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结合小区实际,街道和社区综治中心不定期组织开展法律进小区普法活动,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针对小区矛盾多的实际,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及时化解小区内部矛盾纠纷26起,有效维护小区的安定团结。在小区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决策,期间就环境整治、居民停车、监控安装等系列问题召开党支部会议4次、管委会会议3次、党员会议3次、楼主会议5次、群众代表会议8次,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

德治一条廊:倡导居民革陋习树新风

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师能小区以公益为补充,凝聚力量,互助互帮,从实际需求出发,组建小区技能志愿者服务队伍(小区现有水电工、泥工、电焊工等工种),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建设初心驿站。通过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建立固定的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列出服务清单,并进行积极宣传,让小区居民了解服务内容,让居民主动与志愿者服务站联系,实现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群众吹哨,志愿者报到,精准对接群众服务。同时,设立小区红黑榜,对拖欠或拒不缴纳管理费、乱扔垃圾、乱停乱放的业主予以通报批评,对积极支持配合小区治理的好人好事予以通报表扬。全面展示小区治理历程,对比小区治理前和治理后的变化,让居民记住“乡愁”,引导小区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智治一面屏:深入推进平安小区建设

以“雪亮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小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小区治理智能化进程。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要求,建立健全门卫管理制度,安装小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11个,安装门禁身份识别系统1套,安装车辆进出识别系统1套,实现小区内部公共区域安全管理一个屏幕。同时,组建志愿平安巡逻队,让“红袖章”飘起来,开展楼道堆物、高空抛物、院内晒物等巡逻11次。

通过治理,师能小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从一个脏乱差的“老旧小区”蜕变成一个洁安美的“红色小区”。目前,小区居民上访率、纠纷发生率、治安发案率显著下降,小区居民思想觉悟、人居环境质量、内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大幅提升,成为全县老旧小区治理的典范。(来源:师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金花 袁燕坤 岳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