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央行推進“稅信貸”業務創新的探索

來源:金融時報


融資需求急、抵押擔保難、審批時間長一直是中小微企業貸款難題。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對於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穩定就業和稅收取得了良好成效。

縣域中小微企業融資的主要瓶頸

(一)銀行貸款門檻高。縣域中小企業銀行融資的主要瓶頸在於:企業缺乏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和制度,資產負債率較高,資本金嚴重不足,可抵押有效資產不足,銀行信用等級缺失,基於銀聯POS機的流水數據、出行數據、交通數據、電商數據等容易做假,金融機構信任度不高。涉及貸款商業銀行方面要求:貸款成本高;貸款審批權限受限;銀行雖然實行抵押擔保制度,但銀行抵押條件過於苛刻,在擔保能力方面明確規定企業工業用地不允許抵押;且符合條件的貸款手續也相當繁雜,涉及分行、總行權限的貸款,審批最長時限分別在30天和45天。

(二)縣域中小微企業個別稅賦負擔重。以遼寧為例,按照《瀋陽市人民政府調整全市城鎮土地使用稅地段等級和稅額標準的通知》規定,縣級城市、縣城,稅率為7.5元每平方米年稅額,建制鎮為6元每平方米年稅額。法庫縣企業多為工業企業,陶瓷產業為該縣支柱型產業,生產需要廠區佔地面積大。目前,全國範圍內的9個陶瓷主要產區的土地使用稅稅額,廣東清遠稅額最低,法庫縣稅額最高,較平均稅額還高出46.07%。就經濟發展水平來說,法庫縣與上述地區相比,處於偏下的水平,與稅額不能匹配,說明縣域城鎮土地使用稅稅負過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小微企業的經濟發展。

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探索

2019年6月,人民銀行法庫縣支行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在瀋陽分行營業管理部的指導下,積極推進“稅信貸”業務創新,深化稅收退庫服務,以退稅申請審批表作抵押,為政策性退稅企業提供短期流動性信貸支持,把稅收信用信息變為銀行授信的擔保,滿足誠信納稅企業“小、頻、急”融資需求。目前,“稅信貸” 業務創新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風險低、成本低,有效實現銀企共贏。“稅信貸”業務的還款來源於政策性退稅的支持,這部分稅收先前已入國庫,資金有保障,且不存在還款來源挪用情況,有效降低了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試點商業銀行在2-3個工作日內即可完成貸款審批,大大縮短了放款時間,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及時的資金支持。“稅信貸”融資業務試點,貸款審批權限由試點商業銀行總行下放到縣級行,採用信用貸款模式,同時參考人民銀行對中小微企業已有金融債的優惠政策,利率執行固定利率5%,大幅降低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據測算,“稅信貸”業務融資成本約為中小微企業貸款平均成本的43%。同時納稅信用和金融支持的有效結合,在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同時,也讓小微企業從誠信納稅中得到了實惠,進一步促進了小微企業依法納稅,形成多方共贏的良性互動局面。

(二)搭建了良好的溝通平臺,為未來銀企有效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稅信貸”業務不但能夠有效解決小微企業短期資金週轉需要,同時也為銀企的進一步合作搭建了良好有效的溝通平臺。隨著“稅信貸”業務的深入開展,銀行對於企業的退稅情況和經營情況能夠有更真實、更深入的瞭解,為未來銀企雙方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稅信貸” 業務推廣的制約因素

(一)銀行審批貸款流程複雜,銀政企信息不暢。目前,在縣域,銀行、企業、稅務局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跨領域數據無法共享。銀行無法主動發現需要“稅信貸”服務的目標客戶。同時由於縣域商業銀行缺少業務創新自主權,造成工作環節過多、審批流程過長,也在客觀上抑制了縣域中小微企業利用“稅信貸”業務進行融資的需求。

(二)信貸風險依然存在。“稅信貸”是信用貸款,雖然有納稅信用擔保,但由於縣域中小微企業信用度不高,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稅”與“銀”,“銀”與“企”之間信息並不透明,銀行僅憑申請企業提交的材料和文件,不能準確獲悉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

(三)覆蓋面不廣。目前“稅信貸”業務開展只限於增值稅政策性退稅,目標客戶單一,市場覆蓋面還不夠廣。享有長期政策性退稅的中小微企業在法庫縣域僅有23家。

相關建議

(一)強化互聯網應用,提高數據共享與審批速度。積極探索“互聯網+大數據+金融+稅務”平臺,實現數據化、智能化、分層化,打破“信息孤島”,發揮“數據共享”優勢,為中小微企業“增信”,同時實現數據提取與徵信互認,從源頭解決銀政企信息不對稱問題。開發網上銀行及APP線上貸款申請,充分利用企業的歷史納稅數據核定貸款額度,一步到位下放全年貸款授信額度,從收益上激發商業銀行的貸款積極性,實現一站式服務,一次授信,自動審批、自動放貸,循環使用,日息隨借隨還。

(二)加強宣傳力度。積極推動銀行、稅務將“稅信貸”納入各自宣傳工作重點,充分依託辦稅服務廳、銀行網點、服務熱線、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和方式,對“稅信貸”活動進行全方位宣傳,提升社會公眾、市場主體對“稅信貸”的知曉度,提高市場主體的參與度和活躍度。加大對典型案例的宣傳力度,通過示範引領效應,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的價值導向,促進營造良好的市場信用環境,不斷擴大“稅信貸”的社會影響力。

(三)拓展“稅信貸”受惠面。將“稅信貸”受惠群體由納稅信用A級拓展至B級。一方面把長期經營、名下有土地、房產的小微企業納入進來;另一方面鼓勵將“稅信貸”同國家產業政策相結合,逐步擴大退稅稅種,從增值稅退稅最終擴展到定額稅,研究推出更有針對性、更加靈活的金融產品,優化信貸資源供給結構。

(作者:陳然 編輯:王佳 )

點擊以下鏈接,瞭解最新銀行助力中小微企業“稅信貸”產品,

面向全國小微企業發票貸,純信用借款,線上辦理

富民銀行發票貸,純信用借款,中小微企業在家就可操作

大額中小微納稅貸,純信用,最高額度300萬,線上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