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业调研报告|老人遍地走,平均月薪16000!

为什么要去日本?

产品高品质 & 客户高满意度

日本建筑业一向以高质量产品和精细化管理著称,追求高品质简直到了“变态”的地步。这次绿城工程精英去日本“涨姿势”主要就是为了学习这方面的经验。

他们都考察了什么?

研修基本情况

这次研修的单位是日本前田建设,内容包括3个在东京的在建工程项目(赤坂桧坂项目、平野三丁目项目、武藏小杉项目)的工地研修,和日本琦玉县的“富士见工研”PC构件厂的工厂见学。

日本建筑工人是怎样的?

生存状态调研

建筑行业从业人员

日本建筑业市场规模在近10年基本保持平稳,自2008年东北大地震后,由于灾后重建,建筑业开始复苏。但由于日本社会老龄化、少子化趋势严重。

培训体系

日本建筑业工人均拥有高中以上学历,在学校教育结束后,进入公司会接受公司的新毕业员工教育,然后在1-3年内,参加公司在职业训练学校开设的课程培训。

期间经历多次“学校-工地”轮换学习,最终完成课程通过考试后,正式进入工程一线。进入一线以后,会接受工地现场包括各方面管理、技术、安全教育。一般培养一名项目经理,需要15-20年。

社会保障

日本建筑业从业人员三种保险的缴纳费用,由公司与个人各自缴纳月收入的15%左右 。

日本2014年8月发布新规定,要求投资额在4500万日元以上的施工总包单位,还须为下级分包强制缴纳齐全的社保。到2017年为止,要求日本建筑业全行业社保缴纳比率达到100%。

中日建筑业务工状况对比

工作环境

日本工人工作环境良好,室外场地干净整洁,室内作业无污染。工地现场各类生活设施齐全。

日本工人午餐基本上为自带便当,现场不设食堂;下午下班后返回自家,工地现场无临时宿舍。此外,工地现场也不设停车场,工人上班不开车,不骑车,通勤为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此外,工地现场入口有专门的更换作业装备的场所,休息区还有个人储物柜,工人无需自带工具前往。

日本建筑产业现代化工地,

学习高效,节能,环保的施工

日本人造房子的流程跟我们国内不太一样,他们的工地上没有那么多工人,更多的工作是在标准化的工厂里完成,再运到工地里,像搭积木似的进行拼装。

这是构件厂里的生产线。

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楼梯。带着钢筋,预留好了相应的插孔,只要运到工地搭起来就行。

这是在工厂里贴墙砖,工人们把墙砖预先放在模具里,再放上钢筋,浇注混凝土。

从工厂里出来的墙体就直接带着墙砖了。工地现场的施工,更像是在搭积木。

当然,施工现场还是会有一些地方需要现浇混凝土。这是工人在浇混凝土之前用高压水枪清洗施工区域。不允许有任何的垃圾残留。

为了防止扬尘,施工时每往上搭一层,就包装一层。

这是东京银座的一处施工现场,被包得严严实实,紧挨着的是一个商场。估计日本人也不用担心PM2.5这回事。

据说,日本人的建筑施工十分追求效率,线路铺设到第四层时,第一层的精装修就进场施工了。

线路铺设到第四层时,第一层的精装修就进场施工了。

日本市面上出售的商品房都是精装修成品,所以,日本人根本不用像我们这样,非得把自己逼成一个装修达人。

卫浴间也是整体安装,这是从外面看的效果。

所有的弯头、双通、三通管,都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发现管道堵塞,一眼就能看清,给检修带来极大的便利。

亮点在哪里?

所有的走线都没有开槽!日本人是直接用胶水固定线路。

在日本有“一胶走天下”的说法,因为人家的胶水有保密配方,功能特别强大。

据说,我们绿城的工程人员想拿一桶胶水回来,日方的接待人员说:“送你们一桶可以,只是海关不会让你们带出境。”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研修学习成果

总结过往日本考察的经验,考察分队的方式主要集中在“深入现场”和“学以致用”两大方面。

一是近距离观察日本工程的状态,了解其背后的东西,这样才能知道日本管理精细化的根本原因。

二是对日本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学习评估,聚焦在落地的可能性上,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END-

更多精彩,请关注 筑捷——建筑BIM一站式解决方案

私信“资料”1000G工程资料免费领(设计、施工、安全、建造师、常用软件)

私信“BIM”BIM建模、协同、轻量化一站解决

私信“筑猎”建筑业求职招聘一站解决

私信“一建”马上开始一建真题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