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一年级教材变脸,先识字再学拼音,你觉得这样编排好吗?

听闻部编版一年级教材大变脸,先识字后学拼音,作为教书多年的教师,我颇感兴趣的同时也十分疑惑:自教书以来都是先学拼音,后识汉字,部编版教材为何要做这么大的改动呢?

带着困惑我翻阅了教材和教参,查阅了相关资料,聆听了专家的讲解,终于明白了编者的苦心:

一、幼小衔接:先易后难

现在的语言环境相对于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中到处都是识字资源,儿童通过童书阅读、各种媒体、商场广告、游乐场招牌、街道路牌等接触了大量汉字,在入学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积累,对于汉字并不陌生。

相对于汉字来说,拼音则显得更为陌生,且抽象性更高,学起来难度更大。

部编版教材把识字编排放在拼音学习的前面,关注到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最熟悉的学起,先易后难,放缓坡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二、树立自信:感受乐趣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儿童来说是成长中的一次跨越。他们来到新的环境,从此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小学生。

一年级新生要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学习各项规则,接触到各门功课,这个转折期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关键的,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刚进校门的孩子一上来就学习拼音,普遍感觉压力较大,很多孩子会有挫败感和畏难情绪,家长也十分焦急。

我们来看看部编版的一上语文课本,第一单元“识字”,先认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这些基本字、常见字。据调查,90%的儿童在入学前都认识“天”和“人”,80%的学生认识“地”。相信他们对这一单元其他的字也不陌生。

利用孩子已有的学习经验,先学简单的、基本的汉字,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让他们拥有成就感,更加自信,能够有效地消除孩子们的害怕甚至是恐惧心理,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一年级新生觉得语文学习挺有意思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三、拼音定位:识字工具

汉语拼音只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阅读的“拐杖”,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后是要丢掉这个“拐杖”的。

我们要明确拼音的定位——拼音只是认字的一种工具。学拼音是为了识字,学会汉字后就可以不要这个拐杖了。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学生扔掉拼音这个拐杖,过渡到阅读纯汉字读物。

教材先呈现汉字,后出现拼音,要的就是汉子们对汉字的初始感觉。第一印象不是拼音“aoe”,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别有意味: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幼小衔接,放缓坡度;

培养兴趣,树立自信;

明确定位,辅助识字。

基于这些原因,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教材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先学拼音后识字。

————————————————————————

你赞同这种先学汉字后学拼音的编排吗?欢迎发表您的真实感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