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助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枞阳县金社镇龙口村的玉堂雨具就业扶贫车间,工作人员正忙着赶制一批雨衣雨裤订单产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车间共有5名贫困户劳动者,他们的家庭大多因病致贫且为了照顾家人无法赴外地打工。扶贫车间吸纳他们就近就业,每名工人年收入约3万元,既增加了家庭收入又方便照顾家庭。

我市现有贫困劳动者5.1万人,目前已外出就业4.86万人。为引导返乡人员错峰出行,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市人社局精准服务,开展“干部摸人、部门摸岗”工作,会同铜陵经开区精心挑选了27家企业的2881个岗位用工需求向贫困劳动者推送,扶贫部门通过基层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对贫困劳动者就业意愿开展入户摸排,和企业岗位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共收到求职意向3438人,录用到岗726人。

在精准扶贫中,我市积极发挥就业扶贫车间的带动作用,到3月12日,18个已认定就业扶贫车间就全部复工复产,目前共吸纳就业1542人,其中贫困劳动者211人。

为鼓励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就业,我市完善扶持政策,将就业扶贫车间纳入小微企业新增岗位补贴范围,对在疫情防控期间新增就业岗位的就业扶贫车间,根据新签订12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用工协议)的人员数量,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其中吸纳贫困劳动者、因疫情无法返回湖北就业、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人员的,标准提高到每人2000元,每个车间补贴最高不超过4万元。

我市还大力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截至2019年末,共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575个。今年以来,结合工作实际,又统筹新增了一批岗位,截至目前,共吸纳贫困劳动者1742人。同时,我市进一步完善公益岗位日常管理监督机制,坚持“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原则,防止虚设岗位、不劳而获、福利化倾向等现象发生。此外,严格补贴发放流程,强化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扶贫公益岗位政策落到实处。

文中配图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