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B后期型与歼11D有多大区别?

SWL守望黎明


歼11B的后期型有两个版本:在2017年左右复产的型号,据称这个型号的歼11B的航电系统没有什么变化,依然使用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只不过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还有就是将雷达罩换成灰白色的型号,这个改进的歼11B战斗机,有可能还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新的航电系统。只不过这两个型号再改也始终是歼11B,而不是歼11D,作战能力与歼11D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歼11D战斗机的设计初衷与歼11B一样,是纯粹的空优型战机。其航电系统和歼16基本一致,只不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更偏向于对空探测。简单来说,歼11D可以看做是歼16改为単座机,增强对空作战性能的产品。此外,歼11D还安装有空中受油管,在座舱前部红外探测器的前边还设置有电子战系统天线。毕竟歼11D的定位是空优型战机,对电子战极为重视。

歼11D也就是歼11B的终极魔改型号,除了机动性之外,可以当成是国产的苏35。众所周知,苏系战机的老毛病跨音速陷井,估计在歼11D上得到了改变。毕竟国产化歼11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时间,吃透苏27的气动布局应该可以做到的。歼11D作为一款空优型战机,如果还没有解决苏27的跨音速陷阱,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虽说,歼11B也是空优型战机,但是,其设计的时间较早,航电系统定型的时间也比较早 ,空战能力已经赶不上现役的三代半战斗机。早些时候的歼11B还只能使用霹雳-12和霹雳-8B,不过有歼11B挂载霹雳-15和霹雳-10导弹的图片流出。由此可知,歼11B也在为适配霹雳-15和霹雳-10做着工作。



而歼11B和歼11D的区别就是三代机和三代半战机的区别,现役的歼11B只是一型三代战斗机,即便是仅露面一次的歼11BG,也整体性能也难以达到三代半战机的水准,因为三代半战斗机的整体态势感知能力要比三代机高半代,并不是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就可以跨越过去的。

相对于歼11B来说,歼11D在机身材料,机身寿命,态势感知能力都有不小的提升。在歼11D的机身材料中,复合材料的用量肯定是不低的。据报道称歼11B机身复合材料的用量为10%,而歼11D的用量应该可以达到15%,主要集中在垂尾,主翼,平尾。另外就是航电系统,歼16航电系统的性能仅次于歼20,而歼11D的航电性能估计也不差,最起码和歼16的一样。只不过,歼11B已经复产近4年了,而歼11D一点消息都没有,其前路比较坎坷。事实上,在隐身战机普遍化的今天,在量产处于三代半水准的歼11D战斗机,是否还有这个必要呢?


科技之重


歼11B后期型仍然是中规中矩的三代机,与歼11D这样的三代半战机差距明显。但是歼11B的中期改进借鉴了歼11D的技术,在技术水平上与歼11D相当接近。

歼11B是我国对苏27国产化的产物,基本布局沿袭苏27SK,但是通过换装国产太行发动机和航电系统以及武器系统,使得综合作战能力较苏27SK/歼11A有了巨大的提升。

除了使用AL-31F应急的第一批次歼11B,其余各批次的歼11B虽然也有细小的改进,但是整体上还是相同的技术水平,没有明显的前、后期技术差别。只有歼11BS双座型使用了电传飞控系统,算是有了明显的改进,但是仍然是中规中矩的三代机。

即便是停产数年后因师改旅等原因又重新生产的07批次歼11B,较前几批次的歼11B也没有明显的改进。近300架各型歼11B系列没有明显的技术改进,这种略显保守的装备策略其实是源于空、海军在那个年代对快速获得国产三代机的急切需求。

歼11D是航空工业沈飞在歼11B和歼16研制经验的基础上,打造的一款以制空作战为主的三代半战机,某种程度上是歼11B的深度改进型,类似于苏35之于苏27,因此也被很多军迷成为“中国苏35”。歼11D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了与歼16相似的国产航电系统,大大提升了空战性能、尤其是超视距空战性能。

虽然歼11D在军迷中人气很高,但是它尴尬的定位却使得其生不逢时。以制空作战为主的三代半战机在面对隐身战斗机时基本等于裸奔,而其多用途能力又不如同门师兄歼16。在人民空军未来的战机序列中,在歼20、歼16两种重型战机的夹击下,歼11D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笔者猜测,歼11D作为一个型号已经凉了。

歼11D虽然出身未捷,但是不代表它没有价值。去年官方曝光的歼11B改进型(姑且称之为歼11BG吧,上图右边那架白色雷达罩的歼11B)很有可能从歼11D那里受益颇多。对于近300架歼11B系列来说,这种机龄尚新的双发重型战机显然有中期改进以提升战力的需要,而歼11D验证的相关技术,比如先进的航电系统,用在歼11B的改进上就非常方便。按照歼11D的路数升级之后,歼11BG将具备更强的空战性能和多用途能力,达到三代半战机的门槛。

除了用于改进歼11B,歼15弹射型也将使用歼11D验证过的相关技术,在未来与国产四代舰载机搭档使用。从这个角度看,歼11D虽然前途不明甚至暗淡,但也算深藏功与名。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歼-11B战斗机是我国在引进的苏-27SK战机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一型重型战斗机。目前,歼-11B最新的型号为歼-11BS多用途战斗机。

该型战斗机是以之前的中国歼-11B为基础,并参考了俄制双座型苏-27UBK 的部分技术,研制而成的一款双座重型多用途战斗机。采用对地攻击机常用的双座结构,前舱为战机驾驶员,后座为武器操纵员;使用国产 涡扇-10A“太行”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做标准动力,最大加力推力13200公斤;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座舱为现代化的“玻璃化座舱”,配备有大型整体式多功能彩色液晶显示矩阵、战术输入控制面板和双杆操纵系统,大大提高了飞机的人机界面;操纵系统为国产全数字化三轴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具备较好的飞行性能和机动性能。

机载雷达为有源电子扫描阵雷达具备强大的对空—对地/海目标探测能力和极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同时探测2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的6个目标;

机头风挡前安装有量子阱红外搜索跟踪和光电瞄准系统,可根据目标的红外辐射源搜索、探测和跟踪空中目标;

武器方面,歼-11BS不仅可以使用所有现役和在研的国产精确制导武器,如霹雳-9近程空空导弹、霹雳-12主动雷达制导远程空空导弹、鹰击-91超音速远程反舰/反辐射导弹、鹰击-82D远程空地导弹、飞腾-2型反辐射导弹以及“雷石”制导炸弹等。此外,歼-11BS还可以使用和俄制苏-30MKK战斗轰炸机配套引进的各种俄制精确打击武器,如Kh-59ME远程防区外空地导弹以及Kh-31空射反辐射导弹等。

歼-11D战斗机,则是在歼-11B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度改进型,于2015年4月29日成功首飞;保存了歼-11B双发单座的基本布局,其主要大改之处在于战机内部机载航电雷达系统的升级以及机体结构的优化升级。

与歼-11BS相比,歼-11D首先是在机头雷达罩、座舱盖、发动机进气口、机翼机体连接处、双垂尾和起落架舱盖及武器舱盖等地方做了隐身化改进。使歼-11D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值较之歼-11B的十几平方米减少到 1 平方米以下。

其次,歼-11D是单座战斗机,而歼-11BS是双座战斗机(歼-11B是单座)。比起单座型战机,双座型战机在远海作战、防区外空地打击,超远程制空作战时,后舱武器控制员可以更好的完成复杂的操纵,让前座飞行员专注于飞行,这是歼-11D的一个短板。

其三,歼-11D翼尖挂架从歼11B的梯形挂架改为了常规的一字型挂架,适配新一代霹雳-10型格斗弹。

其四,歼-11D采用更先进的 AESA 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及一套能够与之协调运行的新一代数字式电子战系统,使作战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不过由于保密原因,具体提升了多少未知。

总的来说,歼-11BS和歼-11D虽然都是源自苏-27SK在外形上很相似,但在机载电子设备和诸多细节都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相较于已成为海空军主力的歼-11BS,歼-11D的处境有点尴尬。随着沈飞的同门师弟歼-16战机的列装服役,歼-11D受到了极大挤压,前路可谓是扑朔迷离。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