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学历史: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长平之战后,赵国大败燕国

公元前251年,燕国国王姬喜为了拉拢赵国,派栗腹去给赵国国王赵丹祝寿,并赠送五百金作为礼物,以此看来,燕赵两国应该暂时能够维持一段和平的时光了。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栗腹从赵国返回之后,在面见燕王回复这次公务的时候,向燕王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建议。他对燕王说:"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之战后已经死绝了,现在赵国只有老弱病残,他们的军力十分衰弱,不如趁此机会发兵攻打赵国,可以牟利。"

军队出师

时至今日,不知道是栗腹为了邀功,还是燕王派他去赵国就是为了打探赵国的情况,反正这件事就这么被提到了燕国的朝廷上。

发兵打仗是个大事,于是燕王找来昌国君乐闲,想听听他的意见。乐闲就是乐毅的儿子,乐毅曾经率领燕国军队攻打齐国,攻下齐国七十二城,是一代名将。

乐闲听燕王说了这件事后,对燕王说:"赵国境内没有名山大川,四境开阔,需要防守的地方非常多,因此在赵国每个人都是强悍的战士,不可小觑。不如不要攻打,方为上策。"

燕王却说那我用五个人打他一个人,总能打败他了吧。

乐闲还是说不行。

燕王十分生气,他认为即使赵国十分强大,可是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军队损失惨重,国力大大衰弱,此时正是攻打赵国的绝好时机,而且我用五倍的兵力去攻打,保证万无一失。

此时燕国朝堂之内,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燕王,赞成攻打赵国。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

燕赵大战

燕国发动两千辆战车,兵分两路,分别由栗腹和卿秦率领攻打鄗城和代郡。为了鼓舞士气,燕王也随军出征。偌大一个燕国难道就没有一个明白人吗?还是有的,他就是燕国的大臣将渠,在大军出发的当日,将渠紧紧抓住燕王的衣襟,向他进言到:"我们与赵国互通使者,相约互相友好的对待,可是使者一回国就马上派兵攻打他们,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我们都站不住脚,此次出兵不会有好结果的,请大王停止这次行动吧。"

此时燕王雄心勃勃,认为自己胜券在握,哪里听得进将渠的劝谏,见他不松手,气的用脚踹他。于是大军徐徐出征,可是在前面等待着他们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燕国军队抵达了宋子城,赵国早已得到消息,大将廉颇已气势汹汹地等在那里了。一战而燕军溃败,廉颇在鄗城击败了栗腹,在代郡击败了卿秦,燕军大败,向后溃逃。然而廉颇并未停止大军的攻击,而是继续向北追击,一直打到了燕国的首都蓟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报应来得这么快,燕王完全料想不到,眼看着赵国大军围城,燕王急得团团转,却束手无策。于是只好请求和谈,赵国方面表示必须要让将渠代表燕国处理和谈的事。

燕王只好封将渠为燕国国相,与赵国和谈,赵国方才退兵。

廉颇蔺相如

此时距离秦始皇统一六国只有三十年的时间了,六国中实力最弱的燕国居然还有此等作为,面对强秦的步步紧逼,六国不但没有团结一致,反而内讧连连,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大打出手。燕王的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总是苛责强者的奸诈残忍,但请看燕王,说他有过之而无不及,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