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激情澎湃,學生昏昏欲睡,“熊孩子”為什麼不再“雄”了

大家好我是楊老師,為大家分享學習方法,解答教育問題,關注我看更多精彩內容。

春天是花開的季節,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的學生們可不管這些,講臺上,老師激情澎湃地上課,下面學生臥倒一片,看到學生們任性的睡姿,老師感慨"學生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學生如初戀"。

我們不禁要問:碰到這種情況,老師還要再講下去嗎?

顯然是不行的,不說學生不答應,學校、教育局也不會答應。

那怎麼才能讓我們的課堂重新"煥發生機"?

首先要知道,春困夏乏,是隨季節產生的正常生理變化

春天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身體血液,向四肢的流動增多,就會導致腦部出現輕微的缺氧症,人就會感到疲倦、昏昏欲睡,這就是春困,屬於正常的生理變化。

解決學生因春困引起的上課睡覺問題。應該要從細節開始入手。


保持充足睡眠,作息有規律

本來春天就容易產生春困的情況,如果睡眠不足肯定會更有睏意,所以一定要要求學生嚴格按照作息時間休息。

學生正常的休息時間是8個小時左右,睡得過久反而對身體不好。而大部分學校學生睡覺時間是從晚上10點到早上6點,中間有八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中午還會有10到30分鐘的午休時間,對於學生來說,這樣的時間安排是比較合理的,能夠保證充足的睡眠,學生上課的是有足夠精力的。

如果發現學生上課還在睡覺,可能是頭天晚上沒有睡好,那麼老師可能要關注一下學生,是不是晚上睡覺時講話,或是玩手機,這都需要引起重視的。


適當的運動緩解春困

4月份在南方很多地方的氣溫已經很高,特別是在戶外,學校的體育課就不能開展強度大的訓練,學生怕也出汗,乾脆就不運動了,有的勉強運動一下也是"被逼的",懶洋洋的,根本提不起神。所以現在學校的體育課很多隻是"走過場"。

因此老師要鼓勵學生適當運動,出出汗,運動能加快身體的血液循環,才能帶給大腦更多的氧氣,達到提神醒腦的作用。


課前五分鐘朗誦、唱歌

魏書生老師當班主任時,他的做法是很值得借鑑的:每天上課前全部學生起立,一個人自言自語"口頭作文",學生怎麼說都可以,可以七嘴八舌、顛三倒四、胡說八道也行。而且學生每節課前,要唱幾分鐘的愛國歌曲。

課前的朗誦、唱歌不僅可以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專注度,而且通過大聲的朗讀,讓身體和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對於緩解春困是很有效果的,這樣做可以一舉兩得。


要讓優生、差生都有事做

春困固然是學生上學睡覺的一個因素,但也有部分學生,可能因為基礎差,聽不懂,老師在黑板上講課,感覺在聽"天書",聽話的學生可能會給老師一點面子,假裝聽一下,膽子大一點的學生可能就直接睡下了。

所以老師上課要儘量做到風趣幽默,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上課要做到有針對性的教學,讓優生和差生都有事可做,這就要考驗一個老師的教學藝術了。

以前有一位教育局長講過這樣的話"老師們,你們上課不要一節課講45分鐘,要做到太簡單的不講,太難不講,講了學生聽不懂不講",簡稱"三不講"。當初,很多老師也是不理解這句話,認為除了不講的好像就沒有什麼可以講了,是不是叫我們不講課?多年後,我們講不動了才明白:上課真不用講太多,完全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特別是初中生,完全有自學能力了,學生自學過程發現問題,而老師協助助他們解決問題就可以,這樣每個人都有事做,也就沒機會再睡了。

所以,解決學生上課睡覺問題看似很難,找到方法後相信學生也就不想睡了。

對於上課睡覺的學生,大家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歡迎評論區交流,喜歡文章請轉發,分享給更多感興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