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父母應該率先做好這件事,做得越早娃越好管教


低情商的媽媽只會給孩子不停講道理,而高情商的媽媽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執筆:邵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此時,父母如何教育成為關鍵。如果父母教育得當,孩子將受益一生,而一旦進行錯誤的教育,也會為他們往後的生活埋下隱患。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熊孩子”闖禍,聰明媽媽的做法讓人稱讚

童童今年五歲了,性格非常跳脫,因此童童媽在帶他去朋友家做客的途中,一再地囑咐他,去了之後不要亂動東西,弄壞了就自己負責。

到達朋友家之後,童童如事先答應媽媽那般乖乖地坐了一會兒,可是中途目光還是被對面的手辦牆吸引了,不由自主地走過去觀摩了起來。

最終,在好奇心驅使下,童童還是沒忍住拿起了兩個把玩,但一個不小心,手中的一個手辦玩偶摔到了地上,邊角被磕碰壞了。童童心想自己闖禍了,連忙走到媽媽身邊說明原委,並向媽媽道歉。

童童媽在聽完之後立刻對他說:“你弄壞的是誰的手辦,你最應該和誰道歉呢?”

於是童童立馬轉身說道:“阿姨,今天童童不小心將你心愛的玩偶摔壞了,是我的錯,但是我現在沒有那麼多錢再給你買一個新的,你看我先給你寫一個欠條,再慢慢攢錢買可以嗎?”

朋友雖然有些心疼自己的手辦,但聽完童童的話後笑得合不攏嘴,立馬答應讓童童寫個100元的欠條,還直誇童童媽將孩子教育得好。

而對於童童媽的做法,教育專家也十分贊同:

當幼兒犯錯之後,父母應該第一時間讓他們學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越早讓孩子認識錯誤,孩子就越好管教,這比長篇大論給小孩講大道理要來得更有效。

生活中孩子犯錯,大多數父母都這樣做

其實,生活中像童童這樣闖禍的孩子不在少數,但是每一位父母對此的做法卻不盡相同,大概有以下幾種:

逃避責任

直言孩子還小不懂事,不要和他們計較,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後果:孩子變得沒有規矩,不負責任。

憤怒斥罵孩子

斥罵孩子整天只知道闖禍,完全不長記性,以後必定沒出息。

後果:導致孩子性格變得自卑,或叛逆。

給孩子瘋狂講道理

像唐僧一樣瘋狂唸叨:你這樣做是錯的,不能這麼做,應該怎麼怎麼做。

後果:引發孩子反感的情緒,無法認識到後果的嚴重性。

引導孩子認識錯誤

拒絕說教、斥罵等行為,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併為他們制定規則,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後果:讓孩子能意識到錯誤,並時刻警醒自己。

如何能讓他們真正意識並改正錯誤?

首先,發育慢需要先從自身做起,然後才是教育孩子。

1、理性思考,學會理解孩子

面對孩子犯錯時,家長首先需要學會冷靜,仔細思考孩子犯錯的原因,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孩子也許是出於一些好意才做這件事的,只是產生的結果是負面的罷了。

其次就是分析孩子犯錯的原因所在,再對症下藥,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到錯誤,並承擔、改正錯誤。

2、不要用暴力解決問題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後,無論是行為還是語言上,都採取最為粗暴的動手和辱罵來解決問題。但是這種做法其實是最愚蠢、無效的。

不僅解決不了問題,無法讓孩子正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可能會讓他們產生逆反和恐懼的心理,引發叛逆、自卑的性格。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來說,極為不利。

3、以引導孩子為主

此外,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不要採用說教的形式,全程給與他們講大道理,而是應當以引導為主。

父母需要點出一些問題,一步步引導孩子反省:自己是不是錯了,哪裡錯了,為什麼會錯,應當如何改正,怎麼做是最好的。

如果父母直接告知他們,缺失了這樣一個自我反省、認知的過程,那麼孩子對錯誤的認知仍然不夠深刻,可能下次還無法規避掉,繼續犯錯。

4、為孩子制定規則

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如何改還不夠,還需要需要他們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對此,父母需要讓孩子在能力範圍內獨自解決、承擔問題。還可以給孩子制定一些家規,來輔助他們改正錯誤。

只有父母自身的態度足夠嚴謹認真,才能時刻的督查、警醒孩子,讓他們少犯錯、不犯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也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父母需要從自身做起,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