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称为“斯大林管风琴”的是什么武器?实力如何?

用户969064500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军称为【斯大林管风琴】的武器其实为多管火箭炮,苏军称之为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是二战期间苏联最著名的火炮,以卡车为载体,在上面安装有【16】管132毫米火箭弹发射弹架,最高公路行驶时速90公里/小时,最大有效射程为9公里。正式型号是БМ-13。30年代末研制成功,于1942年正式投产。炮兵作战以第一轮射击最重要,效果最好。而喀秋莎火箭炮的最大优点就是火力猛,覆盖区域大,齐射凶狠。

早期苏军使用喀秋莎一般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迅速射出大量火箭弹后高速撤离,让德军连反击的机会都找不到。由于保密原因,开始的时候苏军士兵都不知道这种火箭炮的名字。由于炮管上刻有字母K,被士兵以苏联少女常用命“喀秋莎”来称呼。

德国士兵最害怕的苏军武器就是喀秋莎火箭炮。一旦喀秋莎开火,几秒内就会有大批火箭弹从空中落下,根本就无除可逃。喀秋莎火箭炮被德国人称为“斯大林的管风琴”,或者是“魔鬼火炮”,给精锐的德国士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惧,极大的影响了战局,为苏联最终嬴得胜利,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吾之荣耀即忠诚


所谓的斯大林管风琴,其实就是二战时期首次问世的喀秋莎火箭炮。其实喀秋莎火箭炮的问世总是有那么一丝丝的无奈,苏德战争的初期阶段由于大量武器还没使用就被德军破坏,所以苏军大量急需火炮等对地攻击手段,然而在战争初期阶段苏军的空中力量也被德国空军屠戮殆尽,所以仅仅依靠地面力量的苏军多少有些被动。


但是依靠着战略大纵深、战线东移而出现补给方便、后续士兵动员能力等优势,苏军慢慢稳住了战线。这个时候出于对西欧的战略考量,美国开始通过租借法案向苏联援助了大量的卡车与战斗机。


虽然拥有了战斗机,但是能够对地攻击的攻击机却即为短缺,再加上火炮的稀少同样造成苏军支援火力不足。这时苏联想到将之前对地攻击及的火箭弹与美国援助过来的卡车相结合,再加上制造出来的火炮观瞄,这就诞生了显赫一时的喀秋莎火箭炮。


与传统火炮相比较,火箭炮有着射程远、火力密集等优势,所以在一些非常难以攻坚的敌方阵地时,苏军会经常调用喀秋莎火箭炮来进行支援。但由于火箭炮这种武器使用成本远高于传统火炮,所以苏联军队依旧生产大量的传统火炮,而喀秋莎火箭炮则作为支援而被广泛使用。


九品侍卫


喀秋莎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