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改革的丽水实践

丽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丽水之赞”的光荣赋予地。多年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我市上下坚持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努力探索,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丽水农业农村特点的改革之路。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1个市级、9个县级和138个乡镇级农合联,实现组织全覆盖。此外,还根据区域特色,以产业为依托抓产业农合联建设,在全省率先建起产业农合联——缙云杨梅产业农合联。目前全市57个产业农合联已吸纳各类涉农产业主体2822个,覆盖全市九大农业主导产业。

丽水农业产业特色鲜明,但一直以来,规模化、市场化不够,融资困难、销售渠道不通等因素制约着我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如何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促发展?我市紧紧围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功能,全力推进农业主体组织化、市场化;联合相关生产、加工、营销主体抱团发展;实施“万元钱”富民增收行动,开展“四季产业服务”活动……带领全市农民趟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金光大道。

在生产服务上,市农合联与市生态农业协会倡导“对标欧盟,肥药管控”工作,联合发布并落实禁限用农药品种四批次152个,替代品质112个。通过采取最严的准入制度、销售登记、使用管理、质量管控和惩戒措施,全面严格管控肥药投入,从而将生态观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推动传统耕作方式与绿色发展理念相适应,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在供销服务上,农合联充分发挥供销系统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体系优势,借力山海协作,组织展示展销,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产销对接,实现农产品直接销售3.1亿元。这其中,莲都引进加工流水线,提高枇杷产业附加值,年销售额突破1100万元;龙泉蔬菜借助公司化运营、规模化种植,实现小茄子平均销售价格三年翻一番;松阳实施山海协作、共享共建,借助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打造农产品销售配送流通网络。

在信用服务上,市、县两级农合联与农商银行为农合联会员量身定制“丰收农合通”贷款,着力打造贷款平台、互助平台、担保平台“升级版”,缓解农业生产经营“小而散”“融资难”等困境。截至目前,通过“丰收农合通”、农民资金互助会贷款4.6亿元,开展担保业务1.8亿元,惠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890余户。

好服务产出好产品,好产品又通过好品牌卖出好价钱,从而实现生态农产品的价值转化。丽水通过“三位一体”改革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从2018年至今,已带动会员及农户销售农产品50余亿元,会员平均收入增幅12%以上。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徐小骏 通讯员 刘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