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4》将所有赞助品牌印在衣服上,出钱越多的字体就越大,对此如何评价?

门前的知否


《向往的生活4》 还没有正式播出,就已经给网友们带来了两个有趣的故事:

一,一家四口想吃椰子。

黄老师有一次发挥扔鞋子神功,把鞋扔到了椰树上,结果,椰子没砸掉,鞋留树上了。

接着何老师“故技重施”,鞋子又一次留在树上,椰子依然毫无动静。

这时候,彭彭拿过来很多鞋子,结果他们和前面的鞋子一样,被留在了树上。这时候,聪明的妹妹张子枫搬来了一个梯子,她的意思是让大家爬上梯子把鞋子们“救”下来。

谁知道,彭翌畅误会了他的意思,把梯子也扔到树上,就这样梯子、鞋子都留在了椰树上。留下四个无奈的人在树下傻站着。

二,奇怪的“视力表”。

导演表示,今年的赞助商太多,他们拼了命的都想在镜头前挣得一席之地。于是,导演就想到了把那些品牌做成一张视力表(你懂的)贴在工作人员的身上。

还解释到,字越大的钱越多。

然后给四个常驻嘉宾的任务是,用一首歌把“视力表”上的商标名称全唱出来,何老师原则了《蜗牛和黄鹂鸟》。

节目组也是很有心了。

《向往的生活》作为一款“慢”综艺,不仅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就连一些明星也非常喜欢这档节目,因为一旦他们收到节目组的录制邀请,就可以边放松式的工作,边挣钱喽。

而且已经播出完毕的前三季,给吃瓜群众增添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谈资,让蘑菇屋里大到明星常驻嘉宾,小到一草一木、以及动物们都受到了关注。如小H一家、尼古拉斯.灯,以及因为难产死去的天霸等等。

除了让投资方赚的盆满钵满之外,一些大品牌也开始盯着这个节目了。

投资方又是找场地、又是协调各路明星大咖、还要搞宣传,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利益了,古人就知道无利不起早,何况是标榜进步的我们?所以,对于把赞助商按照钱多钱少制成“视力表”这件事,以及其他的植入方式,网友们是能理解的。


于小小


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娱记观点:这就是商业规则!谁出钱多,谁就是大爷,自然谁的字体就大!

《向往的生活》已经是第四季了,自从第一季播出以后,口碑一直很好,收视率也很高。剧中黄磊、何炅搭上彭翌畅、找一块世外桃源,然后做饭、劳动、会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闲地过着城市之外的慢生活,确实让很多人心生向往。

收视率太高,也会有烦恼。太多的赞助商看上了这“风水宝地”,纷纷冠名或者植入赞助。于是为了让客户赞助物有所值,广告得到体现,节目组把客户品牌印在了衣服上面,谁出的钱多,谁的字就更显眼!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从我的角度来说,这种植入简单粗暴,硬梆梆,没有一点艺术性。一般以往的广告植入,要么就是拍摄中需要,然后很自然的就插入了!譬如米油盐,黄老师都会用得着,植入依然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如作业帮、七猫等品牌,没有适合的场景,植入进去就显得很违和!

节目组也是煞费苦心,为了体现广告商的品牌,还特地设计了一些环节,譬如用唱歌的形式来插入。不过这里稍微让大家觉得舒服一点是,黄老师并没有忌讳这是广告,而是坦诚直接告诉观众,他们是赞助商。最少让观众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

不管怎么样,这么多赞助商支持,说明《向往的生活》做得好,有人看,才会赞助。现在传统电视媒体,很多节目都拉不到广告,找不到赞助,都快活不下去了。


第一娱记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第一点:这个话题要从一个综艺节目怎么去存活的角度来说。一个综艺节目要存活下来是很费钱的。电视台是不会自行掏腰包去花这笔钱的。所以必须要拉赞助,找广告商。当然有些广告商也会主动找上门来,前提是你的节目要火才行。当你有了赞助,有了广告商进来之后。你才有钱去把一个节目做好。其中包括场景的搭建,演员的费用,工作人员的开销等等。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所以广告和赞助是必须要有的。

第二点:所有的事情都是成正比的。投的越多,当然就要给予更大的画面。这一点其实很正常,谁投入的大,谁就画面大,没毛病。这种商业行为,必须要有商业价值。不然别人是不会白白投钱。再说作为广告商和赞助商。投钱进来为的就是宣传。为的是把自己的品牌让更多的人知道。而节目方,也会根据投资的多少,给予相应的曝光度。

第三点:节目组是否会考虑因此而带来的观众流失!我认为节目组肯定会考虑到这点。但是相对于流失掉一部分观众,节目组在乎的可能更多的是赞助商!毕竟,如果一个节目的内容做的好。而仅是因为一个广告,选择不看的观众。必竟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节目组肯定会权衡利弊的。

总结:在不影响总体流量的同时,给予广告商最大的商业利益。是一个节目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