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沈万三,胡雪岩,和珅,乔致庸他们谁更有钱?

酷路泽联盟


范蠡

字少伯,又名鸱夷子皮或陶朱公,生卒年不详,有说约为楚平王十二年(西元前517年)。春秋楚国宛地(今河南南阳)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蠡认为在有公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而且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为经商有道,以经商致富,逐成巨富,广为世人所知,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知! [呲牙][呲牙]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富商。他有很好的商业头脑,在开展海外贸易中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从而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同时,他也是一个良善之人,常把自己挣来的钱造福于乡里人。[呲牙][呲牙][呲牙]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1]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2]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呲牙][呲牙][呲牙]乔致庸(1818―1907)字仲登,号晓池,清代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代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他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一生娶有6妻,因乔门中有不许纳妾的家规,都是续弦。6妻留下6子11孙。当国家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大批银子流向海外时,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呲牙][呲牙][呲牙]和珅(1750年~1799年),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以上是这几位大概的情况!本人认为和珅最有钱!查抄和珅的家产,竟然发现是大清国十年税收的总和,达到了两亿两白银!应该是和珅最有钱!


塞内加尔小黑


如果没有参照物对比,钱就是个数字概念。看不出真正的实力。

比方我在北上广月薪1万,你在家乡小县城月薪5千。

听起来我多你一倍,但生活质量、最后剩余、购买力等等方面我都差你很远。


这些超级富豪们所处时代情况不同,肯定不能用钱的数字来比较。

不科学!

把他们的钱换算成自己所处时代的全国总收入占比。

相对公平。



无疑和珅的9亿两白银(估值),是当时清政府7千万年收入的13倍之多。

性价比最高。


当然,和珅借助他官员身份捞钱,不像其他几位纯属经商发财。

否则,他们之间斗富还是不公平!


冷月青史


伯仲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