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易患消化道肿瘤?《祝您健康》昭通仁安医院吴凤彪医生告诉你~

祝您健康

左 主持人:亦菲

右 嘉宾:昭通仁安医院 胃肠镜科 医师 吴凤彪医生


嘉宾:吴凤彪医生

仁安医院胃肠镜科医师,擅长运用消化内镜对消化道相关疾病的诊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接触各种不良因素的增加,一些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所升高,恶性肿瘤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消化恶性肿瘤占成人肿瘤发病率的50%以上,如何早期发现和预防是诊疗肿瘤的关键所在。

一、消化道的部位及功能我们人体的消化系统包含着两大器官,一类是指消化管道,另一类指消化腺。消化管道指的是我们吃东西从口腔、咽部、食道、胃(贮藏和消化食物,分泌胃酸、胃蛋白酶、研磨食物,使固体食物磨碎,变细与胃液充分混合,成为糊状食糜,便于小肠吸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充称为小肠(小肠大约3至5米,主要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大肠(结肠、直肠)它主要功能是吸收水份和盐,形成和输送大便,最后通过肛门排出粪便。消化腺主要指肝脏、胰腺、胆囊,在消化中主要功能就是分泌消化液参与消化。



二、什么是消化道肿瘤(就是发生于消化管道的良恶性肿瘤统称)

肿瘤的定义:有害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形成肿块,人体不需要,不正常生长,破坏正常组织,甚至威胁生命。

消化道肿瘤,根据病性质不同,分为消化道良性肿瘤和消化道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较常见的息肉,还有平滑肿瘤,脂肪瘤都是良性的,恶性肿瘤众所周知就是癌。


三、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情况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排名前五名系为:肺癌、胃癌、肠癌、肝癌、食道癌,其中消化道肿瘤均排在我国癌症“杀手榜”前排中以胃癌为例,胃癌是我国的第二大常见肿瘤,好生于50岁以上,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死亡人数约为每年45万例,占全球发病一半左右,并且大部分的患者诊断时已为晚期胃癌。

另外,近年来新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已有病例报道发现十几岁的晚期胃癌和肠癌患者。这种“高发病率”“高病死亡”生病年轻化,已成为目前我国消化道肿瘤的现状,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诊疗肿瘤的关键所在。

四、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

1、先天的遗传因素,有胃肠道恶性肿瘤史及家族史,这种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容易患消化道肿瘤的机率比普通人高4倍,还有就是家族性遗传性肠息肉,一个成年的家族性肠息肉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息肉早会发生癌变。

2、饮食因素,长期喜食薰烤、腌制、油炸、高蛋白、辛辣刺激饮食者,还有比如饮食以肉食为主,又不喜欢进食蔬菜、水果的人易患胃肠道肿瘤,其它长期吸烟、酗酒者。这些人患肿瘤的几率比健康人提高2倍。

3、有癌前病变患者,慢性萎经萎缩性胃病、胃溃疡(1%几率发为胃癌)胃息肉、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患者有92.3%可以演变为恶性肿瘤。

4、长期饮食不规律容易患胃溃疡。

5、长期便秘(大便排不出各种有害物质畜积体内,长期刺激肠壁,久而久之引起肠炎,最后发展为息肉)。

6、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已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五、消化道肿瘤的早期信号

1、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吃东西没有胃口,饭量比以前减少,进食感觉不畅,有受阻的感觉,尤其是进食硬噎感表现明显。

2、疼痛部位及疼痛性质的改变(比如说你以前腹痛的时候很有规律,最近一段时间你感觉腹痛比以前加重而且变得不规律了)。

3、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大便变细、排便不尽、经常腹泻或者便秘,大便变黑或大便带血,大便带血需要与 痔疮鉴别,直肠癌破溃后也容易引起大便带血)。

4、在很短时间内不明原因明显消瘦

5、感觉乏力、疲惫、气短、尤其是老年人。

六、出现症状后的就医检查消化内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及治疗最有效手段。

消化内镜能更有直观有效的发现早期消化道粘膜早期病变,比如说早期消化道癌,这些早期癌,CT、B超是没办法发现的,此外通过消化镜检查,发现病变患者还可以内镜下进行取材后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其它还可以进行消化内镜治疗,(我们可以通过消化内镜的小管道放入电刀、夹子、切除息肉,或怀疑有癌变的胃肠道粘膜,可以直接取材化验)。如果做普通胃镜的时候,很多病人看到胃镜、肠镜就害怕做,无痛胃镜又担心麻醉会不会变笨?无痛胃肠镜实际上用麻醉药物,静脉注射后,使病人在安静睡眠的状态下来做检查,因为是短效麻醉药,它代谢非常快,不会在体内积蓄,所以不会对记忆有影响,不要担心对记忆有影响这样的情况,而且在无痛的情况下,医生便可以仔细的观察各个角落及部位,整个过程病人是安静状态,不会挣扎,依从性常好,还有一个就是做无痛胃镜的时候,因为病人感觉非常好,而且还有一种欣快感、愉悦感,所以,目前无痛胃肠镜检查越来越人性化。如果说只要是没有严重的心脏病、心肌梗塞,肺心病、哮喘病或严重的肿瘤、精神疾病这些情况下,一般尽量选无痛胃镜。胶囊内镜:又称“医用无线内镜”,是近几年兴起的胃肠道疾病检查新技术。胶囊内镜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胃肠道的蠕动使胶囊在胃肠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影像工作站,了解病人的胃肠道情况,从而对病情做出诊断。胶囊内镜具有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危重病人等缺陷,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缺点是对于内腔较大的脏器(胃)难以看清全貌,如果小肠有狭窄、梗阻时不宜采用(难以排出胶囊)。

2、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肿瘤的确诊依据,按取材途径不同可以为两种:一种内镜活检,对胃、肠镜检查中发现的粘膜病变,如胃溃疡需常现取治检,明确其性质,还有就是息肉病变,如果病理检查是恶性的,就需要做根治性切除术,而如果是良性的,可以在内镜下摘除或局部切除就可以。二是手术切除标本全面,可以进一步明确肿瘤性质、分化、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为制定肿瘤病理分期、化疗、放疗方案提供确切依据。

3、血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及肿瘤标志物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应高度怀疑是否有消化道恶性肿瘤。

4、 B超、CT核磁共振,可以了解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有无远处转移情况,一般对胃肠道肿瘤诊断价值较小。


七、如何预防消化道肿瘤

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消化道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无论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早期消化道肿瘤治疗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

重视体检,重视危险信号,重视肿瘤高危人群。

40至60周岁健康人群,或有症状者应常规内镜体检。

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内镜检查。

2、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生冷、粗糙食物,不吃太硬、太烫、太辣食物,进食要定时定量,避免饥一顿饱一顿。忌烟酒,改良食品加工方法,尽量少吃酸菜、咸鱼、腌肉、油炸食品,改良饮食结构,均衡膳食,多食杂粮、蔬菜水果,还可以进食一些有预防作用的食品如:红薯、绿茶、洋葱、西兰花、番茄、大蒜等。

3、 定期复查和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4、 保持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情绪。

来源:昭通电台乌蒙之声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张丽青

审核:冯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