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缘何能达到长三角第一?

修复生态就是修复城市的风貌,使其不蒙尘、不落灰,碧水蓝天,心旷神怡。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水乡绍兴在此之际交出了一张令人欣慰的答卷。

“3月份的排名差一点挤进前20位,这是有排名以来我市取得的第二好的成绩,这样的进步来之不易。”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罗瑜萍查看最新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由衷感慨,随即将这一好消息分享给相关科室人员。

(资料照片)记者 何雯 摄

七年漫漫“生态整治”路

“由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信息显示,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6%,改善幅度列全省第一、长三角41城市第一,空气质量改善情况达到历年最好水平。”如今,再看绍兴的空气质量排名,罗瑜萍内心多了一丝欣慰。“治理刚开始,绍兴的名次在末位徘徊了几年,随着治理成效显露,名次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往前冲!看最近的排名,感觉每天都在一点点攀升。”

(图为诸暨应店街镇双龙水库)

回望过去,七年前的情况却是惨烈的。

罗瑜萍的电脑里至今还保存有人民网2013年12月31日发布的一篇不足400字的消息。该消息点出这一年全国雾霾频发、重点监控的全国74个城市中,绍兴的污染天数比例达到了30.9%。还被列为当年74个城市中的“典型”。

“作为一名环保工作人员,看到这样的新闻,内心很痛。”罗瑜萍说。“当时大家就想,再苦再难也要去改变这样的情况,不能再让‘绍兴’出现在这样的消息里。”

为了绍兴的生态未来,紧锣密鼓、一刻不缓的整顿由此“拉开序幕”。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以来,绍兴市积极推进印染等四大行业整治工作,尤其是2016年,绍兴毅然对印染和化工这两个最大产业进行整治。数据显示,全市印染企业整合、重组、退出151家,占比45%;化工业则整顿关停企业153家,占比51%。严整之下,绍兴关停重组了1/3的支柱产业。

同样在2016年,绍兴迎来一件大事——首部地方性法规《绍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发布。法规“撑腰”,责任意识“抬头”,带着沉甸甸的“民意”,绍兴市环保执法人员挑起更重的担子。“我记得,我们经常要晚上出去巡查,一时间,违法违规排放废气的企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高剑平回忆说。

2018年,“治气”力度进一步加码——《绍兴市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这3年,绍兴“治气”力度究竟有多大?从市蓝天办提供的信息可见一斑:仅2019年度,市蓝天办聚焦施工扬尘、拆迁烟尘、垃圾焚烧、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问题,共督查交办涉气问题372个,督办53个。2019年10月-2020年3月,全市共查处各类涉气问题2380个,处罚金额2800多万元。

紧跟治理步伐,“约谈”将成常态

“当前我市西北偏西风2级,请各区、县(市)做好上风向扬尘源管控。”在一个名为“空气质量达标进位专班”的微信群里,不时有这样的预警信息弹出。

“收到!”绍兴“治气”分管负责人们迅速“闻令而动”。

落实治气责任“最后一公里”问题,强化责任担当成关键。今年3月,我市出台《绍兴市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同时,又配套发布《绍兴市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追究办法》和《绍兴市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办法》(即“一方案两办法”),首次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到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追究体系,明确区县市和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大气污染防治负责制,对空气质量排名长期落后或倒退、改善情况差等情况实施责任追究。

越城区政府率先对8个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进行了集体约谈。据了解,绍兴市3个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站点均设在越城区,越城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绍兴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空气质量排名。“将以‘约谈’为契机,知耻后勇,奋起追赶,迅速扭转属地空气质量不佳情况。”越城区一位被约谈的街道分管负责人坦言。

“对空气质量排名长期落后或倒退、改善情况差的属地进行‘约谈’将成为常态。”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在责任意识不断承接的情况下,相信绍兴也能走稳这条绿色生态发展“长寿道”。

浙江发布通知:学校收费有变!

绍兴1.8亿元消费券,发!

每个努力的劳动者,都是身怀绝技的大侠!

绍兴发放1.8亿元消费券,商家怎么参加?官方解答来了

当班小布:屠妍婷

来源:杭+新闻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