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痠、腰痛、腰椎突出?這9個動作,腰部恢復活力,趕走病痛!

很多朋友都關心:“正骨、按摩能不能把腰椎間盤突出的部分'按'回去?”

我就舉個例下面的例子告訴大家:能,但是也就那麼一點點效果。

膨出:

汽車輪胎,有時會出故障,隆起一個小包,如果包很小,修車師傅修一修還能開,但是已經是“帶病上路”了,甚至不能上高速出遠門了;

所以,腰椎間盤膨出階段,大多數保守治療的方法都有效,只要以後注意保養,腰也不會出啥大問題,怕就怕掉以輕心,忘了自己腰出過故障,一個不小心成突出了。

突出:

如果這個包比較大,隨時會爆胎,那這個時候,你還要多一層考慮:裝車重量。裝多了就壓爆了。

其實,發展成了突出也不要過於緊張,也不要害怕,精心修一修、養一養,還是能恢復不錯的。就像輪胎鼓個大包,修歸修,但是必須改掉日常用腰壞習慣了。如果你非說,不用腰我就掙不到錢,誰也沒辦法,這個選擇題落在自己身上了,必須要有個二選一的答案。

脫出:

如果是爆胎了,怎麼辦?沒辦法了,換吧!

車輪胎都爆了,還想靠縫縫補補充充氣,然後繼續上路,你覺得靠譜嗎?你這成汽車炸彈了,最後連累的還有家裡人!手術雖不是治病的最好方法,但它是確實救命的好辦法啊!

就像上面這些,小芳在頭條號裡,說的一直是大白話,因為我知道我是寫給誰看的。

落枕閃腰,就是警告

肌肉勞損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落枕”“閃腰”,實質為脊柱小關節紊亂後的肌肉痙攣,就是我們常說的“抽筋”了。

如果仍不接受身體的“警告”,發展下去,更嚴重的症狀是頸、腰部長期不適,甚至四肢都會受到影響。

隨著年齡的增長,疼痛會發作得更頻繁、更嚴重,持續時間也會延長。

關於腰肌勞損,有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壞消息是,大部分腰肌勞損者,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想恢復到最初的健康狀態,很難。

好消息是,減輕腰痛,讓腰部少出問題,完全可以做到!

最好的緩解方法是……

肌肉勞損不是病,不用治,也沒法治,勤活動是最好的緩解方法。

肌肉勞損導致的疼痛,往往在久坐後會加重,運動後反而感覺輕鬆。

在疼痛難忍時,也可以用藥物幫助止痛,但這並不能讓肌肉“返老還童”,只是緩解症狀而已。做熱敷、按摩、理療也往往是緩解一時的疼痛,過陣子又會恢復原樣。

相比之下,運動鍛鍊最划算。經常看電腦、手機、打麻將、畫畫、彈琴以及開車的人,更易出現肌肉勞損,更需要勤活動。

那些長期伏案的辦公室工作者、久坐的司機師傅……經常頸椎、腰椎疼痛,轉載此文,希望對你們的健康有所幫助!

大家知道嗎?如果經常把背上的這個地方提一提,不僅能夠治各種疼痛!還能調和五臟六腑,防治百病,尤對治局部的肩、頸、背、腰疼痛更是效果顯著。

這個地方就是夾脊

夾脊,是經外奇穴,乃古代名醫華佗所創。

夾,相對的方向固定不動。

脊,指脊柱。

夾脊穴位於脊柱兩旁,從第1胸椎至第5腰椎,就好像將脊柱固定,故名夾脊。

取穴位置

夾脊在背腰部,當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17個穴位。

功能主治

治療心肺部及上肢病證。

穴位配穴

配風池、大杼、陽陵泉,可以治療肢體麻木。

養生保健

“華陀捏脊法”即是徒手沿著脊椎兩旁由下往上捏拿,不要小看“華陀捏脊法,它能調和五臟六腑,可治百病,尤對治局部的肩、頸、背、腰疼痛更是效果顯著。

推拿研究所提示:捏脊時一定要按著一條直線捏,從上往下捏為洩法,要輕捏;自下而上捏為補法,要重捏。

動作分解及說明

一、先用雙手拇指及食指夾起腰椎兩旁的皮下組織(也可從尾椎開始),食指及中指在前導引,拇指下壓並往前推,一鬆一緊,由腰部開始往肩頸部有規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間斷,讓“氣”能上下貫通,不致堵在某處。

二、到頸部時,手順著脊椎滑下來,把氣由上導到下,再重覆第一步,由腰或尾椎往上捏脊,至少做三次,之後再針對患處局部加強。

若力道掌握得宜,三次後背部便鬆了,會有通體舒暢之感。症狀較嚴重者在捏完後的幾天內,背部還會有疼痛感,但會越來越輕鬆,不必擔心!

三、遇到肌肉僵硬、阻塞嚴重的情況,被捏者可能會疼痛難忍,此時動作可放緩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開),讓對方可喘口氣、放鬆一下。還有手指甲不宜過長,免得刮傷被捏者。

四、大人小孩均可捏,小嬰兒則建議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兩旁按摩即可。

五、捏脊時間不拘,但飯後不要馬上趴著做,以免因壓迫反造成腸胃不適。

還有這組動作也很不錯,大家也可以試試!

俗話說“十人九腰痛”,要養出好腰,日常的自我保健必不可少。今天給大家介紹了四種鍛鍊方法。

1、燕飛

燕飛指的是一種腰背肌鍛鍊的方法。鍛鍊時可以俯臥床上,去枕,雙手背後,用力挺胸抬頭,使頭胸離開床面,同時膝關節伸直,兩大腿用力向後也離開床面,持續5~10秒,然後肌肉放鬆休息5~10秒為一組。

2、五點支撐

五點支撐是仰臥位雙膝屈曲,以足跟、雙肘、頭部當支點,抬起骨盆,儘量把腹部與膝關節抬平,保持5~10秒緩慢放下,然後肌肉放鬆休息5~10秒,一起一落為一個組。

3、三點支撐

三點支撐法:在五點支撐法的基礎上將雙上肢緊貼床面,以足跟、頭部當支點,抬起骨盆,儘量把腹部與膝關節抬平,保持5~10秒緩慢放下,然後肌肉放鬆休息5~10秒,一起一落為一組。

4、單側燕飛

單側燕飛是先立正姿勢,右側上肢向右前方儘量伸展,同時左側下肢緩慢慢離地,堅持5~10秒,恢復原位,然後左側上肢向左前方儘量伸展,同時右下肢緩慢離地,堅持5~10秒,恢復原位。每5 次為一組,禁忌穿拖鞋進行鍛鍊,防止跌倒。

老人做單側燕飛時,最好雙手扶牆然後左側下肢慢慢離地,堅持5~10秒,恢復原位,然後右下肢緩慢離地離地,堅持5~10秒,恢復原位。每5 次為一組。禁忌穿拖鞋進行鍛鍊,防止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