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差评满篇,《银河补习班》还能成暑期爆款、票房黑马吗?

据悉猫眼资讯,《银河补习班》将在美国、加拿大多城同步上映。这是国产少有的远销海外,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

在这个低迷的暑期档,邓超自导自演的《银河补习班》好像突然一下成为了国产电影大热门

临近上映,《银河补习班》各种宣传扑面而来,最轰动的要数让邓超全家总动员的上海首映礼。

国产电影一般的宣传手段是上综艺、路演、发布会,大办首映礼还是较少见到,这一行为或将开启电影宣传的新风尚。

然而,眼看着它的宣传筹码的不断加持,却愈发让人觉得心慌。而最慌的,很可能是豆瓣网友。

“豆瓣6.3分”“好于16%剧情片”

以上这两点似乎都在与《银河补习班》宣传中的火爆趋势背道而驰,究竟是豆瓣网友的偏见,还是电影本身就是存在问题?

然这不是某个人的看法可以判定的,因为电影还没正式上映。

不过,这种“心慌”“心虚”的来源,还是有迹可循的。

这种“慌张”源于邓超和俞白眉这对导演搭档曾给观众留下的不良印象——“邓超演的电影可以看,邓超导演的电影不用看。”

在大片《影》中,邓超的表现有目共睹,非常认真,敬业,稳重,演技绝对有。但是,在导演方面却没有说服力强的作品。

很明显,邓超此次执导的《银河补习班》是下了狠劲,期望用以转型。这次他脱离此前无厘头搞怪的风格,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严肃认真地探讨父子情。

但是,一个父亲是否能拍出一部优秀的父子亲情的电影?答案是不确定的,毕竟对于电影来说情感不是全部。

那么假如《银河补习班》真的成为2019国产电影中的票房黑马,这两点有可能成为它的助推器。

第一点,可能是因为它好哭。

有观众甚至表示,电影刚开场,眼泪就下来了。

在一个生活艰难时代,讲述亲情的故事,无疑是很容易让人流泪的,只要场面足够煽情。

命运多舛的父亲一心一意地爱和相信着儿子,在全世界都不相信儿子的情况下,这厚重踏实的信任不得不让人动容。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父亲显得过于理想化,甚至被称为“洗脑式爸爸”。这也许会获得一部分人的共情,但就像试题的标准答案,十分正确,看得多了也会觉得枯燥无聊。

第二点,可能是呼应现实。

首先,在独特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大事件能够唤起集体的记忆,产生一定的真实感,

比如电影中涉及的抗洪救灾和张国荣去世。

其次,对高考制度和填鸭式教育的思考,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都是大家身边常常发生的事情,其中一些典型现象会引起大众的强烈共鸣,比如教导主任的极端固执。

此外,小人物视角和配角的讨喜人设都被电影的真实感添砖加瓦。

纵观观众点评,《银河补习班》毫无疑问是一部很正能量的电影,但是和邓超曾导演过的作品有个相同的问题,让人觉得用力过猛

太想要感动你,太想要展示冲突,太想要把正能量传输出去,太想要搞笑幽默……

目的性和技巧性太强,最容易产生用力过猛的现象。

好哭和呼应现实一直是一个很好的卖点,但是没把握好度,就容易陷入强行煽情和堆砌大事件的尴尬局面之中。

有时候,热泪盈眶并不一定是感动,也有可能是悲伤、痛苦、委屈……等一些负面的情绪。长时间处于其中,或许会好哭,但观众也会很难受,产生被煽情之感。

本来以为《银河补习班》成为票房黑马的可能性并不是太高,但还未正式上映它的票房已经快要破亿的现实,使得推论不太成立了。

也许是宣传的方式起了效果,也许是内容真的抵达观众的内心,但是这种“心虚”“心慌”的感觉并没有真的消失。

从个人情感上,希望票房不要太低,因为邓超在镜头前展现出的努力的样子。但同时,这种情感充其量只能算“担忧”。毕竟,目前来说,作品的说服力确实欠佳。

大众文艺的创作者,最忌讳的是自我感动。

“我认为我做到最好……”

“我最理想的父亲是……”

当一个人物被塑造成“最”的时候,他就很难在现实中找到原型。

因为普罗大众都很普通,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亲,没有谁一定比谁强,或者拥有更高尚的爱。

那些能够触抵人心的,不一定是完全正能量和教条的东西,而是父亲和儿子在漫长的陪伴中,跌跌撞撞地共同成长、理解、付出……

147分钟的篇幅,无疑象征着主创团队的充分自信,但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对观众耐心的巨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