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小凤雅事件与差评风波

评小凤雅事件与差评风波

“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越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康德

随着差评退款,小凤雅事件细节曝光,事件渐息,人民群众投身于新的热点之中。两件事搁一块儿看,最大感受是自媒体当立,但媒体不倒。

过去自媒体大行其道时,那些为传统媒体唱挽歌的人,实在用不着如此悲天悯人。

1

流量最能让内容从业者高潮。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话也是媒体人的不二法门。很多时候,速度意味着流量。所以抢热点,抢首发,抢独家是大部分媒体人爱做的事。

原先传统媒体的记者,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手机电话飞机火车,想尽一切办法凑到第一现场。

但自媒体出现后,信息传播速度以秒计算。但凡热点一出,各路自媒体群起而上,传播速度吊打传统媒体。

自媒体何以快,观察下来大概有两大法宝。

其一是不加求证地散播信息,比如小凤雅事件中,有槽、作家陈岚、漫画作者卷卷还有果壳网主笔游识猷构陷凤雅被家人害死的消息,给他们贴上了诈捐、虐童、重男轻女的标签。完了加上那句“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如此耸人听闻,网民看了,马上站出来“主持公道”。

评小凤雅事件与差评风波

其二是洗稿,集百家之长,配吸睛标题。信息采集、行文思路的时间大大缩减。外界贴出来的差评洗稿文章看到洗稿的痕迹,部分段落甚至是赤裸裸的抄袭。

评小凤雅事件与差评风波

如此,十万加妥妥的。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传统媒体式微,倒的倒,关的关。反观自媒体,喜提融资,软文价格按月刷新,活得好不滋润。

有人会说,速度拼不过可以拼质量,酒香不怕巷子深。too young,严肃报道的传播量永远比不上那些标题党和掺杂大量情绪、表情包、主观臆断的文章。这是人性。

传统媒体写新闻不会迎合人性,但自媒体往往迎合人性做内容。这成就了自媒体,也在坑害自媒体。

最终,还原小凤雅事件真相的是红星新闻及后续跟进的传统媒体。而被洗稿的那些文章,多来自于传统媒体或传统媒体人。

2

当我们怀念传统媒体时,我们在怀念什么?

某家媒体的名字?某些记者?恐怕都不是。传统媒体留下来最有价值的一套东西是保证客观公正的采编制度,以及从业者的道德准则。

比如多方信源采集。小凤雅一事中,不能只有志愿者和无关人员发声,也应听到家人、身边亲友、医院医生等多方的声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喊了几千年,但听进去的不多。

比如多方求证,针对小凤雅事件中其母诈捐15万给儿子治病(实际是筹款3万用在小凤雅身上)一事,众筹平台数据、医院的纪录、银行流水账单、当事人等等许多途径都可以攻破谣言,但自媒体们懒得费这番力气。

如果这些途径都接触不到?那就闭嘴别添乱。把正义感建立在谣言上,就是拿“正义”在作恶。

所以,不仅仅是媒体记者,在人人都能做自媒体的当下,每个人都应葆有一些质疑精神。比如这些质疑就相对有价值:用在小凤雅身上的1万多奶粉钱来自治病的筹款是否合理?

还有一些差评事件中的质疑,比如差评洗稿是什么时候洗稿?差评如何洗稿?一共洗了几篇?差评退回投资款,是正义的胜利还是网络暴力的胜利?

多一些质疑,才会距离真相更近一步。最起码不至于被人当枪使。

说回媒体采编,其中还有编审环节保证内容真实客观。很多记者比较年轻,经验和工作能力的欠缺就需要编辑来弥补,很多传统媒体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即便如此,还是难免出现差错和纰漏。更不用说没有严格编审制度的自媒体了。

对媒体采编制度不熟悉,甚至根本不知道,让自媒体内容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也闹出了一些笑话。比如这次差评重新定义的“线上采编”。

康德说:“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更加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既然聊了传统媒体的行为规范,那行业的道德准则又是什么?

“不拿内容做交易”是一条常常被老媒体人提起的底线。事实上,拿钱写稿不仅违反职业道德,甚至会构成犯罪。2015年,21世纪报就因为写有偿新闻被警方立案调查。

自媒体在这一准则上得分基本为零,大部分自媒体靠收费写稿存活,差评头条软文价格可以卖到十几万。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媒体是披着媒体外壳的广告公司。

传统媒体坚守这条底线了吗?现状是不容乐观。在众人围攻差评的时候,品玩pingwest创始人骆轶航曾在个人号上说一线科技媒体的刊例价(注意,这个刊例价异于报纸的刊例价,报纸提供广告位不写软文,这里是微信软文的价格)不比差评低。

评小凤雅事件与差评风波

如此对比,这个优越感秀得着实尴尬。

媒体人坚守的,已被一部分另媒体人踩在脚下。多年以来前人赢下的尊重,也已经被一点点消耗殆尽。

所以我们怀念。

3

信息爆炸,媒体崩坏,如何从信息粪池中发现真实?

事实上,媒体从业者里存在一条鄙视链。即传统媒体看不上网络媒体,网络媒体看不上自媒体,自媒体看不上企业内部的新媒体。传统媒体内部,全国性媒体瞧不上地方媒体,一线城市媒体瞧不上三四线城市媒体。

鄙视链的存在反映出媒体影响力不同,长期贡献真实客观报道的媒体影响力更大。

对新闻的筛选判断,是可以有优先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