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瓷房子,地處繁華鬧市區,是有一百多年曆史的法式建築

天津瓷房子位於和平區,地處繁華鬧市區,是有一百多年曆史的法式建築

編輯

編輯

上圖:海河之夜 下圖:瓷房子

編輯

“瓷房子”、“洋教堂”、“海河夜色”,把這三個風牛馬不相及的詞混搭在一起,有什麼意思嗎?有,太有了!這三個表面看似毫不相干的詞,當它們搭配在一起的時候,就活脫脫地表現出了天津時下的獨特風貌。

瓷房子位於天津和平區赤峰道72號,地處繁華鬧市區。瓷房子原本是一座有一百多年曆史的法式建築,因年久失修,閒置了十餘年。近年被某集團董事長買下,並用古瓷器將這座五層樓的法式建築弄成了一座有些怪異的瓷房子。為了裝飾這座瓷房子,據說用掉四億多片古瓷片、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漢白玉石雕、二十多噸水晶石和瑪瑙、近百隻瓷貓枕、以及三百個年代不同、大小不等的石獅子。所用瓷片和瓷器的年代,從漢代一直跨越到清代。而且,中國所有官窯、民窯瓷的種類幾乎都可以在這裡看到。這種奇異的構思,也許讓設計者自覺非常得意。但我的感覺卻是:有點不倫不類。

洋教堂是指西開教堂。在濱江道的最南端,聳立著一座與周邊建築風格迥然不同的外國建築,這就是天津最大的天主教堂-西開教堂。這座融入巴洛克風格的法國羅曼式教堂,是公元1916年由法國傳教士保祿主持修建的。雖然經歷了近百年風雨的剝蝕,這座由三座半圓形塔樓組成的建築物的牆體,己經顯得陸離斑駁,但,這種鏽跡不但沒有影響它的審美,反而陡生出了另一種神秘的美感。

海河夜色是主要指解放橋這一帶。解放橋,公元1902年初建,1923年重建,1927年正式建成。原名“萬國橋”,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站舊稱),南通紫竹林租界地。抗戰勝利後更名為“中正橋”,公元1949年起,更名為“解放橋”至今。

夜色籠罩下的海河兩岸,涼風習習,燈火璀燦。如果此時你能放鬆心情,自由自在地徜徉在波光粼粼的海河邊,你一定會心曠神怡並把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去。

這就是中西合璧的天津!

至此,我的《京冀津之行》也該擱筆了。

編輯

瓷房子,瓷院牆

編輯

怪異的瓷屏風

編輯

瓷房子全貌

編輯

你看要用多少瓷片

編輯

瓷房子頂層

編輯

編輯

西開教堂外貌

編輯

肅穆而神秘

編輯

準備祈禱嗎?

編輯

編輯

原名萬國橋,後為中正橋,終為解放橋

編輯

上、下圖:海河之華燈初上

編輯

上、下圖:海河之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