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30:如何面对中年危机,在“危机”中创生机

又是新的一年,我们一波最早的90后开始聚会,年终聚会上谈论最多的就是:职场上,年龄给我们带来的焦虑感和紧迫感。

原来职场的中年危机也悄悄的向我们迎面而来。在加上网络各种媒体不断的出现“职场中年危机的文章”,就如最近的热文《任正非辞退7000员工,或赔10亿:最怕大势将至,你还浑然不知》,被辞退的员工大多数都是30岁以上,其实这不是华为第一次裁员, 2017年的时候,华为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部分员工。


马东说:“你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但你被淘汰了。”


确实很多行业对年龄都有要求。例如互联网行业,据国外调查机构数据,2018年,苹果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Google是30岁,Facebook是29岁。互联网行业呈平均年龄偏低的趋势。

我通过观察身边30几岁的职场人,还有通过拜访在私企当HR的朋友,不得不说,30多岁的人在职场上确实不大受欢迎,因为他们身体机能逐年下降,学习接受能力也跟不上大多数年轻人。

此外,人到中年还有很有多局限 ,他们普遍都已成家,还要把一部分的精力放在照顾家庭、教育孩子 、赡养老人等方面上,慢慢的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家庭中。因此自身竞争力下降,而企业就更愿意去招聘更年轻的人。

就如《奇葩说》里马东说的:“你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但你被淘汰了。”


30岁应该是职场人冲刺迎来职业高峰的时期

难道过了30岁的职场,就真的没有竞争力了?

当然不是的,你看马化腾27岁成立腾讯公司,马云35创建阿里巴巴,任正非43岁创办华为。

其实在《哈佛商业评论》2016年公布的中国百佳CEO榜单显示,商业大佬担任CEO的平均年龄是43岁。
还有就是2018年,领英公布了一份《Linkedin职场人转折点报告》,报告显示,职场上人生转折点分别会迎来两次高峰,小高峰聚集在人类27~30岁阶段,大高峰存在于30~35岁等年龄段。

所以说,30岁应该是职场人冲刺迎来职业高峰的时期,而不应是焦虑和不安



为什么30岁并不能成为马化腾等人的职场低谷期期呢?

或许大家看到的都是他们现在成功的光环,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付出.。



1.马化滕在创办腾讯之前,在电信及互联网行业拥有10多年经验,还能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

但在后来创业中,马化腾也避免不了要四处去筹钱,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获得了第一笔投资。腾讯的发展逐渐步入了正轨。



2.马云刚创业时,屡次失败,家里更是一穷二白。有一天,他忽然想凑50万做电子商务网站。这个时候,是马云老婆张瑛拿出来6000块钱的全部积蓄,加上变卖家当和跟亲友借款,凑了8万元。

马云很快就找了16个人组成了团队,其中有他的同事、学生、朋友。马云告诉大家,把所有的闲钱都凑起来,这很可能失败,但如果成功了,回报将是无法想象的。

他是第一个可以真正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商业领袖,堪称中国商业的全球大使。他所创办的“阿里巴巴”已经排名全球第七名,并被美国《福布斯》评为2016年度“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企业”。



3.华为创立的时候,正处于深圳倒买倒卖的时代,搞技术并不被人看好,甚至被说成傻子,面对外部环境的极度不协调,华为的创业艰难可想而知。故此,在创业许多年后,任正非不无感慨地强调坚持的重要性,说道:“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历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才是真正的成功。”

由此可见,他们在成功之前也都经历过困难、失败甚至失意,但是他们不会因年龄而焦虑,因为他们不断学习,并提升自己的技能,而且敢于不断的尝试。

所以在职场通常有中年危机的是这几类人:

1. 技能平平、学历不足,又缺乏多项技能的人。

2. 长时间专注于单一工作,没有意识综合培养个人能力。

3. 习惯待在安逸的环境,一份工作想做到退休。

4. 不及时充电学习。

长此以往,当企业重组优化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企业优化的对象。

近几年,就业压力增大,也不断的听到身边的朋友、同事选择考参加事业单位、公务员等考试,也有一部分选择再读研。

很多本科生为了提升学历,也会读研深造等。

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显示,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考研报名人数已接近翻番。

是的,很多人都想通过学历能成为自己的就业加分项,能更顺利的找到好工作。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学历固然重要,但它也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就如之前脸书员工28岁华人工程师chenqin跳楼事件,疑似因工作环境恶劣,遭受职场不公跳楼自杀。先不讨论其它,但从此可以知道高学历也会面对职场危机的时候。

所以在当今信息技术迭代更新如此快的年代,只有不断的持续积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职场人,应该持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破解职场中年危机。



如何给自己的人生充电,破解“30+”职场危机的魔咒?

一、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春秋·左丘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其实大家都知道曾经人们眼中的“铁饭碗”,变得也并不那么铁了,列如曾经的收费站收费员,现在随着信息的迭代更新,人工智能的发展,全国推行智能ETC通行,又有一大批收费员面临下岗、待岗、转岗的局面。

现在的安稳不意味着一辈子不变,谁也不敢保证一份工作能持续做到退休。

随着技术越来越发达,人工智能的普及,满于现状或待在舒适圈不愿走出来的的人,更容易被淘汰和替换掉。

面对年龄增长,职场压力,还不如调整好心态,踏踏实实的做事,提升自己,与时俱进,因为时代不会抛弃一个优秀的人。



二、终身学习,保持学习状态

马云在近期的一场演讲中提到,“20年后,现在50%的工作可能会消失,新创造的工作我们都没有听说过”。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


领英也发布了《中国未来技能趋势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人才掌握的技能中,增长最快的十大新兴技能分别为:合规、云计算、数据科学、小语种、风险管理、交互设计、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营销、全栈开发。其中,全栈开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能增长率位列前三,小语种、合规等非技术技能跻身前十。


没有保持学习的能力,很难掌握新的技能,没有新的技能就无法适应新的工作,最后顺理成章的成为淘汰者。


都说职场对中年女性尤为残酷,就像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表明,女性在零售和白领文员等岗位上,更容易受到自动化的影响。在未来大多数新兴行业,女性比例普遍偏低。在“云计算”类职业中,只有12%的专业人士是女性。在“工程”(15%)和“数据和人工智能”(26%)等相关职业中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所以如果作为女性我们更不能以照顾家庭、相夫教子为由让自己松懈。
因此,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硬核能力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年,只要掌握应有的技能并彰显自身的价值,肯定能将人生走向掌控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