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喂饭不是爱孩子,是在害他!这几个坏习惯,必须得改!

别人家是“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功课鸡飞狗跳”,到了甜甜妈这儿,直接就是“不吃饭母慈子孝,一喂饭鸡飞狗跳”!

甜甜妈抱怨:“没到饭点,胸口就开始疼了,每次吃饭都一肚子气,感觉自己不用吃饭,气都气饱了!”

家庭“喂饭大战”太常见,但是,孩子挺大了还因为吃饭搞得鸡飞狗跳,往往是因为家长做错了这4件事!


01

孩子不好好吃饭之逼喂

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有一种爱叫做妈妈的爱,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做妈妈觉得你饿。

可怕的是,我们当了父母却也不知不觉以爱的名义强迫宝宝吃饭

,就怕饿着孩子,就怕营养不够,就怕孩子长得不够壮。

有时候家长给孩子喂饭,剩碗底一两口时,总会不自觉地哄孩子“再来一口、最后一口……”直到自己定的量全部吃完。

可是孩子的胃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这多出来的饭,并不能提供给孩子更好的营养啊。

事实上,宝宝的肠胃消化功能比较薄弱,胃粘膜娇嫩,分泌各种消化酶的功能还不够完善。如果过量进食,或者不按胃肠消化规律喂养,会导致下一次进食后消化能力下降。

以爱的名义强迫宝宝吃饭,时间长了反而容易影响宝宝的消化系统功能,百害而无一利!

02

孩子不好好吃饭之乱喂


孩子吃的东西,家长最关心,可是往往关心则乱,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很容易就混在这些“关心”当中。

喂不适宜小宝宝吃的食物

什么是不适宜?

举个例子,通常来讲,无论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还是美国儿科学会,都推荐孩子满6月龄后开始添加辅食(早产儿需考量矫正月龄),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习俗”会告诉家长,孩子2个月or 3个月or 4个月……时,需要喂暖肚茶、萝卜水、米汤等等食物,功能覆盖营养、生长发育,甚至未来的性格、命运等玄之又玄的方面。

快住手吧!

除了母乳、配方奶粉,其他的所有固体和液体食物都属于辅食。

宝宝还不到6个月,纯母乳喂养,没添加辅食,为啥还会过敏?

经过询问就会发现,家长往往给宝宝添加了米汤、肉汤、暖肚茶、萝卜水等等。

其实这些都有食物成分,经过宝宝胃肠道都有可能增加孩子过敏的风险。

再比如,有的孩子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可能会有便秘的情况出现,有家长就给孩子喝蜂蜜水润润肠道。


蜂蜜中很可能含有肉毒杆菌芽孢,一旦感染对宝宝便是致命的!尤其是1岁以内的宝宝,肠胃功能本身就比较弱,更容易引起中毒。

这类食物,应该尽量等孩子稍大一些后再尝试,且需要控制量。

给孩子喂更“高级”的食物

什么是更“高级”的食物?

一种是那些更贵的、或者洋品牌的、或者最近流行的食物。比如代购的营养品,进口的水果,网红的零食等。


事实上,宝宝吃的食材应该跟家庭中大人吃的一样,只不过加工的性状和方式不同。

食材没有高级、低级之分,只有加工方式的不同,每一种食材都有其独特的营养。如果从一开始就给孩子吃与家庭饮食习惯不相符的食物,将来孩子长大后和家长共同进餐的体验会很差。

另一种是加工过程更细致的食物,比如觉得单吃1个或1种水果不够,打成果蔬汁给孩子喝。



NO!

一方面水果被加工后,其中的纤维素遭到破坏,而宝宝摄入纤维素过少,容易出现便秘等问题;

另一方面,用果汁代替水果,宝宝就失去了一次锻炼咀嚼能力的机会,而且,一杯果汁需要很多水果才能榨出来,单位时间摄入的糖太多了,果汁中过多的糖分就会增加孩子患龋齿的风险。

03

孩子不好好吃饭之逗喂、追喂

你家有这样的情况吗?

边看电视边吃饭,趁孩子不注意塞一口饭;孩子满屋子跑,家长端着碗跟在屁股后面,是不是喂一口;或者家里来了亲戚,都喜欢逗孩子玩,用筷子蘸点菜汤、饮料,甚至是酒给孩子“尝尝”,然后观察孩子的反应哄堂大笑……

无论是哪种“逗”,对于孩子的饮食习惯的培养都是一种破坏!

边看电视边吃饭,注意力别分散,专注力下降,还容易没有“饥饱”……

过早蘸菜汤尝味容易影响孩子对辅食的接受程度,更何况酒精这种对孩子健康又负面影响的食物,更不该出现……

喂饭只是一个过渡,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主吃饭的习惯,因此,逗喂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杜绝,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试试这样来培养孩子的自主吃饭能力:

创造就餐“仪式感”。吃饭就是吃饭,有固定的地点和程序,比如一到吃饭的时间,关电视、摆碗筷、放餐椅等等,让孩子渐渐将吃饭和这个地点联系起来,等孩子吃饭的时候,身处一个“该吃饭”的环境,他也就自然而然做“吃饭”这件事情了。适当体验“饥饿感”。如果在就餐时间孩子拒绝在餐桌上好好吃饭,或者草草结束这一餐,那么家长也不要再强迫他再多吃一点。最好是果断地收起饭菜,让孩子离开,做他想做的事情。注意,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会饿坏,让孩子体验饥饿感,对今后进食有很大帮助。


04

孩子不好好吃饭之亲喂

给孩子喂饭的时候,有些家长会先把食物嚼碎,再喂给孩子吃,觉得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吞咽。


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

让孩子自己咀嚼食物,不仅可以帮助牙齿萌出,促进口腔发育,更能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帮助宝宝的更好的消化吸收。

如果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孩子,相当于剥夺了宝宝锻炼咀嚼能力的机会。

如果食物太硬、太大块不利于宝宝吞咽,可以用食物料理机或者辅食研磨器处理一下再给宝宝食用。

比锻炼咀嚼能力更重要的是:有些细菌、病毒会通过唾液传播,比如一些导致蛀牙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和疱疹病毒等。如果把食物嚼碎再喂给宝宝,会增加孩子患相应疾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