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让人心醉的如诗爱情

文/金钟

每日翻看朋友圈,都会滑出各种形式的秀恩爱。

“XX先生送了我什么,定会珍藏一生”,“今日和XX结婚,正是那一见钟情的回应”等等,我很为朋友们感到开心,但是并不羡慕。

我羡慕的是那种能“秀”出诗意的恩爱,正如沈三白(沈复)和陈芸的平平淡淡却浓烈似火的爱情。

古代记载夫妻日常生活的著作很是稀少,沈复的《浮生六记》可谓独树一帜。没有轰轰烈烈,却写得满含闲情雅致、浓情脉脉,真真让人感动到心醉。

三白把“闺房记乐”放在本书的首篇,一是遵循《诗经》中放在第一的《关雎》先例,二是体现了他对妻子的爱。

陈芸和三白从小便相识,没有显赫家世,是平平常常的两个人,就像苏轼所说的“天地间之蜉蝣”。

却不想二人流传至今,成为了历史中的人物,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他们”,成为了神仙般的眷侣。毕竟他们是现实中的人,而小龙女和杨过只是小说中的故事。

三白自小就爱读书,流连于琴棋书画。陈芸自小天资聪颖,刚会说话的时候便会背诵《琵琶行》,又心灵手巧,女工做得极精湛。

刺绣之余,便吟咏诗句,竟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在我看来,这简直可以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相媲美了。

《浮生六记》:让人心醉的如诗爱情

十三岁的时候,三白遇见陈芸,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就和其母亲说“非她不娶”。是啊,如此红颜知己从何处寻得呢?

她对他,不是古代男权社会中生育儿女、照顾家庭的工具,而是一个懂他、知他、同他观云赏月的良友。

幸运的是,陈芸也颇敬重三白,两人结成了美满姻缘。婚后,陈芸不仅做到了一般妻子能做到的,对待公婆谨慎有礼,对丈夫相敬如宾,把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

她更做到了很多妻子做不到的,她能够陪伴他“课书论古,品月评花”,一起吟诗作对,一起饮酒做令,玩赏打趣,他们觉得世间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

《浮生六记》:让人心醉的如诗爱情

一次他们谈论起诗人,陈芸说李白是她的知己,白乐天(《琵琶行》的作者)是她的启蒙老师。

三白便打趣说“你的丈夫是三白,看来你和‘白’很有缘分呀。”陈芸便接着说道“与白字有缘,真怕以后自己会白话连篇呀。”说完,两个人都大笑起来。

两人看花,也能看出不同情趣,茉莉花如此小物也值得玩味一番。三白说“此花必沾油头粉面之气,其香更可爱,所供佛手,当退三舍矣。”

而陈芸很机灵,应道:“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

《浮生六记》:让人心醉的如诗爱情

两个人时常会找些有意思的事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婚后陈芸女扮男装,和三白一同去看灯会,两个人相视而笑,三白也说她“芸一女流,具男子之襟怀才识”。

三白在结婚很长时间后,在街上也都会牵着她的手,心里还会扑通扑通地跳,像正在追求女孩子时一样。感情能保持得如此有趣又温暖,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而两人分别,更觉度日如年。久别重逢,更是“执手相看泪眼”、“觉耳中惺然一声,不知更有此身矣”,这是多么深婉的情意啊。

一天晚上,两人在河边窗前,摇动着轻罗小扇,俯视河中的波光,感受月色的静美,陈芸说:“宇宙这么大,共享这一轮明月,不知今天这世间,是否也有像我们这样情致的人呢?”

三白说道:“纳凉赏月的人到处有,品赏烟霞的人也不少,可像我们夫妻共赏月、同品论的人就不存在了。”

我仿佛看到了一翩翩公子,颇有风度地立在窗前,衣袖随清风飘拂,而一仙仙女子,轻轻侧头依靠在男子的肩膀上,轻盈似风。

两人的滢滢言语,又随着当时的那一轮明月,照到了今天的我的心底,我不由得为之触动,眼角也像那月光,满眼都是他们的平平淡淡的诗意,满眼都是他们的“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浮生六记》这一绝美情书,在如今充满浮躁的爱情观的世界里,难道也像那月光一样清冷孤独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