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和这三位女性的爱情故事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2000年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就是讲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在这里,黄磊饰演徐志摩、刘若英饰演原配张幼仪、周迅饰演林徽因、伊能静饰演陆小曼。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电视剧中的四人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现实中的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徐志摩和原配张幼仪:

提起徐志摩,一定要提起一首诗《再别康桥》。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家境殷实,拥有多家工厂和钱庄。原配张幼仪家世显赫、门庭富贵。二人可谓门当户对。

1918年生下长子之后,21岁的徐志摩留洋英国。1920年,张幼仪赴英国与丈夫团聚。对于二人马赛港相聚时刻,张幼仪一直记忆犹新,她在后来的文章中写道:“……我的心凉了一大截…..因为他是那堆接船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来的表情的人。”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和张幼仪唯一合影

、徐志摩移情别恋林徽因:

为什么时隔两年,徐志摩就不愿见夫人了呢?很简单,因为他狂热的爱上了另一位女子——16岁的情窦初开美女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丈夫梁思成一起为我国建筑业做出贡献)。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林徽因

已有异心、满怀不耐的徐志摩地将妻子安顿在英国沙士顿,之后便早出晚归、根本无暇顾及张幼仪。

可怜的沙士顿时期的张幼仪,惶恐而又无助,想讨丈夫欢喜,却找不到途径,想抓牢丈夫,却眼睁睁地看着他远走高飞。她在后来的文章中写道:“我没法子让徐志摩了解我是谁,他根本不和我说话……”

没有人顾及发妻的感受,林徽因要求徐志摩在自己和张幼仪之间做出抉择。我们的诗人当即跑回家与妻子离婚。张幼仪懵了:自己怀孕两个月了,咋能离婚呢?徐志摩已经为爱痴狂了:“赶快打掉!”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幼仪拒绝说:“我听说有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冷若冰霜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人家不坐火车了吗?”绝情至此,无法挽留。张幼仪表示:离婚可以,打胎不行。徐志摩没有耐心与妻子磨蹭,看话不投机,怒气冲冲,一走了之。将原配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

一筹莫展的张幼仪只好写信求助她在巴黎的二哥张君劢。独自一人从英国来到法国,1922年生下次子,一直杳无音信的徐志摩露面了,不是来要儿子的,而是急不可耐来找她签离婚协议的。全然没有问及妻子怀胎十月独自客居异国他乡是否身心安康,也没有顾及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要如何将养。就这样徐志摩结束了他第一次婚姻。

作为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张幼仪常被后人附带提及,其实,这很不公平,要知道,她自足成名,无须在徐诗人的风流韵事中扮演受气包和可怜虫的角色。我会在后面留下篇幅写张幼仪的。

、徐志摩和林徽因各有各的方向:

徐志摩如愿以偿抛弃了妻子和孩子,欢天喜地奔到林徽因面前。可惜林徽因改变了主意,与梁思成恋爱并结婚了。徐志摩或许是真心喜欢过林徽因的。因为他为林徽因写了很多诗。最著名的当是《偶然》了: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如果他俩真能像诗中写的各有方向,相忘于江湖就好了,实际上他们一直书信往来,1931年,徐志摩就是赶去听林徽因的演讲,飞机失事而死,这是后话了。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风暴:

林徽因移情别恋了,但并没有影响徐志摩风流快活。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有追到林徽因,却收获了陆小曼。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陆小曼

陆小曼也是真正的白富美,她父亲是财政部长,又是中华储蓄银行的创办人。她聪明、漂亮,又会唱歌、演戏,当过三年外交翻译,18岁就闻名于北京社交界,当时有“南唐北陆”,指上海有唐瑛,北京有陆小曼,皆在两地以美艳出名。

陆小曼的前夫是王庚。王庚是民国高级军官,可惜,不是以赫赫战功出世,却以陆小曼的前夫而闻名。王庚清华大学毕业后,就被保送到美国读文学,毕业后转入美国西点军校,回国后,官升至五省联军总参谋长。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王庚

1922年,王庚与陆小曼结婚,1924年他被调到哈尔滨任警厅厅长,两地分居的生活使夫妻感情出现裂痕。正是这一年,陆小曼遇到了徐志摩。徐志摩是风流倜傥的诗人、陆小曼是风情万种的女神。两人相恋起来犹如干柴遇烈火,烧成一团,哪里顾得上伦教纲常、宗法家风。又一场惊骇世俗的爱情风暴刮起了。

在与陆小曼热恋过程中,徐志摩才气勃发,为后人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句: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 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 消溶 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徐志摩的诗文一句一句惊心动魄的像小黄文一样,令陆小曼无法自拔。

陆小曼毕竟是有妇之夫,两人的婚外之情遭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强烈反对和谴责。但徐志摩向来潇洒随性,不拘绳墨,宣称:“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陆小曼这有钱却寂寞的女人也动了真情,坚持不再当总参谋长夫人了,坚决离婚。

1925年9月,23岁的陆小曼冲破层层阻挠与王庚离婚。

、两个小插曲:

离婚期间的千难万难自是不必说了,但有两个插曲真的很有必要提一下。

第一个插曲是:陆小曼与胡适的纠缠暧昧。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陆小曼和胡适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恋情闹得满城风雨,王庚更是气得拔出枪来,为了避免更大的矛盾,徐志摩不得不远赴欧洲暂时缓解一下气氛。

徐志摩离开,陆小曼精神空虚、情感缺失,胡适是陆小曼的老师,关照这样的迷人女子,想不动心都难。有两封陆小曼写给胡适的信流传于世,读起来深情款款:“喔!我现在多么希望能到你身边…..你觉得如果我去看你的时候,她(注:胡适的太太江冬秀)刚好在家,会有问题吗?请让我知道。”

当然,胡先生在这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里,既不够情深,也不够勇敢,不足为道。但我总觉得若暂且不提张幼仪的话,转为同情徐志摩了,并且认为陆小曼纵然是风情万种但确实有点滥情。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第二个插曲是在王庚终于答应离婚时,陆小曼发现自己怀孕了,王庚的,为了和徐志摩双宿双飞,她瞒着众人,果断地打掉了孩子,斩断了和王庚的最后情缘,但苍天饶得过谁?这次打胎很不成功,损伤了身体,导致她再也无法怀孕。

、靠谱的徐父:

徐志摩要再婚了,但徐家老人难以接受,徐父认为陆小曼品行轻薄,不会给志摩带来安定的生活,大骂徐志摩:“用一品的媳妇换回来个二锅头!”虽然勉强答应了婚事,但开出条件:1、必须张幼仪当面同意;2、徐家财产1/3归张幼仪母子;3、需由梁启超亲自证婚。徐志摩的福分在于他有一个靠谱的父亲和优秀的前妻啊。

、张幼仪回到祖国:

再说张幼仪,离婚后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去了德国,虽然去德国后,她遭遇了人生最沉重的创痛:被丈夫抛弃,心爱的次子因病客死异国。但她顽强地一一承受住了,她不再是封建社会滋养的三从四德的旧式女子。她认识到:人生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

张幼仪将自己的人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前,凡事都怕;去德国后,无所畏惧。她严肃的人生理念契合德国严谨的工作作风,她找回了自信,找到了人生支撑点。

、梁启超最坦诚的证婚词:

1926年10月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结婚。梁启超是证婚人,但他是一万个不愿意当这个证婚人,所以,在婚礼上,祝福变成了训斥:“我来说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也是过来人了,我希望你今后能恪守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的性格过失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准则;不要以荒唐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儿戏,以为高兴就可以结婚,不高兴就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来宾们瞠目结舌,徐志摩无地自容,慌忙打断了意犹未尽的梁启超的话:“先生,给学生和高堂留点面子吧!”一场高朋满座的婚礼变得尴尬万分。大概梁启超的话说到很多人的心坎里了。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民国时期

说起来,徐志摩和陆小曼追求爱情虽然没错。但他们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一个已为人父,一个差点为人母。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惜摧毁家庭创造所谓的幸福,违背了人伦道德,可以说是对父母不孝、对子女不慈、对爱人不忠、对朋友无义(王庚和徐志摩原本是好朋友)。

、徐诗人千辛万苦得到的婚姻:

生活不是梦,婚姻也不是诗。徐志摩千方百计追求到的灵魂伴侣并没有带给他幸福。做情人时,可能相视一笑就能神魂颠倒好几宿,做夫妻时,恐怕倾心倾力也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不为所动。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和陆小曼

婚后,他们定居在上海。上海是殖民统治下的十里洋场,有高档的商品、豪华的舞厅、高雅的交际圈。这对能歌善舞的陆小曼真是如鱼得水,她很快便成为上海社交界的风云人物,她越发沉迷于夜生活。

陆小曼每天睡到下午才起床,梳妆打扮一个多小时,然后就吃吃饭、打打牌、听听戏。养很多佣人,开无数派对。生活开销巨大,每月至少要花费五、六百大洋。而当时5块大洋就够普通人家生活。

十、张幼仪守得云开见日出:

此时,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她回国后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文,1928年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凭借娘家的实力和自己的努力使女子银行起死回生,由于张幼仪极守信用,在战乱的中国,撑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后来开办霓裳服装公司,亲任总经理。张幼仪很有经商头脑,成为上海滩女富翁。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张幼仪

更难得的是,离婚后,张幼仪没有嫉恨徐志摩当年的薄情寡义,与徐志摩成了朋友,相处不错,往来密切。但是,假想一下,倘若他俩没离婚,在徐志摩眼里,张幼仪或许还是又乏味、又碍眼的绊脚石。所以,女人千万不要跟不爱你的男人结婚,因为当他厌烦时,你的优点也会成为缺点而让对方不堪忍受。

、陆小曼结识翁瑞午: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翁瑞午

为了缓解病痛,翁瑞午建议陆小曼吸食鸦片。慢慢地,翁、陆之间关系开始微妙起来。推拿和按摩让他们之间常有罗襦半解、妙手抚摩的机会;鸦片又让陆小曼饮鸩止渴,浑浑噩噩。七情六欲比不上一口烟啊!二人常常在烟榻上隔灯并枕,吞云吐雾。外界开始谣言四起。

对此,我们的新体诗人徐志摩相当豁达,认为男女既可以有夫妻之爱,也可以有朋友之情。男人的爱是毒酒。他对不爱的张幼仪无情无义,对爱的陆小曼宽容放纵,认为只要陆小曼不痛苦自在就行。

但徐家二老无法忍受,一天早晨,二老亲眼看到徐志摩和衣卧睡在陆小曼和翁瑞午的烟榻脚下。老父气的发抖,一巴掌把呼呼大睡的徐志摩打醒,却对沉迷于烟瘾中的翁、陆二人无可奈何。

忍无可忍的徐家二老与陆小曼闹翻了,搬离上海,回到老家。

、徐志摩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

徐志摩的生活开始无法控制,即使身兼五职,劳碌奔波,也满足不了陆小曼挥金如土的生活。陆小曼开始四处借债。陆小曼亏空的钱常常要靠张幼仪补足,为了不让徐志摩难堪,张幼仪每次都对徐志摩说:“这原本也是你们徐家的钱”。

为了挣钱,徐志摩应胡适之邀,去北京大学任教。徐志摩希望陆小曼离开上海,开始新生活。可陆小曼坚持不肯北上。徐志摩只好在北京上海之间来回奔波。夫妻二人难得聚在一起,聚在一起就吵架,有一次,陆小曼脾气大发,竟然把手中的烟枪向徐志摩脸上掷去。徐志摩的生活开始焦头烂额,徐志摩的生命也开始进入倒计时。

、张幼仪成为徐家顶梁柱:

可叹的是,接到徐志摩的死讯,陆小曼以不相信为由,拒收电报,拒绝认领遗体。邮差只好将电报送到张幼仪那里,徐志摩何其不幸,英年早逝,又何其幸运,有如此宽容大度的前妻,养育了孩子。料理完徐母的后事,又料理徐志摩的后事,徐父生命中最后的13年也是在张幼仪的照顾下生活的,直到为他养老送终。并且整理了《徐志摩全集》在台湾发行。

张幼仪在后来的文章中写道:“……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可以称为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1949年,张幼仪移居香港,1953年与中医苏纪之相恋,婚前,她写信征求二哥的意见,二哥张君劢回信说:“妹慧人,希自决”。她还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育我……母职已尽,母心甚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1954年她与苏纪之结婚。1988年,她在美国纽约去世,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

张幼仪的一生像勤奋好学而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或许不是天资聪颖,却硕果累累;或许不解风情,却经得住生活的考验。赢得永远的敬佩。只是她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独守空房32年,其中爱恨自消,冷暖自知吧。

、陆小曼后来的日子:

徐志摩死时,陆小曼年仅29岁。之后跟翁瑞午同居生活30多年,翁瑞午也有发妻和五个子女,翁瑞午并没有离婚,养家活口的同时也供养着开销甚大的陆小曼。陆小曼从来不事生产,全靠翁瑞午黑(烟)白(饭)供应无缺,在她年老色衰之后仍然不改。全然不曾顾及一直没离婚的发妻和子女的感受。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晚年翁瑞午和陆小曼

但是,陆小曼婚内出轨、抛夫弃子、挥霍无度、又当小三,周旋于男人之间,纵然是光芒四射的女神,也背负了无数骂名。1965年,63岁的陆小曼因病去世,她死前唯一的愿望是和徐志摩合葬,但徐家坚决不答应。而她没有和翁瑞午结婚,翁家也没有她一席之地,直到1988年,由其从台湾回大陆探亲的堂侄出资,才在苏州入土为安。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晚年陆小曼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纵观徐志摩、陆小曼的一生,我们可能唏嘘嗟叹:眼睁睁的看他俩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但鞋子适不适合只有脚知道,感情的事外人不好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或许徐、陆二人还为我们不曾品尝爱情的美味芬芳而遗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