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后坪乡天坑群, 景区内的阎王沟岩溶峡谷全长2300m,总深度约500m,是盲谷式现代峡谷,谷深林幽,特别是下段,谷底深切,两岸下部近直立,宽度及小,气势逼人,行走其中,感受别样,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对了解该地区的水文、地貌发育演化史也有重要意义。


重庆武隆后坪乡天坑群, 景区内的阎王沟岩溶峡谷全长2300m,总深度约500m,是盲谷式现代峡谷,谷深林幽,特别是下段,谷底深切,两岸下部近直立,宽度及小,气势逼人,行走其中,感受别样,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对了解该地区的水文、地貌发育演化史也有重要意义。

重庆武隆后坪乡主要景点有箐口天坑、牛鼻洞天坑、石王洞天坑、打锣凼天坑、天平庙天坑、二王洞、三王洞、麻湾洞、宝塔石林、文凤山苏维埃政府纪念碑等。

后坪天坑是由于受水长期冲刷而形成的,其形成时间大约在200万年至230万年以内。在该天坑周围,曾有三到四条水量非常大的河流汇聚,这种外源水的量相当大,水动力也相当强,便形成漩涡,同时浸蚀和溶蚀能力都很强,在冲蚀和崩塌联合作用下,洞口越来越大,越来越深,便形成了天坑。

后坪天坑形态典型,保存完好,其中的箐口天坑形态完美,可通过3000米长的二王洞直达天坑底部,属世界罕见。天坑上部数条瀑布似银河倒挂,轰鸣作响,极为壮观,瀑布汇集成河流流入二王洞,形成地下水,从麻湾洞涌出。 天坑绝壁万丈,形态呈圆桶型,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20米,天坑深度300余米。

因位于海拔1300米的分水岭地区的喀斯特台面,加之强烈的构造抬升,该台面上各种规模的喀斯特陷坑地貌十分发育,分布有众多的落水洞、竖井、塌陷漏斗、峡谷、石柱、石林、溶洞等地质遗迹。专家指出,天坑中蕴含的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千百年来,武隆县后坪乡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后坪天坑一直被当地人称为能预测天气的“神坑”,每当坑中起雾时大雨马上就会到来。

经专家考察分析,每当要下雨时,洞外温度变高或气压发生变化时,就会向这3000米长的洞穴下压,而洞穴内是一个恒温环境,从而让洞口形成一团雾气。因此产生了天坑起雾预示起雨的说法

2007年6月27日,后坪天坑群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堪称南方喀斯特地质地貌经典。

武隆天坑位于武隆洋水河大峡谷上的武隆天坑地缝国家地质公园,是重庆最大的国家地质公园,以天然的天坑群、天生桥群、地缝奇观、溪泉飞瀑为主要特色,规模宏大且可进入性强,被国家例为冲刺世界地质公园的重点景区,拥有世界最大天生桥群和世界第二大天坑群,及集喀斯特地貌奇观为一体的地表裂缝。

天坑群位于武隆县后坪乡桐梓山占地一万多亩的原始森林和竹林中,四周是万丈绝壁。山是一座桥,桥是一座山,桥连坑,坑接桥,洞生洞,三山生三桥,桥坑嵯峨险峻,气势磅礴。人行其中,好似坐井观天,而天坑三桥也是天坑的著名景点。​


两个天坑与三座天生桥接连生成的“三桥夹两坑”是景区奇特的亮点,也是天坑三硚景区得以称奇天下缘由所在。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往往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它能将沧海隆成高山峻峰,它能将顽石炼成金银铜铁和玉石水晶,它能将高山之腹溶化成像芙蓉洞那样美丽的地下迷宫,它又能将高山大川凿成让人惊心动魄的天坑裂谷和大江大河。​

放眼远眺,天坑地谷,林森木秀、峰青岭翠、悬崖万丈、壁立千仞,绿草茵茵、修竹摇曵、飞泉流水,一派雄奇、神秘、静幽的的原始自然风貌,以山、水、瀑、峡、洞、桥构成一幅优美的自然山水画卷,具有雄、奇、险、秀、幽、绝等众多特点,虽历经亿万年的风风雨雨,至今却依然如故,形成的幽深锦翠风光,动人心魄,荡气回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