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下半场 谁来救援?

蔡英文上任2年来,施政满意度民调快速下滑,虽然强力推动4200亿前瞻基础建设计划,且换上高人气的赖清德“组阁”,然而都没能改变民众对民进党“执政”失望甚至转为愤怒的趋势,原因就出在蔡当局对台湾现状的解读和民意落差过大,小英号称“维持现状”,结果是除了她的思维坚持维持现状外,其他内外因素都改变了。

蔡英文的下半场 谁来救援?

“转型正义”、政经“脱中”、新南向政策是支撑蔡当局的三大纵轴,“转型正义”在政治上清理国民党党产和“党国”政治法律体制余烬,在教育文化扫荡“大中国主义文化幽灵”和“教科文历史台湾主体”的重构。政经“脱中”核心是拒绝任何具有“一中原则”意涵的两岸协议,从反“九二共识”、“服贸协议”出发,对内形塑反大陆压迫的内聚力,对外形成亲美、日的国际关系主路线,而新南向则是三大主轴中的补充性角色,作为台湾经济“脱中”后仍然可以转型并接连国际的替代方案。

蔡英文的下半场 谁来救援?

遗憾的是,这三大主轴最早破功的就是“新南向”。不仅东盟国家和大陆经贸关系紧密,泛亚铁路经济圈快速滚动,东盟国家几乎没有人敢冒搭不上车的风险,连印度、日本都选择和北京大幅改善关系,“新南向”不但台商无感,东盟国家冷对待,蔡当局也很难再出新文章。

蔡英文的下半场 谁来救援?

“新南向”失向、两岸关系紧张,蔡当局第二年施政主轴改为“加强建设”,全力提振岛内经济、加强建设台湾及推动各项重大改革,并且推出新版“以创新、就业与分配并重”的新经济政策,但依旧不敌两岸关系逆转,造成产业、资金、人才进一步向对岸倾斜的打击。台湾经济欲振乏力,尤其观光相关产业,陆客不来,整个基盘滑落,建立在陆客经济上的民众就业和商机,如土石流崩溃后的重灾区,民间消费力疲弱、低薪化扩散,民怨当然越来越深。

蔡英文的下半场 谁来救援?

新经济中的绿能政策更是禁不起现实考验,火力发电引爆环保团体怒火,上兆元的风力发电投资计划引发效益争议,全台仍被缺电、空污笼罩,蔡当局“劳基法修法”或“年金改革”等政策,至今陈抗仍四处蔓延。由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蔡当局两岸政策的有效性和正当性都不为民众所接受,历次民调都是民众最不满意的政策。

蔡英文的下半场 谁来救援?

正当民怨激增导致大陆加大对台施加军事和外事双重压力时,民众没出现民进党所期望的“仇中”、“反中”心理,反而今年赴大陆申请入学的台湾学子爆增,显见民进党政治操作手法再怎么高明,终究不敌内外环境的客观压力和大中华经济圈的强大吸力。如果小英坚持“维持现状”,则蔡当局民调下滑的现状也会维持。

台北、新北两市长选举,民进党至今尚拚不出乐观的选情,绿、柯分家后,难保中间选民流失,为护住基本盘,民进党更受深绿绑架,一言堂现象普遍。如今,“赖神”光环渐褪,花妈紧急北上,党内明星快速折损,如何期待下半场蔡当局还能有王牌登板救援。

蔡英文的下半场 谁来救援?

当下,民进党似已养成只要打垮泛蓝就万事OK的惰性,无视“卡管”卡出知识界大反弹,这种只问蓝绿的心态,对台湾追求民主和进步都是很大的讽刺。问题是,民进党还要、还能维持这样的现状吗?

(作者陈建仲为台湾资深媒体人,本文原载于台湾《中国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