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飛行員是怎麼知道自己被導彈鎖定的?

武器菌

如今的戰鬥機都裝備有尖端自衛系統,能通過被動探測的方式發現並判斷敵人是使用雷達、激光還是紅外手段在探測、跟蹤自己,或已經向自己發射了導彈。

自衛系統中最重要的兩個設備是雷達告警接收機和導彈逼近傳感器。

雷達告警接收機的雛形是護尾器,用於接收本機尾後部一定空域內敵方的雷達照射信號。當敵方尾隨跟蹤本機時,護尾器被敵機雷達照到,於是就向飛行員發出燈光或聲音告警信息,讓飛行員規避機動。

護尾器後來進化成全向雷達告警接收機,對接收到的2或3釐米波段的敵方火控雷達信號進行告警。現代先進雷達告警接收機具有很高的威脅輻射源探測精度,能用於反輻射導彈的制導。

但是雷達告警接收機只能探測到被敵方火控雷達跟蹤和鎖定的情況,敵方發射導彈後怎麼辦?

這時就要導彈逼近傳感器出馬了。目前我國主力戰鬥機、轟炸機、武裝直升機都已普遍裝備導彈逼近告警器(MAW),其作用是通過探測導彈尾焰來對導彈發射和逼近進行預警,讓機載自衛系統提前進行防禦對抗,如發射干擾彈或實施電子干擾等,大幅提高載機生存力。

現代導彈逼近傳感器一般為紫外傳感器,具有隱蔽性好(被動傳感器)、虛警率低、無需低溫冷卻、體積小重量輕的優點,因此成為世界軍用飛機裝備量最大的導彈逼近告警系統。導彈在發射後,其火箭發動機的高溫尾焰會發出強烈紫外輻射,能被工作在“日盲區”的紫外傳感器輕鬆探測導彈,然後通過計算機的分析、處理和判斷後對危險目標實施告警。由於地空導彈和近距格鬥導彈在攻擊全過程中一般都處於發動機工作狀態,所以紫外傳感器特別適用於對這兩種導彈實施預警。


飛豹科普秀

現代戰機都有一套完整的自衛感應系統,這個感應系統可以探測包括雷達波、紅外、紫外、激光等在內的各種探測跟蹤信號,然後通過音視頻的方式將這些信號傳遞給飛行員,協助飛行員在第一時間內做出決策擺脫來襲導彈。

圖為殲-10B戰鬥機垂尾根部的導彈逼近告警裝置光電探測窗口,當戰機停放在地面時光電窗口會用封蓋蓋住,起飛前會取下,以避免灰塵、霧霾、雨水等異物附著在上面。

剛剛切斷減速傘傘繩的殲-11戰鬥機在滑跑中,減速傘艙兩側各有一個導彈逼近告警裝置的探測窗口,殲-15艦載機的導彈逼近光電探測窗口位置和殲-11一致。

早期型號的蘇-27SK/殲-11進氣道兩側有雷達告警裝置天線,當飛機遭到對方火控雷達照射時,雷達天線會將接收到的信號傳遞給機載雷達告警系統的報警器,飛行員會看到座艙中的紅色警告燈閃爍,同時耳機裡會傳來滴滴滴的危險警報信號,提醒飛行員進行擺脫機動或者釋放鋁箔片進行干擾。機載計算機則會對來襲導彈的方向、距離等參數做出判斷,給出紅外/鋁箔片的釋放時機。

俄羅斯空軍蘇-35戰鬥機的垂尾上設置有雷達告警系統的接收天線(白色凸起物),上方為導航天線。蘇-35戰鬥機的雷達告警系統接收天線除了兩側垂尾各有一部外,還在左右前緣襟翼分別佈置有一部,一共為4部,其中襟翼前緣的2部負責飛機前半球的雷達告警,垂尾後緣的2部則負責飛機後半球的雷達告警。


軍機圖

影視作品中,駕駛戰鬥機的飛行員在遇到危機時刻,機艙內總會亮起紅燈,提示飛機已被敵人鎖定,戰鬥機又沒有後視鏡,是怎麼知道自己被鎖定的呢?

其實,這都依賴於戰鬥機裝備的自衛感應系統,可以偵測包括雷達、紅外線、紫外線、激光等跟蹤信號。

首先,是用於探測自己是否被對方鎖定的雷達告警接收機,假如飛機在飛行過程中,被敵方火控雷達照射到,報警器就會發出警報,提醒飛行員進行擺脫機動,在適當的時機拋射紅外、雷達誘餌進行規避。

其實,這就好比兩架飛機,在高空中用雷達打了個照面,確認過眼神,不是自己人,被照的一方也就暴露了自己的位置,這個時候,當然是拔腿就跑了。

另一方面,現代的某些戰鬥機上,還會裝備導彈逼近傳感器,假如對方已經發射導彈,還能通過對導彈的尾焰探測,讓機載的防禦系統提前進行防禦干擾,

如發射干擾彈、電子干擾等,增加逃生的概率。

隨著科技的發展,戰鬥機之間的比拼,已經不僅僅是拼炮火那麼簡單了,更重要的是雷達、定位、預警等高端技術之間的較量。

導彈來了,光靠打轉向、按雙閃、語音導航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正所謂先手為王,只有做到在技術上領先對方一步,才能先發制人,不被對方鎖定!


找靚機二手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糾正一個概念,戰鬥機被導彈鎖定的說法其實是不太嚴謹的。嚴格意義上的戰鬥機被鎖定並非指被導彈鎖定,而是被敵方戰機的火控雷達鎖定。當然,對於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導彈引導雷達從掃描模式,切換到單目標跟蹤模式,也可以認為是飛機被導彈鎖定。

接下來,我們再先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鎖定?雷達鎖定目標就是指在一段持續時間、準確地得到目標的方位、距離、速度。以F-16戰鬥機的AN/APG-66V3A雷達為例,在鎖定時發射的雷達信號與搜索模式有顯著區別。

我們常在電影中看到戰鬥機被對方雷達鎖定後,會有明顯的顯示。其實在真實情況中,我軍也有電子戰部隊(從總部到下屬的基層部隊分隊),用於偵查和截獲敵軍電磁信號,包括雷達、通信、數據鏈、網絡。在長期的積累中,可以分析出敵軍雷達各種工作模式的信號模式及特徵,乃至能精確到雷達個體。

電子戰部隊根據獲取並整理出的數據,會裝定進戰鬥機的電子戰吊艙或機載設備(ECM)。因為在實戰乃至平時訓練中,電磁空間有N多種電磁信號,多到一架戰鬥機不可能實時準確分析。所以戰鬥機的ECM只對檢測到的信號中篩選裡面存在有威脅的信號響應。一旦ECM發現高威脅級別的敵方雷達信號(比如戰鬥機火控雷達鎖定),就會立即向飛行員告警。

或許就有人會問了,如果被沒有見過的雷達鎖定怎麼辦?其實現在能上臺面的機載自衛電子戰裝備,都有內置算法,可以根據雷達信號的模式(比如載頻,PRI,PW,掃描週期)判斷威脅度。如果符合一定條件,也會向飛行員告警有不明信號。


迷彩虎軍事

在二代機的時候戰鬥機的預警系統還真的可以判斷出對方何時射出導彈。在火控雷達照射戰機的時候戰機上的接收機可以接受對方火控雷達信號,對方發射導彈的一瞬間火控雷達會極短的斷一下信號。這其實並不是不是什麼火控雷達的擁有特性而是當時的戰鬥機電源功率都比較小在發射導彈的時候利用電激發會產生電子迴路上的斷電現象。不過這種斷電就百分之幾秒而已。在導彈預警裝置就檢測到這麼一點點時隙候就會持續不斷的告警。

在三代機的上面航電都有了改進火控雷達照射不會有這個0.0幾秒的時隙,因此戰機不會知道對方到底發射沒發射導彈。

一般保守的做法就是火控雷達照射即認為是導彈來襲,戰機需要在這個時候做出機動去規避導彈。

我們現在說的是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的來襲。

對於紅外製導導彈,早早年間都是靠眼睛看的。沒有辦法去用無線電接受裝置來判別導彈的來襲。

在近些年戰機也發展出遠紅外預警裝置可以有效的判別導彈來襲

這是陣風戰鬥機上的導彈預警紅外探測器

探測器圖像如圖。當系統計算機在視野中發現快速移動的紅外特徵目標來襲後就會向飛行員報警。

所以說有的答主所說戰機不知道導彈來襲是不全面的說法。

在飛行員發現導彈來襲的時候一般的情況下會立即的做出反應——拋射紅外/雷達誘餌、做出大角度離軸機動。


軍武數據庫

圖注:法國“陣風”戰鬥機機身遍佈的各種雷達或光電告警系統天線位置示意圖

戰鬥機飛行中,飛行員有一個親密“戰友”,它就是雷達告警系統,這位“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語音夥伴”會及時告訴飛行員,戰機是否已被導彈鎖定。

雷達告警系統發揮這個重要作用,是由兩個要素作為基礎的。

首先,雷達告警裝置有一個數據庫,存儲各種重要電子信號,尤其是潛在敵手國家雷達和導彈的電子信號。收集這些七七八八的各種信號,不是一日之功能完成的事情,平時需要出動包括電子戰飛機、情報偵察船之類的平臺,長年累月奔波在空中和海上,一點一滴地收集,通過長期的偵收積累從而發現它們的很多細微特徵,包括它們輻射出的信號在發射頻率、脈衝寬度、調製方式等方面的特點,然後條分縷析地辨認、識別和歸類,最終將每一種信號與特定的雷達或導彈型號建立一一對應的關係。

其次,雷達告警裝置在戰機飛行期間始終偵測周圍電子信號,並將它們與預存的電子信號數據庫進比對,即時將比對結果處理出來,從中篩選出“危險情況”報告給飛行員。

舉個例子,如果通過長期偵察,知道了F-16戰鬥機上的火控雷達——AN/APG-66的信號特徵,而在某一次戰役中,偵察設備臨時截獲了一個信號,經與數據庫比對,發現此時的截獲信號與AN/APG-66雷達的信號特徵相符,而這種雷達一般是裝在F-16戰鬥機上,所以就可以判定這架飛機是F-16。

至於F-16是不是已經作出導彈攻擊的準備,雷達告警裝置當然可以進行準確的判斷,因為戰鬥機雷達當前是處於發射導彈前的制導狀態,還是搜索或跟蹤狀態,不同狀態下雷達信號特徵是不一樣的,這些細微的區別都逃不脫雷達告警裝置偵察系統的“火眼金睛”,因此,戰鬥機飛行員當然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已被導彈鎖定。


兵工科技

看過《壯志凌雲》或者現代空戰題材的電影的軍迷都會知道,當戰機被敵方雷達鎖定後,戰機座艙內就會響起警告聲,界面也會變紅,一閃一閃的,這時飛行員就知道被鎖定了。

空戰遊戲《皇牌空戰》中鎖定畫面

現代戰機都裝備有雷達警告系統,可以感應到敵方各種雷達波、紅外、激光等在內的電磁波信號。

那問題來了,上述這些信號本質上都是電磁波信號,而在大氣層內,電磁波信號多如牛毛,有各個電臺的發射信號,機場雷達信號,通信系統的信號,民用無線廣播信號等等,你咋知道哪一個信號是鎖定你的?

把人比作戰鬥機,你現在站在一個廣場的高處上,現在廣場上很多人,這些人各式各樣,但是這些人中,有一個人想害你,他一直盯著你。而你在觀察者人群,可能掃第一遍不會發現,但是隻要他一直看著你,你就一定會發現他。

戰鬥機也是相似的原理,當接受到雷達信號連續照射時,他就會判斷被鎖定,並且計算雷達信號源的位置。


巴爾幹尖刀

發射空空導彈的戰機

戰鬥機在空中作戰時,飛行員在鎖定對方的同時,也會有概率被敵方其它戰機咬尾鎖定,這裡機載自衛系統的報警裝置會自動發出報警,它會根據不同的狀態發出不同的音響信號,同時會有告警燈響起。戰機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五代之分,從三代機開始,機載自衛系統的功能越來越趨於完善,功能上更加只智能。

現代戰機都具備全向告警裝置

如今的機載自衛系統,可在非戰鬥前,就將大多數戰機所掛導彈的型號類別進行歸類加載,戰鬥機的信息同樣如此,這在戰時,不但可輕鬆對敵空中戰機態勢一目瞭然,也可在被鎖定時,座艙內的飛行員馬上就能在屏幕上獲取鎖定其戰機的導彈具體類別,當然如此具體化的信息,地面要做大量的工作。

戰機發射干擾彈

機載電子自衛系統,不但可以在給戰機飛行員預警的同時,它也可以根據戰時的具體狀況,比如被敵方雷達鎖定時,可能是隻告警,而若是敵方已發射空空導彈對己方戰機進行攔截打擊時,在導彈迫近過程中,在向飛行員發出語音及燈光告警時,同時會發射干擾彈進行干擾,這就包括了常見的紅外彈型和輻射彈型的干擾措施,還可根據提前設置好方案內的數量發射紅外箔條彈。當然現今的空空導彈或者地空導彈反干擾的能力也大大加強,這就需要飛行員極高的駕駛技巧和能力,畢竟人的因素是第一的。


長安小師爺

看到偽軍迷和大神們的回答我真是無奈的笑了,真是問什麼答什麼,還是不要誤人的好。現役主力戰鬥機和轟炸機都安裝被動雷達波接收裝置,激光紅外照射報警裝置。



雷達制導,激光制導,紅外製導是當今最為主流制導防空,空空導彈。戰機上的警報裝置與敵我識別系統乃至整個戰鬥機是一個完整的飛行作戰系統!戰鬥機鎖定敵機首先是雷達照射到敵機,然後雷達電子火控系統傳輸命令給空空導彈,鎖定併發射。


被雷達照射鎖定的飛機,先通過接收的雷達波段可以最先判斷進行敵我識別!不一樣的戰機,不一樣的雷達採用的雷達波長度都是不一樣的。紅外激光制導導彈可進行紅外干擾彈干擾,雷達知道導彈必須要進行電磁干擾!這就是美國為什麼都把F18大黃蜂全部要進行升級,成為能夠電子戰的飛機!

舉一實例,俄羅斯“山毛櫸”防空導彈就採用雷達制導,紅外干擾彈對其根本不起作用!只能靠電磁干擾這一招!說的簡簡單單不多也不少,希望大家都明白!歡迎大家補充交流!


東東談武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36, "file_sign": "644ecffa652491b521b2aad3c8bf17b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