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飞行员是怎么知道自己被导弹锁定的?

武器菌

如今的战斗机都装备有尖端自卫系统,能通过被动探测的方式发现并判断敌人是使用雷达、激光还是红外手段在探测、跟踪自己,或已经向自己发射了导弹。

自卫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设备是雷达告警接收机和导弹逼近传感器。

雷达告警接收机的雏形是护尾器,用于接收本机尾后部一定空域内敌方的雷达照射信号。当敌方尾随跟踪本机时,护尾器被敌机雷达照到,于是就向飞行员发出灯光或声音告警信息,让飞行员规避机动。

护尾器后来进化成全向雷达告警接收机,对接收到的2或3厘米波段的敌方火控雷达信号进行告警。现代先进雷达告警接收机具有很高的威胁辐射源探测精度,能用于反辐射导弹的制导。

但是雷达告警接收机只能探测到被敌方火控雷达跟踪和锁定的情况,敌方发射导弹后怎么办?

这时就要导弹逼近传感器出马了。目前我国主力战斗机、轰炸机、武装直升机都已普遍装备导弹逼近告警器(MAW),其作用是通过探测导弹尾焰来对导弹发射和逼近进行预警,让机载自卫系统提前进行防御对抗,如发射干扰弹或实施电子干扰等,大幅提高载机生存力。

现代导弹逼近传感器一般为紫外传感器,具有隐蔽性好(被动传感器)、虚警率低、无需低温冷却、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因此成为世界军用飞机装备量最大的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导弹在发射后,其火箭发动机的高温尾焰会发出强烈紫外辐射,能被工作在“日盲区”的紫外传感器轻松探测导弹,然后通过计算机的分析、处理和判断后对危险目标实施告警。由于地空导弹和近距格斗导弹在攻击全过程中一般都处于发动机工作状态,所以紫外传感器特别适用于对这两种导弹实施预警。


飞豹科普秀

现代战机都有一套完整的自卫感应系统,这个感应系统可以探测包括雷达波、红外、紫外、激光等在内的各种探测跟踪信号,然后通过音视频的方式将这些信号传递给飞行员,协助飞行员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决策摆脱来袭导弹。

图为歼-10B战斗机垂尾根部的导弹逼近告警装置光电探测窗口,当战机停放在地面时光电窗口会用封盖盖住,起飞前会取下,以避免灰尘、雾霾、雨水等异物附着在上面。

刚刚切断减速伞伞绳的歼-11战斗机在滑跑中,减速伞舱两侧各有一个导弹逼近告警装置的探测窗口,歼-15舰载机的导弹逼近光电探测窗口位置和歼-11一致。

早期型号的苏-27SK/歼-11进气道两侧有雷达告警装置天线,当飞机遭到对方火控雷达照射时,雷达天线会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机载雷达告警系统的报警器,飞行员会看到座舱中的红色警告灯闪烁,同时耳机里会传来滴滴滴的危险警报信号,提醒飞行员进行摆脱机动或者释放铝箔片进行干扰。机载计算机则会对来袭导弹的方向、距离等参数做出判断,给出红外/铝箔片的释放时机。

俄罗斯空军苏-35战斗机的垂尾上设置有雷达告警系统的接收天线(白色凸起物),上方为导航天线。苏-35战斗机的雷达告警系统接收天线除了两侧垂尾各有一部外,还在左右前缘襟翼分别布置有一部,一共为4部,其中襟翼前缘的2部负责飞机前半球的雷达告警,垂尾后缘的2部则负责飞机后半球的雷达告警。


军机图

影视作品中,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在遇到危机时刻,机舱内总会亮起红灯,提示飞机已被敌人锁定,战斗机又没有后视镜,是怎么知道自己被锁定的呢?

其实,这都依赖于战斗机装备的自卫感应系统,可以侦测包括雷达、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跟踪信号。

首先,是用于探测自己是否被对方锁定的雷达告警接收机,假如飞机在飞行过程中,被敌方火控雷达照射到,报警器就会发出警报,提醒飞行员进行摆脱机动,在适当的时机抛射红外、雷达诱饵进行规避。

其实,这就好比两架飞机,在高空中用雷达打了个照面,确认过眼神,不是自己人,被照的一方也就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这个时候,当然是拔腿就跑了。

另一方面,现代的某些战斗机上,还会装备导弹逼近传感器,假如对方已经发射导弹,还能通过对导弹的尾焰探测,让机载的防御系统提前进行防御干扰,

如发射干扰弹、电子干扰等,增加逃生的概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战斗机之间的比拼,已经不仅仅是拼炮火那么简单了,更重要的是雷达、定位、预警等高端技术之间的较量。

导弹来了,光靠打转向、按双闪、语音导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正所谓先手为王,只有做到在技术上领先对方一步,才能先发制人,不被对方锁定!


找靓机二手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纠正一个概念,战斗机被导弹锁定的说法其实是不太严谨的。严格意义上的战斗机被锁定并非指被导弹锁定,而是被敌方战机的火控雷达锁定。当然,对于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导弹引导雷达从扫描模式,切换到单目标跟踪模式,也可以认为是飞机被导弹锁定。

接下来,我们再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锁定?雷达锁定目标就是指在一段持续时间、准确地得到目标的方位、距离、速度。以F-16战斗机的AN/APG-66V3A雷达为例,在锁定时发射的雷达信号与搜索模式有显著区别。

我们常在电影中看到战斗机被对方雷达锁定后,会有明显的显示。其实在真实情况中,我军也有电子战部队(从总部到下属的基层部队分队),用于侦查和截获敌军电磁信号,包括雷达、通信、数据链、网络。在长期的积累中,可以分析出敌军雷达各种工作模式的信号模式及特征,乃至能精确到雷达个体。

电子战部队根据获取并整理出的数据,会装定进战斗机的电子战吊舱或机载设备(ECM)。因为在实战乃至平时训练中,电磁空间有N多种电磁信号,多到一架战斗机不可能实时准确分析。所以战斗机的ECM只对检测到的信号中筛选里面存在有威胁的信号响应。一旦ECM发现高威胁级别的敌方雷达信号(比如战斗机火控雷达锁定),就会立即向飞行员告警。

或许就有人会问了,如果被没有见过的雷达锁定怎么办?其实现在能上台面的机载自卫电子战装备,都有内置算法,可以根据雷达信号的模式(比如载频,PRI,PW,扫描周期)判断威胁度。如果符合一定条件,也会向飞行员告警有不明信号。


迷彩虎军事

在二代机的时候战斗机的预警系统还真的可以判断出对方何时射出导弹。在火控雷达照射战机的时候战机上的接收机可以接受对方火控雷达信号,对方发射导弹的一瞬间火控雷达会极短的断一下信号。这其实并不是不是什么火控雷达的拥有特性而是当时的战斗机电源功率都比较小在发射导弹的时候利用电激发会产生电子回路上的断电现象。不过这种断电就百分之几秒而已。在导弹预警装置就检测到这么一点点时隙候就会持续不断的告警。

在三代机的上面航电都有了改进火控雷达照射不会有这个0.0几秒的时隙,因此战机不会知道对方到底发射没发射导弹。

一般保守的做法就是火控雷达照射即认为是导弹来袭,战机需要在这个时候做出机动去规避导弹。

我们现在说的是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来袭。

对于红外制导导弹,早早年间都是靠眼睛看的。没有办法去用无线电接受装置来判别导弹的来袭。

在近些年战机也发展出远红外预警装置可以有效的判别导弹来袭

这是阵风战斗机上的导弹预警红外探测器

探测器图像如图。当系统计算机在视野中发现快速移动的红外特征目标来袭后就会向飞行员报警。

所以说有的答主所说战机不知道导弹来袭是不全面的说法。

在飞行员发现导弹来袭的时候一般的情况下会立即的做出反应——抛射红外/雷达诱饵、做出大角度离轴机动。


军武数据库

图注:法国“阵风”战斗机机身遍布的各种雷达或光电告警系统天线位置示意图

战斗机飞行中,飞行员有一个亲密“战友”,它就是雷达告警系统,这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语音伙伴”会及时告诉飞行员,战机是否已被导弹锁定。

雷达告警系统发挥这个重要作用,是由两个要素作为基础的。

首先,雷达告警装置有一个数据库,存储各种重要电子信号,尤其是潜在敌手国家雷达和导弹的电子信号。收集这些七七八八的各种信号,不是一日之功能完成的事情,平时需要出动包括电子战飞机、情报侦察船之类的平台,长年累月奔波在空中和海上,一点一滴地收集,通过长期的侦收积累从而发现它们的很多细微特征,包括它们辐射出的信号在发射频率、脉冲宽度、调制方式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条分缕析地辨认、识别和归类,最终将每一种信号与特定的雷达或导弹型号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其次,雷达告警装置在战机飞行期间始终侦测周围电子信号,并将它们与预存的电子信号数据库进比对,即时将比对结果处理出来,从中筛选出“危险情况”报告给飞行员。

举个例子,如果通过长期侦察,知道了F-16战斗机上的火控雷达——AN/APG-66的信号特征,而在某一次战役中,侦察设备临时截获了一个信号,经与数据库比对,发现此时的截获信号与AN/APG-66雷达的信号特征相符,而这种雷达一般是装在F-16战斗机上,所以就可以判定这架飞机是F-16。

至于F-16是不是已经作出导弹攻击的准备,雷达告警装置当然可以进行准确的判断,因为战斗机雷达当前是处于发射导弹前的制导状态,还是搜索或跟踪状态,不同状态下雷达信号特征是不一样的,这些细微的区别都逃不脱雷达告警装置侦察系统的“火眼金睛”,因此,战斗机飞行员当然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已被导弹锁定。


兵工科技

看过《壮志凌云》或者现代空战题材的电影的军迷都会知道,当战机被敌方雷达锁定后,战机座舱内就会响起警告声,界面也会变红,一闪一闪的,这时飞行员就知道被锁定了。

空战游戏《皇牌空战》中锁定画面

现代战机都装备有雷达警告系统,可以感应到敌方各种雷达波、红外、激光等在内的电磁波信号。

那问题来了,上述这些信号本质上都是电磁波信号,而在大气层内,电磁波信号多如牛毛,有各个电台的发射信号,机场雷达信号,通信系统的信号,民用无线广播信号等等,你咋知道哪一个信号是锁定你的?

把人比作战斗机,你现在站在一个广场的高处上,现在广场上很多人,这些人各式各样,但是这些人中,有一个人想害你,他一直盯着你。而你在观察者人群,可能扫第一遍不会发现,但是只要他一直看着你,你就一定会发现他。

战斗机也是相似的原理,当接受到雷达信号连续照射时,他就会判断被锁定,并且计算雷达信号源的位置。


巴尔干尖刀

发射空空导弹的战机

战斗机在空中作战时,飞行员在锁定对方的同时,也会有概率被敌方其它战机咬尾锁定,这里机载自卫系统的报警装置会自动发出报警,它会根据不同的状态发出不同的音响信号,同时会有告警灯响起。战机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五代之分,从三代机开始,机载自卫系统的功能越来越趋于完善,功能上更加只智能。

现代战机都具备全向告警装置

如今的机载自卫系统,可在非战斗前,就将大多数战机所挂导弹的型号类别进行归类加载,战斗机的信息同样如此,这在战时,不但可轻松对敌空中战机态势一目了然,也可在被锁定时,座舱内的飞行员马上就能在屏幕上获取锁定其战机的导弹具体类别,当然如此具体化的信息,地面要做大量的工作。

战机发射干扰弹

机载电子自卫系统,不但可以在给战机飞行员预警的同时,它也可以根据战时的具体状况,比如被敌方雷达锁定时,可能是只告警,而若是敌方已发射空空导弹对己方战机进行拦截打击时,在导弹迫近过程中,在向飞行员发出语音及灯光告警时,同时会发射干扰弹进行干扰,这就包括了常见的红外弹型和辐射弹型的干扰措施,还可根据提前设置好方案内的数量发射红外箔条弹。当然现今的空空导弹或者地空导弹反干扰的能力也大大加强,这就需要飞行员极高的驾驶技巧和能力,毕竟人的因素是第一的。


长安小师爷

看到伪军迷和大神们的回答我真是无奈的笑了,真是问什么答什么,还是不要误人的好。现役主力战斗机和轰炸机都安装被动雷达波接收装置,激光红外照射报警装置。



雷达制导,激光制导,红外制导是当今最为主流制导防空,空空导弹。战机上的警报装置与敌我识别系统乃至整个战斗机是一个完整的飞行作战系统!战斗机锁定敌机首先是雷达照射到敌机,然后雷达电子火控系统传输命令给空空导弹,锁定并发射。


被雷达照射锁定的飞机,先通过接收的雷达波段可以最先判断进行敌我识别!不一样的战机,不一样的雷达采用的雷达波长度都是不一样的。红外激光制导导弹可进行红外干扰弹干扰,雷达知道导弹必须要进行电磁干扰!这就是美国为什么都把F18大黄蜂全部要进行升级,成为能够电子战的飞机!

举一实例,俄罗斯“山毛榉”防空导弹就采用雷达制导,红外干扰弹对其根本不起作用!只能靠电磁干扰这一招!说的简简单单不多也不少,希望大家都明白!欢迎大家补充交流!


东东谈武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36, "file_sign": "644ecffa652491b521b2aad3c8bf17b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