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無痛分娩在中國普及難?

再見丶無法複製的曾經

看到“為什麼無痛分娩在中國普及難?”這個問題,又讓我回憶起之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的一則新聞:


“陝西榆林產婦因不能忍受疼痛而又不能如願行剖腹產,最終選擇跳樓自殺”。在醫學發達的今天仍然出現這樣的悲劇,真的很讓人痛心!


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隨後也發文對此事高度重視,已責成當地衛計生部門認真調查核實,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逝者已逝,願逝者安息!


在為此悲劇倍感痛惜之時,我也不禁展開以下思考:





不論什麼樣的原因,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關於“無痛分娩”的科普太不夠了!


為此,我特地向醫科大學的同學,如今奮戰在臨床一線的特別是麻醉科的大學同學請教:從醫學的角度,為正在或者將要經歷分娩的女性朋友們者簡單科普一下“無痛分娩”,以備不時之需。

以下是請教後有關“無痛分娩”的內容小結:



”無痛分娩“,即分娩鎮痛,是指使用各種方法使分娩時疼痛減輕甚至消失。迄今為止,目前所有分娩鎮痛方法中鎮痛最有效的方法是”椎管內分娩鎮痛”。



麻醉的部位跟剖腹產的部位相同,但是麻藥的濃度僅僅相當於剖腹產的1/10~1/5。,因為通過胎盤的藥物微乎其微,對胎兒無不良影響,所以,無痛分娩技術對寶寶是安全的。



無痛分娩屬於局部麻醉,對胎兒沒有什麼不利的影響;但是對產婦來說,存在個體差異。


有的產婦可能會產生輕微的頭痛和低血壓;有的產婦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瘙癢等症狀。因此,在無痛分娩的過程中,需要婦產科醫生和麻醉科醫生共同監測產婦的情況。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無痛分娩技術雖然可以減輕產婦分娩時的疼痛,但是並不適合所有的產婦。


下面一些情況是不建議做無痛分娩的:

存在骨盆有異常、頭盆不稱、胎兒宮內窘迫、脊柱畸形、背部有皮膚感染、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有嚴重的高血壓等問題。有以上問題的任何一項,為安全起見,都不建議採用無痛分娩技術。


並且如果產婦患有妊娠併發心臟病,有藥物過敏史,腰部有外傷等病史,也一定要及時告知醫生。只有排除以上這些方面的全部問題的產婦才可以考慮採用無痛分娩技術。


總之,最終決定是否可以採用無痛分娩技術,是要由婦產科醫生和麻醉科醫生根據產婦產前檢查和評估後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生命可貴!期待“無痛分娩”能為更多的準媽媽和她們的家人所知曉。既要減輕準媽媽們分娩時的痛苦,又要同時保障寶寶和媽媽的安全。


為每一位即將分娩的準媽媽們祈禱!願你們都母子平安!


悠一格

談到無痛分娩,我老婆剛剛經歷過。

我老婆今年順產時也選擇了無痛分娩。就在待產前,老婆和我商議,如果能順產就用無痛,當時,我對無痛分娩認識不多,但只要能減輕分娩的痛苦,鎮痛分娩值得實施。

但,無論如何,從減輕產婦痛苦角度考慮,從人道主義考慮,無痛分娩應該得到廣泛實施,起碼可以給順產的媽媽一個可以選擇的機會,讓準媽媽從心理上能夠得到安慰,覺得生孩子可以不用那麼痛苦。


兒童營養師劉長偉

無痛分娩嚴格講叫分娩鎮痛。因為使用分娩鎮痛後,產婦依然會有疼痛的感覺,但疼痛的等級會明顯下降,很多產婦的感覺就是從地獄升到了天堂。這麼好的技術為什麼難以推廣?我分析原因如下:

一、醫療資源缺乏。

二、收費低。

四、醫生缺乏動力。

三、觀念落戶。

醫生和產婦方面都有這個問題。很多產科醫生擔心分娩鎮痛後產程延長、增加分娩的困難以及增加胎兒宮內缺氧的發生率。在產婦疼痛和母兒安全進行選擇當然選擇母兒安全。但已經有循證醫學證明,硬膜外麻醉分娩鎮痛是安全的,不影響產程進展,不影響胎兒的健康。有些產婦以及家屬,尤其是是老年家屬,認為生孩子就該疼痛,當年自己就是這麼過來的,也擔心打了麻藥後會影響胎兒的健康。這需要我們這些科普工作者不斷的去做科普宣傳工作,轉變醫生和產婦家屬的觀念。


王玉玲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

以前和無痛分娩中國行的創辦人聊天,非常好奇的問了胡教授這個問題?這項並沒有多少利益的事情,為什麼要花費自己如此多的時間來推廣,胡教授是一位美籍華人麻醉醫生,每年都會拿出好幾個月自己的時間回國推廣無痛分娩中國行,他的回答很簡單,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值得推廣。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項目,但在中國的推廣依舊遇到很多困難。因為無痛分娩涉及的科室比較多,孕產婦的情況又非常複雜。

大家先理解一個概念無痛分娩其實應該叫分娩鎮痛,因為並不是一點都不痛,只是控制疼痛在可忍受的範圍內也叫輕度疼痛。

分娩鎮痛涉及產科,產房,手術室,麻醉科等主要科室,一定是這幾個科室的通力配合,分娩鎮痛才能順利實施。

正常流程是這樣,孕婦經過產科醫生的評估,可以確定是否可以經陰道分娩;可以陰道分娩者,麻醉醫生就可以來實施分娩鎮痛技術;再接著就是到產房配合助產士了,順利的話小孩也就出來了;如果出現異常情況,難產或胎兒有風險,立刻轉運到手術室,進行急診手術。

所以,以上流程中任一環境出現問題,分娩鎮痛技術就不能正常推廣。

目前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麻醉科。


另外,分娩鎮痛技術其實也是一項高風險作業,對於孕期病人,體重增加或疼痛難忍對麻醉的實施增加了很大難度。


知麻糖

無痛分娩,醫學上通常稱為“分娩鎮痛”,是使用各種方法(包括藥物和非藥物)使分娩產婦的疼痛感覺減輕甚至消失,減輕分娩疼痛對於產婦的肉體和精神折磨,同時也能減少產婦對於分娩的恐懼和產後的疲倦,是一項有益於孕產婦分娩的醫療措施

在分娩鎮痛中,藥物鎮痛的效果確切,對於產婦和胎兒影響較小,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一種鎮痛方法。

目前常用的藥物鎮痛方法包括:笑氣吸入法、肌注鎮痛藥物法、椎管內分娩鎮痛法等。

藥物鎮痛對於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要求更高,應該由麻醉專科醫生進行操作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無痛分娩尚未進入國家醫保報銷目錄內,也就是說,您如果想無痛分娩,醫療保險是不予支付的,需要自費。

此外,目前全國範圍內

對於無痛分娩的認識和學習尚不均衡,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醫療資源豐富,推廣較多;東部沿海和南方地區近年來也逐漸開展;但是中西部地區的推廣仍然緩慢。

有些地區的孕婦、家屬甚至醫務工作者對於分娩鎮痛有一定的偏見,認為藥物可能會對產婦和胎兒產生不利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分娩鎮痛的推廣。


產科佳育苓蘢

無痛分娩也叫做分娩鎮痛,包括非藥物性鎮痛和藥物性鎮痛兩大類。非藥物性鎮痛包括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藥物性鎮痛包括笑氣吸入法、肌注鎮痛藥物法、椎管內分娩鎮痛法等。

無痛分娩作為一項在一些國家已佔90%以上的成熟技術,在我國推廣困難,我認為是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

對於“過來人”經常提到的“生孩子哪有不疼的”這種觀點,應當給予糾正。我們有時會在新聞上看到某媽媽在水中分娩,有的甚至跑到海中分娩,似乎看不到她們的痛苦,反而看到了她們的樂觀向上的精神。如果能夠通過各種方法,使得在胎兒和母體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減輕他們的疼痛,我們為什麼不去嘗試一下呢?

首先,錯誤的觀念導致推廣受阻。

很多人認為打麻藥會對孩子有影響,“打麻藥會讓孩子變傻”。有的男方和家屬為了不讓孩子“受影響”,勸產婦“忍忍就過去了”。可是剖腹產也是使用了麻醉藥物呀,孩子變傻了嗎?並沒有!據研究報道,無痛分娩對新生兒Apgar評分均無影響,也就是說,不論是單純硬膜外麻醉還是腰硬聯合麻醉鎮痛分娩,都不會對新生兒的健康狀況、神經系統發育等產生不良影響。同時,據調查顯示,無痛分娩對孩子遠期社會適應能力無明顯影響。這就說明無痛分娩影響孩子的觀點是不公正的。我們應當摒棄這種觀點,正確面對無痛分娩。

此外,經濟因素也是我們必須考量的一個重要原因。

採用無痛分娩,要使用麻醉藥物,就會增加一部分費用,有助產士和麻醉醫生的守護,勢必在收費上會有所提高,從而增加了一定的經濟負擔。對於一些收入不高的人來說,寧肯受點罪,也不願負擔太多的費用。因而也可能限制了無痛分娩的推廣普及。


許超醫生

醫療資源不足

醫務人員觀念跟不上

總有拎不清的醫務人員擔心無痛分娩會影響妊娠結局,狠心不給產婦上無痛。當然心還是極好的,只不過因為沒有更新知識而辦了壞事。無數的臨床試驗和調查告訴我們,無痛並不會影響妊娠結局。也請廣大醫務人員及時更新知識。

產婦及家屬觀念有誤

不願用無痛的產婦少之又少,不願用無痛的主要還是家屬。因為觀念的落後和對女性的輕視,總有家屬以影響胎兒為由讓產婦忍一忍。我對這種行為是非常反感的,也請各位產婦能堅持己見。

宣傳的不足 1


婦產科的陳大夫

減緩分娩疼痛的方式有很多種,但無痛分娩主要是指在藥物性鎮痛下進行分娩。相比於其他非藥物性鎮痛,藥物性鎮痛效果更確切,鎮痛效果更好。

而目前藥物性鎮痛效果最好的就是椎管內阻滯鎮痛。包括硬膜外鎮痛、腰-硬聯合阻滯、 連續蛛網膜下隙阻滯等。需要由麻醉醫生操作並監護。

椎管內阻滯鎮痛的效果還是非常肯定的。據曾經做過無痛分娩的產婦講,當麻藥打進去以後,瞬間覺得從地獄到了天堂,真的是不痛了。還美美的睡了一覺,後來感覺想要便便,就醒了。醫生一檢查,就說馬上要生了。



那既然無痛分娩這麼好,為什麼在我國普及率這麼低呢?

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直到2004年,我國能享受到分娩鎮痛的產婦不到1%,據說目前也不到10%。而在法國,分娩鎮痛的普及率達到八成。

我個人認為,無痛分娩普及率低的原因包括麻醉醫生人力不足、經濟效益低、大家對無痛分娩認識不足等多方面原因。



不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醫療條件的進步,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婦可以享受到無痛分娩,使做媽媽不再是一件讓人望而卻步的事情!


郭醫生小課堂

4個月前剛無痛分娩過的來了,11月底在新加坡無痛分娩生下一個健康的男寶寶,在選擇無痛分娩的時候,也瞭解了目前中國無痛分娩的現狀:

1、麻醉師不夠

而且產科麻醉要求是非常高的,產程是怎麼啟動的?受什麼影響?為什麼會宮縮乏力?用什麼藥、濃度、容量?用連續性鎮痛泵還是手推好?都需要有豐富經驗的麻醉師全力配合,然而專研產科麻醉的技師著實有限。

2、技術跟不上

當時我們群裡好幾個孕婦,回老家生的孩子,也用的無痛分娩,但都是開到3指以後才上麻藥,第二產層就把止痛泵給關了,因為醫護人員認為“第二產程產婦要感到宮縮的疼痛才好跟著使勁”,有的助產士說“要聽產婦叫的程度就知道她什麼時候快生了,她要是不喊我怎麼判段?”,後面半程不用麻藥,所以很多人認為無痛分娩根本就沒用。

因為老公是新加坡人,選擇回那邊生的孩子,用的無痛分娩,醫生握住我的手說:“扎針的時候你不要動,也可能造成你半身癱瘓balabala”,明白醫生是在打預防針,心裡還是冷汗直冒,這還能不能生了啊?!就問“幾率有多大?”醫生回答說“我從業20年還沒有過!”然後我就說“上吧!”開到2指上麻藥,身上安了很多監測管子,醫生根據各項數據監測判斷,讓我用力就用力,不一會兒就生了,全程沒痛。


3、成本太高

4、對無痛分娩有很大的誤解

杭州市婦產科醫生分享的真實案例,26歲的產婦開到2指已經不能忍受下去了,提出上無痛,結果丈夫拒絕,說“麻藥打多了,對孩子不好!”

事實上,

分娩鎮痛時用藥物的劑量和濃度均較低,單位時間內進入產婦體內的藥物遠遠低於剖腹產麻醉,而且麻醉藥物直接注入椎管內(硬膜外腔或者蛛網膜下腔)而非靜脈,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的藥物微乎其微,幾乎對胎兒沒有影響。


甜甜圈伐木累

生完孩子以後,特別特別痛,聽到有人說可以選擇無痛分娩,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在生孩子過程中一直都沒有這個選擇,醫生和護士以及助產士都沒有提過可以用無痛分娩。

娘娘的表情真的不誇張,好痛!

對於為什麼沒有普及,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經濟上的問題。

2.技術和條件問題。

3.床位緊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