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年羹尧为何甘心被杀,却不敢造反?

chef101

雍正其实一开始没有想过要杀年羹尧,他之所以要撤掉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职位,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年羹尧擅作威福,自作主张杀了雍正派去牵制年的大臣孙嘉诚,使得朝野震动。二是因为年羹尧为人不晓得机变与低调,在陛见雍正的时候傲然失礼,得罪了满朝文武。于是在年羹尧擅杀孙嘉诚之后,雍正帝忍无可忍,派图里琛为钦差,以岳钟琪取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

年羹尧治军有方,在军中权威极大,如何兵不血刃拿下年羹尧着实让图里琛费了一番头脑。后来图里琛与岳钟琪决定来一招釜底抽薪,趁年羹尧与蒙古王公寻欢作乐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了大将军中帐,并将年羹尧的心腹纷纷撤掉,换为绝无可能与年有交往的其他省份总兵。

当年羹尧载着蒙古王公进献的美女兴高采烈的回营的时候,却惊觉辕门之上的杏黄大旗竟然写着一个“岳”字,而自己的“年”字大旗早已不翼而飞。年羹尧才发现自己被人端了中帐,而坐在中帐之上的这个人就是年羹尧的副手——岳钟琪。

这个时候的年羹尧根本就没有想到是雍正皇帝做的手脚,他看见岳钟琪的第一印象便是以为是岳钟琪叛变,夺了军权,他是这样对岳钟琪说的:

好手段,你打算如何处置我啊?

这说明这个时候的年羹尧尚未意识到他与雍正的关系已经出现了危机,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的挑战了雍正的皇权。这个时候岳钟琪请出来了雍正的钦差图里琛,这个时候的年羹尧竟然是大惊失色,他从来没有想过会是这样。图里琛宣读了雍正的上谕:

鬼神夺走了你的魂魄,朕本是一片佛心,想启你天良,从此敛去锋芒,忠心事主而已。而你却丧心病狂,倒行逆施,孙家成是朝野皆知的忠臣,你为什么杀了他?
亏你还有脸在奏折上大放厥词, 把“朝乾夕惕”四字做“夕惕朝乾”,以断不可对君父之言对朕!你既不许朕“朝乾夕惕”,则你青海之功朕亦在许与不许之间
看来, 你当不得一个大字,着即改授杭州将军。朕早有闻言“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战场之语” 朕想,你若自称帝,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不肯为 ,有你统朕此数千兵马,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
见谕即行交割印信, 即刻启程, 钦此。

这说明在这个时候,雍正还没有杀年羹尧的想法,雍正此时的意思是“留中不发”,先把年羹尧撤下来,然后以观后效。雍正的话其实说的很明白,你平定青海的功劳自己是在“许与不许”之间,如果年从此好好做事,青海之功是会给他的。这就为二人的关系实际上建立了一条后路,雍正希望年羹尧能改邪归正,敛去锋芒,从此以后忠心事主的

可是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雍正的预料,年羹尧是一个直人,他想不明白自己立了那么大的功劳,为何雍正如此对自己。所以他选择了第二条路,和雍正皇帝对着干,让天下人都知道雍正对待功臣是如何残忍的。所以他吃小炒肉,翻牌子,穿黄马褂,种种举动都是为了让雍正难堪。

可是在雍正看来,年羹尧却恰恰是走了第二条路,他越是这样就越玷污雍正的名声。所以雍正决定将年羹尧的“青海之功”不再许于他,而是令李卫送他一程,让他一路好走

年羹尧最后一次见邬先生的时候,邬思道对他说了青海一役的意义,那就是如果这场战争打不好,那么皇帝的位置都坐不稳。因为皇帝为了这场战争掏空了国库,得罪了满朝文武,倘若一失败,那么必定是内忧外患一齐爆发。

可惜年羹尧只听了一半,把自己当做了皇帝的恩人。却忘了邬先生的另一句教导,那就是“与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啊”。

以上。


逆流时代



没有一个人甘心被杀,年羹尧也是如此。但,不甘心又能如何?雍正一系列的举措,早已让年羹尧成为了没有牙的老虎,如何能造反?

雍正二年,君臣失和,雍正提出了警告



年羹尧作为雍正最得力的大臣,功勋卓著,受到不少隆恩。

但,随之而来的是内心极大的膨胀,甚至超过了年羹尧自己的控制力。

雍正整顿吏治,而年羹尧执行的却非常不得力,最重要的是,年羹尧自己及其腐败,这让雍正“不快”。

年羹尧权利欲望也非常强,在雍正二年,在赴京途中,让直隶总督李维均等跪道相送。到了京城,王公以下官员跪着迎接,王公问候,扯高气扬,爱理不理。

更离谱的是,在雍正面前,年羹尧居功自傲,态度傲慢,有失“人臣之礼”。



这些表现,让雍正对年羹尧有了意见。在回去时,雍正发御旨嘱咐年羹尧“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按理来说,看到这样的话,年羹尧应该开始反省自己了,可是,年羹尧并未收敛自己的言行。于是,雍正的后招又来了。

私下暗示众人,远离年羹尧



雍正看年羹尧结党营私、贪污腐败、权势滔天,不收拾看来不行了。于是,私下安排人暗示众人远离年羹尧。

一是暗示离年羹尧比较亲近的人员,要他们控制和年羹尧的距离,并且鼓励揭发年羹尧的罪行;二是暗示那些反对年羹尧的人,让他们站稳立场;三是暗示一般的朝臣,提高警惕,站好队伍。

这样的措施,让众人都知道年羹尧快倒台了,唯独年羹尧却茫然不自知。

调整年羹尧的人脉队伍,让失去联盟者



雍正三年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天文现象,当时人们皆称“祥瑞”,群臣称贺。

年羹尧也想“锦上添花”,说两句好听的。但,长期的膨胀让年羹尧的智商受到了影响,上了一个贺表,可是,表中不仅字迹潦草,而且把“朝干夕惕”误写为“夕惕朝干”。这是多重要的事啊!年羹尧这错犯的有些低级。



想收拾年羹尧的雍正,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说年羹尧本来不是一个办事粗心的人,这次是故意不把“朝干夕惕”四个字“归之于朕耳”。这帽子扣的猛,这是公开收拾年羹尧的信号。

果不其然,不久,雍正调整了和年羹尧关系紧密地大臣。让这些身居要职的官员,过渡到不太重要的位置。

最后一击,去兵权,押入京中清算



虽然年羹尧迟钝,但如此明显的信号,还是让年羹尧感到了危机。

可是,年羹尧就像一个温水煮的青蛙,等知道要死时,所有已经来不及了。

先是雍正私下御旨给年羹尧的副手岳钟琪,在年羹尧还无防备时,突然夺了兵权。同时,让年羹尧西北大营周边的部队严密关注,如有异动,随时一起围剿。

兵权、人事权,被雍正全部收走了,年羹尧只能被压回京都。



曾经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功臣年羹尧,被雍正定了九十二款大罪,能构成杀头的就有不少条。可以说,年羹尧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但雍正为了顾及整体影响,令年羹尧在狱中自裁,所有年氏家人全部革职,进行充军发配。比起被诛三族或九族的来说,年羹尧算是幸运了很多。



综合来看,年羹尧不是愿意甘心被杀,而是实在无奈,因为雍正的措施层层递进,让年羹尧没有了任何造反的能力。


蓝风破晓

严格来说,年羹尧从被罢免,到降级,再到最后被杀,这中间是有一个缓慢的过渡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年羹尧一开始没有料到自己最后的结局,所以没有选择造反。

年羹尧一开始只是被罢免了西北的大元帅,被降为杭州将军,但这个位置仍然是一品官衔,因此这一时期的年羹尧还没有意识到未来的发展,以为自己只是暂时被降职,未来很可能还有翻身的机会,至少在他被罢免之前西北的战事还没有解决,也许他自己觉得未来还会有被启用的机会。



而且这样的经历对于年羹尧来说也并非第一次遭遇,当年他被保举为川陕总督时,因为过份的亲近八爷,结果导致任职的命令被四爷搁置,但后来通过缓和关系,年羹尧还是得到了重新启用的机会,这一次再一次被当年的四爷,也是现在的雍正皇帝罢免,年羹尧以及他所属的势力也仍然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年羹尧未来还会被人用。

只是年羹尧自己忽略了一个东西,当年只能算一个新人,所以即便被压制他也可以选择低三下四的通过求饶来获得上司的谅解,但现如今的年庚尧已经不一样了,他已经是一个独立王国的代表,背后也聚集了一个很大的利益团体,甚至在年羹尧落难之时,这个势力集团当中还有很多人在各地的官场上兴风作浪,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当时官场的风气以及雍正皇帝的统治地位,所以雍正选择下死手这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年羹尧始终还带着一定得乐观,以为雍正还需要清除别的反对势力,未来早晚还要任用他,加上官场上多年来的爬升,也让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当年那个愿意给四夜洗脚的新人,他越是继续摆着派头,就更让雍正皇帝反感,致命的是对,两个人之间这些年的心态变化,年羹尧却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西北大元帅被罢免,他没有警醒,杭州将军被罢免,他也没有清醒,直到最后被任命为小小的千总的时候,他才开始意识到大事不妙,但这个时候已经被逐层下放的他,已经很难再有力量进行反抗了。


辽宁资深球迷

有人说了,年羹尧在西北拥有几十万重兵,为何没有造反呢?

我在这里以电视剧的剧情作答一下。

首先,年羹尧虽贵为抚远大将军,但多疑的雍正在他身边安排了许多的眼线,这些眼线经常以“密折”的形式向雍正报告军中大事,所以朝廷对西北的军务及人事十分了解。再说军中的大部分士兵以满人为主,而年羹尧本为一个包衣奴才是个汉人,所以他也不可能指挥军队去造反,况且军中除了年羹尧,还有更效忠皇帝的岳钟琪将军,因此想造反不容易。

其次,虽然年羹尧自从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后因为过于膨胀和雍正有了一些矛盾,但他的内心还是惧怕雍正的,因为他的步步高升是雍正赐予的,所以对雍正还是衷心的。退一步讲,如果年羹尧真的对雍正有异心的话,他早就跟“八爷党”的人合作了,那样的话,雍正可能早就退位了,但他没有这么做。

最后,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年羹尧根本没有想到雍正会这么对待他,他以为杀掉了一个孙嘉淦仅是一件小事,他完全忘了孙嘉诚在朝内的威望,他完全完了当初雍正为什么会安排孙嘉淦这么一个人在他身边,目的就是要给他一个警醒,让他看到孙嘉淦就如看到皇帝一般。因此,当年羹尧杀了孙嘉诚之后,雍正十分失望和生气,暗中替换了年羹尧身边有军权的亲信,即使年羹尧想造反也没法实现了。

总之,就是年羹尧太招摇和过度膨胀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吃瓜小丫丫

很多人说年羹尧愚忠,似乎是雍正鸟尽弓藏,卸磨杀驴,不够哥们意思!年羹尧真的是忠臣吗?果真没有过造反的念头吗?我看不见得!



《雍正王朝》电视剧中有几个情节非常值得人品味。

一,卸甲事件。年羹尧得胜还朝,雍正摆宴为将士庆功。见众将军身披重甲多有不便,让大家卸掉盔甲,可众人一动不动。待年羹尧一声令下,这才齐刷刷卸甲。年还一脸得意说他们只认军令!这仅仅是军纪严明吗?不是!

二,孙嘉诚被杀。孙嘉诚是雍正派往他身边警示他的,但凡有点头脑的人也懂得上意。可是他利令智昏,胆大妄为,竟然擅自把孙嘉诚杀了!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三,蒙古王公跪拜。年羹尧去蒙古王公那里饮酒作乐,竟然接受王公的跪拜迎接。按规制,这些王公贵族只能跪拜皇上,年羹尧此举已经明显有不二之心。



可见,年羹尧不是没有动过造反的念头,他的飞扬跋扈,滥杀无辜也并不仅仅是缺乏政治智慧!他之所以没有造反,只是时机不成熟,暂时不敢罢了。如果不是因为杀掉孙嘉诚引起雍正警觉,十三爷和张廷玉连夜布署岳钟琪接管西北大营,将来有一天时局变化,他起兵造反真的未可知!

那么,他为什么暂时不敢造反呢?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所以没敢轻举妄动!



第一,天时。雍正执政时期,清朝入关已经快八十年,可以说是天下大定,人心思安,满汉矛盾已经弱化,五行八作安居乐业。特别是经过康熙励精图治,清朝经济空前繁荣,历史上称之为“康乾盛世”。一般来说,起兵造反皆是因为乱世,老百姓没有饭吃就会响应造反。而盛世造反,不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所以必败无疑!还有,吴三桂造反失败刚刚过去时间不久,前车之鉴,犹如警钟!年羹尧岂能不知!

第二,地利。年羹尧的十万大军集中在西北,那里人烟稀少,粮食短缺,粮草主要靠陕西、甘肃、河南等地转运。一旦起兵造反,雍正只要让陕甘总督掐断他的粮道,必然不战而败。粮草对大军有多重要他非常清楚,当年,十四爷当抚远大将军王,雍正安排他做陕甘总督,不就是为了从粮草上牵制老十四嘛。因为粮食被年羹尧控制着,十四爷眼睁睁看着雍正继承大统,也没敢起兵造反。十四爷都不敢造反,他更不敢了!

第三,人和。年羹尧只是一个汉人,后来被主子赏识,改隶汉军镶黄旗,也就是“抬旗”。你当大将军,那些八旗骄兵悍将听从你的号令,可是如果一旦造反,必然引兵哗变!另外,雍正为了防止手下叛乱,实行密折专奏制度,年羹尧的一举一动随时在雍正的监控之中。所以,他的军营并不是铁板一块,最明显的,副帅岳钟琪就不听他的号令,岳钟琪改变驻防移师松潘,年羹尧暴跳如雷,可是,没办法,人家岳钟琪请了上谕!所以,一旦造反,年羹尧必然惨败!

所以,他不敢贸然造反!


管理那点事

只能说明年羹尧虽然治军严厉、凶残成性,但是仍旧还是一名忠君爱国的忠臣,在那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里,年羹尧的确做好了一名臣子的典范。否则一位身经百战的三军统领,怎么可能会不敌雍正帝的几道命令,不是也还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说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4fa2d9c704b2ffd5036cdbd26938bbf4\

象棋银川府迷弟

年羹尧凭雍正一句话就只能乖乖伏法,束手就擒,毫无还手之力,充分说明他只是贪腐,没有反心,更不会大逆不道僭越逆天。

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尧年仅二十一岁就高中进士,文武双全,三十岁未满做到封疆大吏(四川巡抚),三十九岁做到四川总督,翌年更晋川陕总督,一时间傲视同侪,独霸一方!

后来,年羹尧更在雍正即位前后,平定罗卜赞丹津,居功至伟,受封抚远大将军,与其父同时受封一等公,全家鸡犬升天,妹妹也擢晋贵妃……受此天恩,其及全家应该知道进退有据,有礼有节,不敢不会不可能有非分之想。

当然,年羹尧自己的确感激涕零,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图报”,在其任上,提出了很多兴利除弊的措施,为官理政上,年羹尧自己也带头做出表率,拒收节礼,“甘心淡泊,以绝徇庇”。后期,因康熙怠政,尤其又在雍正朝立下大功之后,年羹尧翘点儿尾巴是可能的,但远不至于丧心病狂。

篇幅所限,不想废话:一个科班出身,三代世受皇恩,文武全才的名臣,具备三世贵族并非暴发户的人,没有理由突然失心疯。尤其在满清高度中央集权的制度下,兵权不是你一个汉族(旗人)可以轻易调动随心所欲挥斥方遒的,没有舆论没有环境没有机遇没有野心而处处癫狂,动机何在?并且,清世宗一代雄主,也不是汉献帝那种衰人可与之相提并论的。

一句话,在西宁大营,年大将军有权任性花样牛逼尚且可能,毕竟天高皇帝远,有兵就是王。形单影只手揣裤兜趿拉着拖鞋来到紫禁城了,你年羹尧面对皇帝牛X哄哄,各种摆谱,这不行那不干的……影视剧里反映的几件大逆不道的僭越事情,只有曹操董卓在绝对控制的前提下敢做。年羹尧,一个人,单枪匹马耍酷欺君,外无援兵,内无帮手,没有部署没有计划,说他书呆子武疯子是轻的,蠢猪败家大混球才是吧,那不是找死找灭族是什么?

有清一朝,除了清初三藩,有哪一个官方人物割据一方,抗拒朝廷的?袁世凯够牛吧,彼时外忧内患,比年羹尧的机会好一千倍。尤其小站新军几万人枪在手,做什么应该都不在话下。可袁世凯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甚至几个纨绔贝勒爷一句话照样不是让他滚蛋,而且一滚二三年,差一点就死无葬身之地……

年羹尧之疯癫,年羹尧之惨死,都是雍正的权术宣传和帝王手段。所谓狡兔死,走狗烹,仅此而已。


萧十一澜

在清朝历史上,年羹尧要属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了。他二十一岁考上进士,三十岁成为四川巡抚,后又升任四川总督、川陕总督。可以说年羹尧的前半生一路平步青云。雍正皇帝继位后,年羹尧更是备受重用,和隆科多(雍正的舅舅)成为了雍正的左膀右臂。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总揽西部一切事务,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


年羹尧虽然是文官出身,但在战场的表现却是非常出色。在他的指挥下,清军屡战屡胜,把罗卜藏丹津打的落花流水。 但发动战争是相当费钱的一件事,雍正初年国家财政状况也并不理想,西北的战事几乎耗尽了大清朝的财力。所以当雍正帝得知年羹尧率军在西北取得取得大捷之后,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他册封年羹尧为一等公(非皇家宗室的最高爵位),并要求世世代代都要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否则便不是他的子孙臣民了。雍正还在给年羹尧奏折的朱批中写道:“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由此可见当时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到了何种地步。

点击加载图片 不过,此时的年羹尧,志得意满,做出了许多得意忘形的事。比如在他平定西北叛乱之后,进京面圣。雍正下令让文武百官出城迎接,王公下马,其他官员一律跪迎。按说受此隆恩,年羹尧应该谦虚推让。可是他却只管骑着高头大马向城里走去,看都不看道路两旁跪迎的百官一眼。此外,他在雍正面前,也表现的居功自傲,无人臣礼。 年羹尧的种种行为,深深的刺伤了雍正的自尊心。此后,君臣关系就急转直下。年羹尧在面圣后不久,回到西北。雍正发来谕旨,上面写道:“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

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这是雍正第一次警告年要慎重自持。 点击加载图片 此后,雍正又频频发谕旨训斥年羹尧,甚至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被雍正拿来大做文章。明眼人都能看出,年羹尧这棵大树很快就要倒下了。年羹尧纵横官场半生,他当然也明白自己的处境已经非常不妙了。此时他面临两个选择:一、举兵造反;二、静观其变。

当时整个大清国最精锐的部队全部掌握在年羹尧手里,而且年羹尧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真要发起兵变的话,还是能对雍正产生很大威胁的。有人认为,年羹尧的权力都是皇帝赋予的,如果造反的话,其麾下的军官士兵不会跟他。这种理解其实并不正确。年羹尧如果公然说自己要造反,下面的官兵当然不会跟他,但他可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当时信息不发达,谁也不知道京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当年“九子夺嫡”(康熙年间诸皇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余波仍在。只要年羹尧瞎编说皇帝在京城受到威胁,自己现在要率兵前去救驾,底下的官兵不明就里,也自然只有乖乖听命的份了。
所以,年羹尧真要起兵造反的话,号召力是不存在问题的。但他却有个致命硬伤:军队没有后勤供给。当时年羹尧的军队,一切供给都靠后方源源不断向西北输送。这给雍正继位初期带来了很大的财政压力,但也有个巨大优势,那就是前线将领无论怎么拥兵自重,都始终无法脱离朝廷的掌控。因此,年羹尧如果选择造反,那成功的概率并不大。 点击加载图片 此外,当时的形势也并非到了鱼死网破的程度。年羹尧自恃功高,认为雍正不会对他过于严惩,所以实在没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举兵造反。 因此,年羹尧选择了静观其变。不久之后,等待年羹尧的就是一整套“温水煮青蛙”流程。雍正先是大量更换了四川、陕西、甘肃的官员,这些被更换的人都是年羹尧的亲信,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把年羹尧逼急了造反。然后又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之职,调任杭州将军。再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又是不断的降职处分。 雍正四年,年羹尧被赐狱中自裁。当年叱咤风云的“年大将军”最终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


历史背后的心理学

不是军阀割据的年代,粮草供给又掌握在朝廷手里,年羹尧手里握的是浮兵,朝廷给身份,你可以威压将官士兵,朝廷不给身份或者你造反,将官士兵没人愿意跟着造反的,吴三桂带的是自己的兵,随军家属都带着,并且在一个地方上经营多年,有自己的后勤系统,属于半军阀割据


209854503

年造反没有条件的!第一,要有号召力(一般是为普遍的官员或底层,为自己当皇帝肯定不行的)!第二,有可行的条件(军队控制力,部下,补给?部下有很多满人是不可能跟年造反的!补给都是中央抓死的!太子扶苏被一道假召赐死也类似)!

政治或者说权力斗争的残酷就在于此!我朝副统帅甘被太祖当枪使,从而上位!上位后发现阶斗这一套搞得民不聊生,想转大力发展生产!从此悲剧!搞生产,太祖爷不行啊(参考大跃进)!最后被毛,周联合做掉!(不光是杀,先要搞臭,叛逃罪)后来毛死,绝密档案发现了。飞机主驾潘景演是功臣!有人据此找邓给林平反,邓说:这是要毛还是要林的大问题!权斗真的很残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