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用工荒的问题,一线员工找工作难,企业招聘难,到底问题出在哪?

屿岸

这个属于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差别造成的矛盾,形象一点比喻吧:你想买点牛肉吃,但满大街除了卖牛肉的就是卖羊肉的。你是买羊肉的,但来个主顾问你有没有猪肉、有没有牛肉,就是不问你的羊肉。

一、一线员工找工作难,原因在于工作愿望与自身技能不匹配。

现在工作机会并不是不多,但求职者在找工作时往往期望值过高,超过了自身条件和技能的水平。要价过高,所以就觉得工作难找。春节期间,我所在的地方有很多招聘会,对于招工的条件并不高,但多数限于一些不需要多高技能的体力型岗位,不限学历和年龄,薪资水平也还可以,但工作时间往往较长。一些求职者,尤其是年轻的求职责,特别是一些上过学的,中专的、大专的和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求职时对这些岗位是看都不看的。但实际上,这些群体虽然文化水平略高,但没有什么突出技能,跟重点院校大学生竞争,根本没机会,但让他们和每上过学的务工人员从事一样的工作,又放不下身段,抹不开面子。

二、企业招聘难,在于招聘职位要求与薪酬待遇不匹配。

招聘企业中,那些大型名牌企业招人并不难,前几天刷屏的几万人零下15度求职应聘的新闻就能说明问题。这些企业因为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好、薪资待遇高,招聘时门庭若市,是典型的“招方市场”,由着他们选,什么人才都能招到。但一些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招工则很难。高级技工方面尤其缺乏,即便是开出高薪也难招到。有技能的想到大公司,没技能的又不能胜任。在一些基本技能工人招聘时,也面临用工荒,这些岗位的流动性太大,年前干的好好的,年后就不来了。有的小企业主不得不到各地招工,管接送、报销路费,给招供代理丰厚的招工费等等。但这样的岗位到处都有,求职者选择的余地很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招聘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与求职者的期望不匹配,差距较大,没有吸引力。

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跟买东西砍价一样,求职者放下身段把期望值略微降低一点,招聘企业拿出点诚意,把薪资待遇提高一点。再加上由政府部门牵线搭桥,增强公信力,保证务工人员的工资得到充分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问题。


天下论谈

这是一个员工与和企业之间的平衡问题。

找工作和企业招聘就类似于做生意一样,买方希望卖方把价格降得越低越好,而卖方却希望把价格卖得越高越好,而最终这笔生意是否做得成,就在于双方的一个平衡,能不能找到一个折中的价格,能让买方和卖方都感觉满意。

员工找工作时都希望找一个工作量小,而薪资待遇又高的企业,而企业招聘员工时都希望用最小的代价招来价值更大的人才,这也需要一个平衡。

当一个员工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企业的认可时,其实很多企业也是不会吝惜一时的成本的,因为企业看重的是员工未来的价值和升值空间,毕竟在现在的企业竞争中,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员工必须得够得上“人才”的标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人自然是不缺的,但是真正缺的是“人才”。

尽管我们经常看到在某些大型招聘会的现场,简直是人山人海,但是绝大部分人都算不上是“人才”,这当然也和近年来大学的大力扩招有关。

国家本来的计划是通过扩招来提升国民的基本素质,但是却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大学的教育也从最初的“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大学生还不如一些蓝领的技术工人受欢迎。

大学生毕业后,一无经验,二无技术,三无实践,虽然手上有一张大学的文凭,却是十足的“三无产品”,根本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所以就业难的情况就成了必然。

除大学生外,一些在某些领域有着专业技能的工人也出现了找工作难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中国目前的发展造成的。

中国过去的劳动力一直以廉价著称,甚至吸引了很多国外的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为的是享受低廉的劳动力。

可是近年来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虽然仍然是人口大国,但是劳动力的成本却大幅的提升,“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一些大城市的技术工人的收入甚至完全可以碾压一个普通的高级白领,所以就给企业带来了成本上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像富士康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对于企业而言,招聘的风险在日益加剧,在以前,招聘一个工人,试用过后如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花费的成本也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而现在,如果试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不合格,所要花费的成本可能是以前的数倍之多,所以为了降低这种潜在的风险,企业在招聘时也不得不慎之又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这种平衡越来越难建立。

以上就是个人对“用工荒”的理解和阐述,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积极留言讨论!


蕃茄大叔

大家好,我是尾巴宇。分享实时资讯,品评社会热点。

出现用工荒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岗位用工需求与发达地区夕阳产业的岗位用工需求相同而引发的矛盾。

  1.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百废待兴,急需振兴经济,且人口数量巨大。而当时的亚洲四小龙韩国、我国台湾、我国香港、新加坡(南北排序)也正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一方面是人口众多、工业基础薄弱、需要大量资本和成规模的产业拉动经济,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升级急需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人口红利加上国家政策扶持,吸引了大量的台商、港商和外商来我国投资建厂,发展生产。于是,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这些地方输进我国,落户到东部沿海各省市地区;

  2. 沿海省份经济的急速发展,吸引了全国所有内陆省份城市的劳力。于是南下、东进、北上,这三大方向聚集了几乎当时全国九成以上的青壮劳动力。劳力数量的剧增,使得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3. 沿海各省份在完成了第一轮的产业升级后,经济相对发达。一方面:员工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与前途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开始规划第二轮产业升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提供政策优惠。开始筛选和淘汰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扶持具备高新技术与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企业;


  4. 内地各省份也开始了产业升级,以求发展经济。原本离乡背井、跨省打工的人们发现家乡也有了类似的企业落户当地。于是,在过完新年以后,许多原本在沿海工作的员工不再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留在家乡;

  5. 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变成了夕阳产业。该类型的企业部分开始迁往海外或者内地,而留下来的那些无法转型升级的企业和加工厂就开始出现了“用工荒”。

综上所述,“用工荒”的出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只有当产业升级结束,企业用工需求与岗位人才需求相匹配的时候,“用工荒”这种现象才会逐渐消失。

君赏吾文。若喜之,可赞之,亦可藏之。吾敬谢之。


Bboy社会宇

招聘会现场

  招聘企业 求职的多,合适的少 部分岗位仍陷“用工荒”

  “想找什么类型的岗位?”“有意向留个电话吗?”……2月28日,临沂市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暨妇女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举行,招聘会现场,不少招聘人员手持宣传单走入人群中,用各种福利吸引着求职者的目光。

  “算上年前,我参加了五场招聘会,企业共招十几人,到现在合适的也就两三人吧。”吉春江在一家保险公司从事招聘管理,他坦言,这几场招聘会前来咨询应聘的人不少,但真正合适的并不多,“在我看来,年轻人不能独当一面,有经验的又留不住。我们现在最需要的还是有技能有经验的人才。”

  求职者 节后寻工,各怀“心事”

  有工作、有经验者再求职:希望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小姜是一名80后,从事会计行业已多年,2月28日,她来到招聘会现场,想找一家更理想的单位,“我现在在义堂镇一家公司做会计已两年多了,感觉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现在有经验,也取得了会计师职称,想换一家有实力,能提供发展空间的公司。”

  小姜在招聘会现场转了一圈,最后在一家大型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留下了履历,她看重的除了薪资待遇外,更希望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校应届毕业生:先把学本事放到第一位

  22岁的梁继康在淄博市一所学校学的机电专业,刚毕业就跟其他两位同学一起前来应聘。“刚毕业,对工资没啥具体要求,先学学经验吧,只学了理论,实战还欠缺。”梁继康很坦诚地说,随后在一家汽车销售企业留下了个人资料。

  “今年,很多毕业生在初入职场时,把工资待遇排在其次,想要先学本事的占了多数。”一位企业招聘人员也认为,在众多企业中找到适合自己并且发挥特长的岗位尤其重要。

  部门 招工难、就业难矛盾仍在但较往年有所缓解

  此外,制造业、加工业等第二产业用工较为稳定,返岗现象较为明显,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换岗频繁也成为今年节后用工的一个特点,不仅如此,从企业招工情况看,薪资水平也较去年增加了5%。而招工难和就业难的机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但较往年有所缓解,这也与供求双方适应市场新发展新情况有很大关系。

  技术强、业务好最受青睐

  来自兰山的寻先生今年特别幸运,因为技术强、业务好当天就上岗了,回到了生产一线。

  “当天也是碰巧,过完年没事我出来转转,没想到被看中了,这也是意料之外的。”提起当天的情况,今年38岁的寻先生高兴地说。据他介绍,他以前干过司机,学过电焊,做过建筑工,还在板厂带过班组,“这么多年了,参加过多次培训,也获得过证书,还曾因技术创新,获得过奖励。”

  提醒 节后用工季当心招工陷阱

  收取服务费后故意刁难

  一些中介部门用诱人的招聘启事吸引应聘人员,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称职位已满,只剩偏远、工作环境差的岗位,或承诺尽快联系合适单位。一般应聘者无暇长久等待,只好自认倒霉。

  【民警提醒】 对于先让交报名费、培训费的招工方,要提高警惕。

  网络设好陷阱要求转账

  由于网络信息量大、范围广,提供了很大的求职空间,成为越来越多人优先考虑的求职途径。一些网络骗子也就乘虚而入,编织各种招聘陷阱,诱骗求职者把钱存入指定的账户以达到诈骗目的。

  【民警提醒】通过互联网方式应聘的,要首先确认该单位的真伪,不要被那些诱人的待遇和薪水所迷惑,更不要贸然向招工者所提供的银行账号汇钱。

  打着虚假旗号招摇撞骗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假单位的旗帜,在人员流动量大的热闹地段租赁临时办公地点,以丰厚的待遇条件为诱饵进行招聘,在骗得多人上当交纳报名费后,立即携款逃之夭夭。待应聘者找上门来时,才发现早已是人去楼空。

  【民警提醒】 求职者应到正规的人才市场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单位,在应聘过程中应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或正规。

  警方提醒

  一、不轻易相信。面对各种“幸运”别激动,仔细核实清楚是否确有其事,根据种种案例显示,“馅饼”往往是陷阱;

  二、不透露个人信息。如果涉及相关部门,可以拨打官方公布的热线电话核对,不随意给不明人员汇款,凡是涉及钱物的问题,多留个心眼,保护好自身的财物安全;


一只猫的流浪日记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是今年才开始的,之前就有了。

直观的说,是因应聘者所想找的工作和企业实际招聘的职位不对接。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明白了,应聘者说我要一天一百元的工资,但我每天上班不能超过六个小时,企业说你每天要上八个小时,而且我只能给你每天八十元工资。这很明显了,大家都不会让步,这个工作关系就建立不起来。那实际中是什么样的情况呢?现在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应聘者基本上都想找到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而且对于一线员工来说,他们更希望工作是轻松的,不要那么大的压力。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给一个员工每个月开两千的工资可能需要他每个月创造不能低于五千的业绩,甚至是一万。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他需要盈利,这就是所谓的人工成本。但很多一线员工认识不到,心里只有理想化的要求和各种与他人的攀比,也许某某同学在同样的公司每个月拿到了多少钱让他羡慕,所以他也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另外,抛去这些主管上的问题,客观上看,很多应聘者的实际能力确实达不到现在很多企业的要求。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每个还在生存的公司想要活下去都背负着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压力,那种靠人情关系的在这里就不说了。所以,对于每个员工,都希望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甚至有些不惜花重金培训。说到底,还是应聘者的实际能力不够,这又不得不说目前的教育问题,好一点的大学还好,但是大部分的学校都还是为了盈利,为了完成招收学生、让学生顺利毕业、让学校更加有名发展更好的目的。本质上不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的实际文化和能力水平,造成了在学校基本上学不到太多在职场上有用的东西,和实际企业需要的能力也脱节太多。

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越说越远。总结一下,在这个不平衡的跷跷板上,更现实的说,我希望应聘者多多努力,完善自己,在毕业后的五年内先不要对薪酬待遇有过多要求,找好一个理想的工作,多学习,把自己变成有实际价值能产生实际利益的人。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一句有争议的话,但当你有资源有能力的时候,一定不会缺工作,这个是肯定的。企业和公司的生存压力要远远比应聘者要大,我不是搞人力资源的也不为他们招聘者代言,但我希望作为应聘者要有清晰的认识,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