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积木炊电影

这个问题算是问到我的心坎里了。2007年大学毕业后,回中山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月薪才两千出头。扣掉社保费和杂费,拿到手的工资只有一千八左右。现在想想,泪流满面~

工资虽然不高,每天下班了都要跟哥们一起花天酒地,工资花光了就刷信用卡,还不上钱就找家里要,一点生活压力都没有,而且当时没有谈女朋友。

家里人可能是觉得我这么活着太屌丝,在没跟我商量的前提下,我妈就去看了一套新开的小楼盘。跟楼盘销售谈的差不多了,才回来跟我摊牌。首付归他出,每个月的按揭让我付。


当时我们这里的房价非常便宜,每平方三千块不到。我觉得可以接受,但是我是没想到爹妈付首付就给了四万五,替我借了十七万多的贷款。按揭十五年,每个月还1550块。

说实话,当时在置业计划书上签字时,我是欲哭无泪的。每个月就1800块钱,其中1500多要还贷款。抽烟、喝酒、宵夜、打牌、打游戏这些活动,算是跟我没关系了。


那时候觉得日子非常难熬,暗无天日。自己又拉不下脸找家里要钱,这么死扛了一年多,工资涨到三千多了,手头才稍微宽裕了一点。

五年前准备结婚,要买一套大一点三居室做新房。看了一套房子,要五十多万。(当时我们这里的房价是五千出头,自己的工资五千左右。)

父母替我付了28万首付(五成),买家具花了12万。装修费我自己掏的,大概花了15万多。房贷借了23万,按揭10年,每个月还2400左右。

过了一年,跟老婆商量后,提前还了十几万。现在每个月要还1038块。



现在两套房一起,还要还五年,每个月加起来2351块。

若是放在十年前,两千多的按揭我自己负担不了。不过放在现在,都是小钱了。

所以,问当了十年的房奴,现在怎么样?

客观的说,早买早脱身。

现在再买房,就是三个字:买不起。

十年以来,工资涨了三倍多。但是房价涨了四倍多,优质房源比十年前贵六倍。新开的楼盘我看了一下,普遍在一万五以上。现在真的是买不起了。

说十年前买房的人是房奴(除了北上广深这些房价变态的地区外),我觉得是不合适的。很多人片面的认为“房奴”是贬义词,但实际上在通胀、贬值、物价上涨的今天,把有限的人民币换成固定资产,不是消费,而是一种投资;而每个月交房租,并且是交不断上涨的房租,才是一种消费。


虽然现在仍然要还月供,但是凭心而论,跟现在的生活开销比,那点钱真心不算什么。家里小孩每个月上幼儿园,要交两千块生活费,跟两套房的按揭差不多了。

但是,买房的副作用也是很大的。买房子要花钱,装修家具也要花钱。像我们家里,买了车以后,手头上能拿出来的现金,也就只有几万块。如果碰上生病什么的,就拿不出钱来了。

以上为个人的小看法,不喜勿喷。


Mer86

在北京,我认识的,十年前以及十几年前咬牙买房的,有的赚了,有的正在咬牙供后来换的更大更好的房子,有的则搬到了近郊的别墅。

与广大地方房地产市场可能还需要“去库存”不同,一线城市的房价这些年来就没有降过,房子虽然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的商品,但房子也有折旧,特别是北京这十年变化非常快,房子的涨幅也很大,所以,除了离开北京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为种种因缘买了房子的,增值和收益也都会抵消在北京换房的过程中了。

且听我细细道来,这段血泪斑斑、啼笑皆非的历史里,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

早在2005年,我还在北京上硕士,同学里就有一个福建同学,一个浙江同学在海淀区买了房子。

诸位,那时候北京的房子还不怎么限购,只要有北京户口就能买,学校的集体户口也可以买。所以,我的同学就有买的。

我当时还特别纳闷,问过上面两位女同学:你们将来毕业,能留在北京吗?万一留不下,房子怎么办?

两位同学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本来也没想留北京啊,生活质量这么差,到时候毕业回老家之前,把房子卖了,这是投资啊。

后来,我们毕业了,但我的同学并没有把房子卖掉,他们一直等到2012年左右,才陆续卖掉,都是几倍的投资收益。

故事二

2006年,我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报实习,在经济新闻中心,跑房地产新闻。我每天不是去房地产公司打听消息,就是去楼盘采访购房者,有时还会去政府机关调查官方口径。

熟悉那段时间历史的人一定记得,在奥运会前后,中国关于房地产出了很多政策,什么“房八条”、“房十条”、“房二十条”之类,出台的政策越多,房价涨得越快。

但是,在2006年,这一点谁也看不准。

诸位,这些都是在楼市里摸爬滚打十几年,并且掌握了一些所谓内幕信息的媒体老人,尚且有这种观点,就不必说普通老百姓了。谁也没法预测未来呀。

故事三

等我想要买房子的时候,已经2010年了。

我刚刚博士毕业,在博士期间专心读书,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到毕业后一看,哇,房子在2008-2009年大涨了一轮。五环外的房子都要2万了。

我想起了2006年,南三环外的新房才1万。

我打算买房,然后我身边的朋友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房子涨得太离谱了,以后不大可能会涨了,可能要跌, 要不你再等等?

有的说,赶紧买,再不买,连末班车都搭不上了;

有的说,房子是什么?人类为什么要被房子压死!

……

我无所适从,只好“听从内心”,我的内心告诉我,不是为了买房,而是人生到了该买的时候,就买嘛。

我就在东五环外买了。

当房奴的滋味不好受,好不容易熬了好几年,房子涨了七成的价格。

而我恰恰因为要换房,于是就卖了,结果,这些涨幅全部都搭进新房去了。

还是房奴。

所以啊,我觉得,谁也没有前后眼,早买的也未必就轻松。


danyboy

看了很多回答,很有感慨,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我家有点特殊性,但从中也许可以反映一点历史的变化。


早在1988年,我(准确说是我家)就在广州的一个住宅小区买了一套商品房。这可不是十年前,是三十年前了。当年广州改革开放,引入外资(主要是港资)开发建设住宅小区,开了房地产的先河。我那个小区,若不算全国第一个,排第二、第三名没问题。


重点是房价。大概是700元,房子90多个平方,总价约7万之内。这个数字要这样看,当年我的工资约100元出头,夫妻两个加起来不到200元。相当于现在家庭收入2万元以内,买7万的房子。


我当然买不起,父母也是普通干部,也没钱。但是我外婆在香港,就是所谓有港澳关系的家庭。外婆年纪大了,单身一人。那时候我们不可能去香港照顾她,她就半常住地回来广州。她想买个房子,帮我们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同时我们负责她的日常起居。因为她经营过云吞面小店,有些积蓄。一问价钱,毫不犹豫就要掏钱。回想起来很有趣,一个香港老太婆,用自己的积蓄,看那个时候的内地的房价,就是白菜价。而且那时人民币汇率也低,7万人民币大约就是3-4万港币吧,相当于香港一个白领2-3个月的工资,可不是真正的白菜价么。


那个时候什么都是现金交易,而人民币的最大面额是10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拉上妹夫,两个男人用旅行袋在银行里取钱,然后提溜着去找售楼部交钱。漫长的程序完成之后,人都有点抖。


从现在的角度看,外婆用钱袋子早早帮我解决了住房问题,是多大的幸运呢?不过那个时候的人却未必这么看。住上新房不久,我太太有一天回家不高兴。原来是她的闺蜜们说,你老公为什么就不能在单位分到一套房呢?言下之意就是我很无能,弄个房子还要自己掏钱,这是多傻的一件事。


其实真正傻的地方在于,我长期没有去搞懂金融杠杆的意义。大概是1991年,有朋友举家移民,自己一套几乎全新的、百来平方的房子,15万问我要不要。我心想你真以为我钱啊,没有要。其实那个价格就是大约一千多元。2000年前后,又有一个朋友问我,100万看江景的房子要不要,那个价格还不到1万元。我心想上哪搞100万,又没有要。


终于在二十多年之后,外婆早已作古,我将房子卖了,全部用于买新房子。价格固然翻了20-30倍,但是后来一比较并不是卖的特别好。一来房子旧了,没有电梯,二来时点不太对,三来也是自己不会讨价还价。看到我国人均住房达到60多平方的数字,还有点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感叹。


回头看,如果就是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经济上又不吃太大苦头来说,我承认我是幸运的。但按照吴晓波说的,必须大胆跳跃才能实现财产增值,那么我又是失败的。但真要大胆跳跃了,可能一生的轨迹都不同。说来说去,人好不好,无非就是个人努力加运气两个因素。我从朋友身上看到的经验是,10年前为了解决刚需,咬牙背房贷,咬牙努力的人,现在都很好,不仅能弥补运气不足的因素,可能还胜过仅靠运气的人。


郭巍青

这题特别适合我,因为我家是个反例。

十多年前,家父攒了第一笔钱。当时他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会议议程是决定我家第一次大额投资应该如何选择。

当时有三个选项,按揭咬牙买几套房子慢慢还,买点黄金,买点股票。

最后我爸选择了一半买点黄金,一半去炒股。

最后他辛苦攒的这些钱,只剩下买黄金的那点还保值了。当然也只是保值了。

炒股的那些钱,经历了两次大股灾,都交了智商税。

我也错失了成为一个富二代的机会,现在还在加班。

嗯,故事就是这样。


景明子

十年前,也就是08年,我老公,当时的男朋友,刚刚毕业,我还在读书。老公公司集资买房,九千一平米,九十多个平方,八十多万,当时首付还是两成,加手续费税费什么的,二十万就能搞定,对于当时的上海外环外,这样的房价也算便宜了。我当时一直怂恿男朋友赶紧买吧,借钱也得买,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在买房子这件事上,女人都有危机意识,有了房子才有安全感,而男人不一样,他们总觉得房价会跌,把人生孤注一掷在房子上,限制了未来的所有可能性。最终,我也没有说服他,毕竟还只是男女朋友,房子没有买。

转眼到了11年,我们打算结婚了,对于中国的丈母娘来说,有套房子我才能安心把女儿交到你手上,不然让我女儿跟着你风餐露宿吗?买房子这件事就被提上了日程。原来公司集资那套房子已经翻番涨到一万八了,九十平的肯定是买不起了,咬咬牙在附近找了套小户型,五十几平,105万,而国家当时已经取消首付两成,只有首付三成,35万,比三年前多花近一倍,面积也少了一倍,可是后悔药没得买,时光机也没发明出来。

12年开始国家开始限购,认房又认贷,房价涨的慢了很多,到15年,我们卖房子的时候也才涨了四十万。突然,国家就放松调控了。上海取消了认房认贷,还清贷款就算首套,二套也只要首付四成,免征营业税也从满五年变成了满两年。我们的房子满了四年,也可以出售。我感觉到房价又要开始涨了,于是跟老公商量是换房子还是买二套。一开始老公不同意,后来被我软磨硬泡才同意换房,而当时我刚生了小孩,在家全职带孩子,没有工作,买二套,压力都在老公一个人身上,我也于心不忍。

原来的房子145万卖掉,260万买了一套120的三房,每个月还贷款六千多,基本都用公积金对冲,也没什么压力。可是没几个月,房价就开始暴涨,到16年年初,我们卖掉的房子涨到了三百万,新买的房子也涨到五百万了,要是当时咬咬牙,直接买二套,现在不是赚翻了。

现在的限购政策很厉害,房价也是再没涨过了,像这十年的房产红利估计也很难再出现了。如果08年咬牙买了九千一平的房子,现在已经六万一平了,或者15年勒紧裤腰带买了二套,现在转手就能多卖一百五十万,做梦都要笑醒啊。但是,错过就是错过了,这样的十年也不会再来一次了,人还是要向前看,谁说不是呢?


婉妈科学启蒙社

分享下我一同事买房的经历,同事三个孩子,没错,81年的,现在最小的五岁了。10年间买了2套房子。

第一套在郊区,房子130平米,当时2009年价格才3000的时候买的,现在价格在6000左右,原来的贷款一个月1500多吧,住房公积金抵扣每月才还几百块而已,在现在来说比较轻松。郊区房子没有好学校,所以一直没有装修,在市区租房,孩子上学方便。

2016年,为了孩子念书,在城中村买个小产权房,不大,但是也花了30多万,首付5万,以后每年6万,5年内付清。当时在我们这群人中他的压力是最大的,一是孩子多,二是工资也不高(我工资是他2倍也没胆量向他那样)。

但是他就是敢去拼,这个劲头我们都没有。现在他买的2套房子都升值了,比他上班几年都多,郊区房子随时可以卖,转手可以赚30多万,城中村的房子现在转手可以赚5-6万,当然他不会卖,但是明显的是他置业的房子都有附加值,虽然短期内会有一定的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当时犹豫的话,他郊区的房子不买,那么现在的代价是根本买不起,城中村的房子不买,小孩的入学也麻烦。

一些买房更早的人当初的还贷压力在当时都比较大,但是房价的涨幅大于cpi,也大于工资涨幅的情况下,贷款当房奴在当时面临的压力比较大,但是在后期随着工资涨幅来看,当时的房贷压力趋于越来越轻,所以个人认为买房应该当机立断,越早越好,当年那些开玩笑想等房子降价的人,时间狠狠的抽了他们的耳光。

对房奴来说,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好,直白的说通胀的情况下,按揭还房贷的压力越来越小,当初分析中国经济走向是先通胀,再通缩,后崩溃的人没有再蹦跶了,房价涨幅虽被抑制,但是稳步上涨没有悬念,房奴不应该是贬义词了,而无产阶级应该尽快把身上那种所谓的虚荣拿掉,买房是硬指标,说租房的见鬼去吧。


傻58101466

这里可以分享一下我和我朋友的一些经历,总的来说现在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了,资产也在正常的增值。

真实故事一

先说说我的一个朋友,他的父母属于比较会“折腾”的人,早早就把公积金全部压在了买房上,换了很多次住房。虽然他父母的收入挺高的,按照现在的话来说也算中产了吧,不过由于大量的贷款压力,据他回忆在上学的时候家里的生活特别拮据,属于去菜场买菜都要精打细算记账的那种。

不过正因为多年的咬牙坚持,现在他家在河西(南京)已经拥有三套面积大于150平的住房了,由于这里二手房房价倒挂严重,前两年我帮他算过一次如果卖二手,三套房至少值2200万!(贷款基本还完)

现在更是夸张,这里的新房被限价在了4万多一平,然而几乎只有很少的人能买到,买到的一瞬间资产就增值几百万!

不过他家去年又有换房的打算,原本的房子卖掉又不打算全拿出来抵房款,准备投资一部分,这下等于又背上不少贷款了,据说一个月的贷款要还3万多,我觉得这就有点累了,其实如果不进行这次换房,不过分想着资产增值,他们的生活质量绝对是可以相当高的。

真实故事二

好了,再来说说我,我家就属于对换房不敏感的,现在也一直住着市区老破小的房子,虽然单价也不低,但由于面积太小,所以总价还是很低。所以也就一直没有贷款,家里的日子也算过得舒心,也一直期望房价会下降。

但直到前两年,终于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然后再加上当时江北新区刚刚成立,几乎有完全的把握未来可以增值,所以就在一个较偏的地方贷款买了一套商品房,过起了还贷的日子。

好在算是抓住了时机吧,目前那套房子总价已经翻了一倍,如果现在再买肯定就交不起首付了,再加上城里两套老破小,虽不能跟其他有投资意识的土著比,但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总结

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能有咬牙成为“房奴”的人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虽然现在苦,但十年后首先因为物价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房贷占你收入的比例会越来越少,之前我有个朋友是05年咬牙买房的,当时工资才1、2千,房贷就要8000,但现在再看这个房贷,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只要熬过了10年一切都会很轻松(前提是你没有其他贷款),其次你买了房意味着你可以获得很多,包括孩子上学、资产增值等等,只要不是大富大贵,基本不可能等到“富余买房”的时候,都会有所牺牲的!


鲸车评

一晃买房将近十年了!

十年之前,我对买房根本没有概念,那时的房子还是用来住的,并没有资产的属性,而且那时谁也不知道后来的房价会一路飞涨,加之参加工作不久,囊中羞涩,买房并没有提上日程!

2008年下半年,工作后的第三年,那时女儿出生了,因为不想每年都要经历搬家的痛苦过程,同时想给女儿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家,于是用自己的积蓄、父母的支持和亲戚的借款,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二手房,总价22.5万元。

这是县城的房子,虽然小区较旧,不过是学区房,县中就在小区对面,当时县城最好的初中和小学也在周边,不远处就是菜场,生活非常方便。此房我们住了不到一年,因为妻子跟随我到外地工作,就原价卖给了亲戚。目前,此房已经升值三倍!

2010年初,购买了现在居住的房子。购买此房颇具戏剧性,办公室一同事认识房地产公司的副总,准备为儿子买套房,我跟妻子商量后,决定和同事一起去看房。我们把房选在一起,打算做邻居,只是第二天交定金时他犹疑了。最终我买了此房,首付20%,贷款利率打了7折。

当时没有拿公积金贷款,是考虑到商业贷款打了7折后,利率与公积金贷款基本相当,另外当时市里准备建设公务员小区,打算用公积金再买一套。不过后来因为领导发生变动,此事黄了。

2011年上半年,打算在老家县城买套房给父母居住,不过因为手头资金紧张,预算很少,最终在网上看到一低价房源,是开发商抵充工程款房,因为开发商之间的矛盾,一些税费没交,当时办不到房产证,所以价格较低。即便这样,我们也是与房东协商,在半年内分期付款才将房款支付完毕。

买了此房后,既要还房贷,还得筹钱支付房款,手头真的一分钱都没有,那时真是勒着裤腰带生活,靠着信用卡周转,才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2016年,这套房终于办到了产权证,现在房子也升值了三倍左右!

买第四套房跟第二套房一样,也是陪同事看房,最终他没买,我买了。要知道,那时的我,手头只有不到一半的首付款,为了筹够首付,办了好几张信用卡。就当时的情形来看,买此房有些冒险,不过就在我买房后不久,市里的房价开始上涨,现在已到了我难以承受的地步,所以非常庆幸,也很懊悔,假如胆子再大点,再多买一套多好!

人生没有假设,也无法重来,就笔者买了几套房子的经验来看,如果是刚需,手头有钱的话,赶紧买吧!虽然有人提到房产税,但是你要知道,即使开征房产税,成本也会转嫁给租房者和后来买房的人!


打虎拍蝇

在广州,我认识的,十年前以及十几年前咬牙买房的,当时,都是咬着牙供,到现在有的依然住着自己买的房;有的新房买来没住过就出租了,而自己仍然在单位附近租房子住。

十多年来,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没有降反而一直在升。广州也不例外,这十年变化非常快,房子的涨幅也很大,所以,除了离开广州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为种种原因买了房子的,增值很明显,但收益谈不上。



事例一

2007年,我认识的一位好友在广州黄埔区买了套新房。7000元/㎡,100平,送装修,共70万。现在那个小区3万元/㎡左右,房子升值到300万,他想换大点房,离单位近点。可是,单位在天河,房子更贵,已换不回去。

小孩上幼儿园、小学很麻烦,那个小区周围没有好学校,他每天上班同小孩一同到单位附近上幼儿园、小学,下午早早接小孩到单位,再一同回去,路上坐公交地铁换3次车,路上2小时左右吧,一天耗在路上4小时左右,全家人路费、外面吃饭,一个月花费不菲哦。



事例二

2007年,我认识的另一位好友在广州华南师大附近买了套新房。10000元/㎡,120平,送装修,共120万。现在那个小区4万元/㎡左右,房子升值到480万左右,他并不想换大点房,但离单位比较远。单位在海珠区,房子价格差不多,但没有钟意的小区,他更不想换。

小孩上幼儿园、小学也很麻烦,那个小区周围有好学校,但他要另付好多费用,所以,每天上班同小孩一同到单位上幼儿园、小学,下午早早接小孩到单位,再一同回去,路上坐公交地铁换2次车,路上1.5小时左右吧,一天耗在路上3小时左右,全家人路费、外面吃饭,一个月花费也不菲哦。

不过这个事例比事例一好点,就是当时负债比较重,为了一步到位,买大点、贵点,离城区近,自己上班、小孩上学都比事例一方便不少。



事例三

2008年,我认识的一位好友在广州增城区买了套新房。5000元/㎡,100平,送装修,共50万。现在那个小区1.5万元/㎡,房子升值到150万。他从买了房,从来没去住过,而是1000元/月出租;而自己单位在天河,自己在买房子前就租小产权房2室2厅住,2000元/月,这个房当时也可以买来,大概也是50万左右,只是由于小产权,所以,他就放弃买了。可是,他一家人在这小产权房已租住了15年了。

如果住回自己在增城买的新房,小孩上幼儿园、小学都很麻烦,那个小区周围没有好学校。所以,他只好一直在天河租房住,而新房又出租,赚到的钱只是他租房的一半价,但每天上班同小孩都到单位附近上幼儿园、小学,下午早早接小孩回家,也不用在路上折腾。



以上三个例子,哪个更合适些呢?大家评评吧,也可以做为自己置房的参考!


田兰地博

别十年前了,就拿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吧!

2012年吧,结婚多年打算要个孩子,再加上老婆整天在后面念叨,和你结婚,天天搬家,连个窝都没有!

但是在上海这地方,老租房也不是个事。但是房价不便宜啊!身上的钱也不多,看着周围的同事朋友都买了买房,而我们还整天祈祷房东,别在涨房租了。

于是掏净积蓄,还外借了一部分,凑了40万首付买了一个小两房,1.5万一平,贷款80万,总价不到120万!还好,和银行信贷部分有认识的,当时也比较宽松,基准利率85折。贷款30年,利息81万!利益比本金还高1万!每月还款4500!

但是感觉的确压力大,老婆要准备怀孕要孩子,离职了,我呢工资刚上万,还是税前的,在上海这收入,的确过的苦哈哈的!下馆子基本不考虑,来个亲戚朋友,我们才出去加个餐!

但是去年最高峰,一看,这房子近400万了,而且薪水也今非昔比,现在这还款基本上无压力,公积金都盖住大半了。

周边房子租金要5000的时候,我一个月额外支出一千多,加上公积金就够了!毫无压力!而且自己有了一个窝!

很多人问,为何不提前还款啊!

谁那么傻,贷款利息这么低,更别提还有一部分公积金贷款!

但是话说回来!看着房价高了很多,的确后悔后来没有多买几套房!要不现在日子更加滋润!

可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就是:

高房价绑架了实体经济,所以调控政策下来以后,房价不动了。

以我的房子为例,从1.5万涨到5万多,近4倍,用了5年!但是现在再从5万多涨一倍到10万?我觉得几乎不可能,即使在上海!所以调控政策限制了投机性买房,也就避免了房价的再次“暴涨”!

话糙理不糙!跟着党走“房住不炒”!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到自己结婚需要房!不要随意的投资买房!

现在动则几百万的贷款,我真心不敢想!

但是如果你新婚,希望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定居,买房应该是必须的!因为房子也不会跌下去!

最后分享两个身边的虐心的故事!

朋友一。上海本地人,其他人赚到钱就买车,到处Happy的时候,他只有一个喜好,买房!买房,买房!还贷还贷继续坚持还贷!三年前,所有的贷款全部还清。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赚钱和攒钱能力!他的谚语我一直铭记“攒够十万就还贷款,还清贷款继续买房”!现在,上海5套房,现金200多万!生活乐悠悠!当时有钱买车的人,现在苦哈哈!

朋友二,外地人在上海!在我买了房以后,买了第一套房(贷款)!因为老婆做生意,第二年苏州买了一套房(全款),第三年,昆山买了一套房(全款),第五年南方又买了一套(全款)。只为买房而买房。即使现在生意不好做,但现在吃租金,日子过的无比艰难潇洒!

朋友三,14年上海贷款买房,15年信用卡套现付首付花桥买了二套。现在花桥的房子翻倍,房租还可以冲贷款,手握两套房!虽然是房奴,但有底气!

坦白的说,我其实很后悔,买了第一套房子以后,思想禁锢了,没有在想二套三套!可惜!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