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话“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应该怎样理解?

用户67207919997

农村俗话“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也就是我们平时知道的“升米恩,斗米仇”这个成语(也有人认为成语原话就是“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它来自于一个民间故事,也是在讲述一个人生道理。解释一下也就是指如果别人在危难的时候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但如果经常帮助他或者给他的帮助又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会认为这些帮助都是应该做的,如果再停止了帮助,反而会让他忌恨。

这个故事讲得是两个相处的不错的邻居,一个穷,一个富有,穷的这家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富有的邻居看不下去就帮他,给他一升米解决了燃眉之急饿,穷人很感激!可是慢慢的等到穷人度过了难关后,又开始想既然能给我一升米,那能不能再给我多一些不仅能用来吃,还能解决明年的种子问题呢?结果富人体恤他真的又多给了他一斗,这次不但没有得到穷人的感谢,反而让穷人家“心怀怨恨”,原因是,这一斗米虽然能解决吃的问题,但不足以作为种子,你(富人)这么有钱为什么就不能多给我些呢?就开始诋毁富人“为富不仁”等坏话,结果很明了,原本关系不错的邻里就此闹掰,几乎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些人在困难时,你给他些许帮助,他会心怀感恩。对于一些有良知的人来说,这种恩情也许他还会记一辈子;但对于一些贪心的人,你给的帮助就像是往大海里投石一样,远远不够,一旦不再帮助或者他认为帮助过少的时候,他可能会像“饿虎”反咬你一口,真真是“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啊!

不仅在朋友之间相处时要注意“帮助得当”外,教育孩子时也是一样的,过度的、一味的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都是不恰当的做法,这不是在养孩子,更有可能是在“养仇人”,现在时不时还能看到因为家长没有给他买想要的玩具、衣物、食品等,未满足孩子的愿望,和大人撒泼打滚甚至打骂父母的情况。这不也是“斗米养恩,担米养仇”的引申意义所在吗?

所以我们每个人要与人为善,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但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定要掌握好一个“度”,往往“过犹不及”。


骏景农业

农村俗话“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应该怎样理解?


花开陇上

记得曾经工作的时候,我是公司刚到的实习生,跟我一起实习的还有另外一个女同事,我们两个都是刚到公司,毕竟都有些人生地不熟的,于是不自觉的我们两个就走在了一起,刚开始工作上老板会安排很多杂事,那个女同事行动力不太强,有些工作难免比较落后,我就会主动的去帮助她,比如帮她今天做一个稿件,明天做一个策划,后来她竟然直接让我帮她设计一个方案,结果可想而知,我拒绝了她,而她却责怪我不如从前一样,两人也就慢慢疏远了。


同样,“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大概能理解,这句农村俗语可谓是处世之道的经典语录,可以说生活中每个人都曾经体会到过。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施舍给别人一斗米,别人会感激你,而你给他一担米,别人只会认为是理所当然,当你不再给予时得来的却是对方的仇恨。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识人很难,所以才会有那句会看人的才是伟人,但无论怎么样都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好人不能做得太过,否则当有一天你不在做雷锋时,别人就可能与你反目成仇,因此,无论是对同事、朋友甚至家人,都要权衡好关系的天平,不要因为你的好太多不值得的人得到。

席慕容曾说过:我愿给,但只给那些值得受的人。当一个人不知感恩戴德时,那么也请你不要赐给他“一担米”养仇人。最后我想说,人秉持着善意终是好的,但也要找准值得的人哦。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到大家,我会持续解答有关的农村问题,请大家多多关注!


农村巷

这句话不光是在农村能听到,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会听到的,解释这句话首先有一个很简单的小故事,有一个人没有吃的了,身无分文穷困潦倒,眼看日子就过不下去了,这时一位富人给了他一碗饭吃,让他能够在绝路之中获得希望,吃饱了饭维持生命,才能够继续活下去,他可以去找工作、赚钱,而这个人会一直记得这位富人在他最艰难最绝望的时候施以援手,才能够让他走出困境,会对这位富人一直保持感恩之心,会知恩图报。


而换一种思路,如果这个人即将饿死的时候,富人给了他一碗饭,他吃饱后富人继续给他粮食满足他的一日三餐,这个人就不会想去赚钱工作,会让富人一直养着他。而富人不可能一直养着他,如果长此以往,富人有一天不继续给他提供免费的粮食了,这个人就会憎恨这位富人,因为在这个人的思维中,富人就应该一直给他提供粮食,而不去想想富人为什么要给他提供粮食。这也就是所谓的“斗米养恩,旦米养仇”的道理。


“斗”和“担”是古人一种计量单位,“担”比“斗”的计量单位要多的多。也就是说帮助人要有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 现实社会中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和情况,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式方法,人心是很难揣测的,所以在为人处事中也要有相应的方式方法。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想法和不同的观点,欢迎大家评论互动!


农家巷

关注【着迷丶大乡村】,关注农村那些事儿!

农村俗话“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应该怎么理解?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一下想到了演员孙俪(邓超的老婆)。孙俪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一位演员,她的公益行为都很低调。很多爱心捐赠,都不曾被报道。

孙俪捐助了很多寒门学子,其中有一位学子的所做所为,很好的解释了如题所问的那句俗语。那位学子是孙俪资助多年的其中之一,而孙俪没想到的是,那学子在入大学期间不知自食其力,变本加厉的向孙俪索要资助生活费。因为他那不懂感恩,不懂自食其力的做法,让孙俪心寒,便断了他的资助,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那位学子竟然因此借媒体抹黑恩人。此事一经报道,引无数人为此愤慨。


其中对错,我无意去评判。这里我仅仅借这个事件。说说我对这句俗语的理解:斗米养恩,对于一个人的恩情,在你仅仅帮他一线的时候,这最重要的一点儿,会让他永远铭记感恩;担米养仇,当你对别人的恩情,多到让他唤起内心的欲望时,你帮助的将是一个仇人、白眼狼。

这句话也是在告诫:帮助他人,你应该是去激起他生活的斗志,帮他完成自救,而不是过度帮扶,让他变得好吃懒做!


最后说一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家实行的‘精准扶贫’,就是对这句话很好的诠释。


着迷丶大乡村

曾经有个故事:说一个青年看见一个乞丐可怜,每次遇到那个乞丐都会施舍10元钱。可有一次只给了5元,并说我现在结婚了,只能给你5元,乞丐知道后大怒,并说道,你拿我钱的去养老婆。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斗米养恩,但米养仇。”




虽然说“升米恩,斗米仇”是农村谚语,却并不只在于农村,这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大衣哥走红之后为了做了很多事情,乡亲们不但不知感恩,反而后颜无耻要他给每家送小车送存款,可见人一旦产生了依赖思想之后,灵魂不知道肮脏到什么成度。在看现今的少数低保户,贫困户,得到政策补肋之后,不思进取,不爱劳动,宁愿待在家中无所事事也不想脱贫,有的人甚至整天以赌博度日,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不但影响成年人,更渗透在孩子身上,才出现了一篇小学生网络热文,孩子长大以后的理想竟然是争取当一个贫困户。有人当是一个笑话,可这是笑话吗?深深体会后能笑得出来吗?



斗米养恩,升米养仇。只有在一个人最困难之时,帮扶一下,适可而止。扶人必扶志,让其懂得感恩之心。千万不能因一时可怜变成时时可怜,让其有依赖之心,否则就会变成农夫与蛇的故事。


乡村老农民

我妈从小心疼我,每天给我两颗糖,我每次吃糖都给小伙伴一颗,有一天我妈没给我糖了。小伙伴伸手向我要糖,我没有他竟然怪我并蔑视我,然后我就再也没给过他糖,并且无视他到处宣扬我小气。第一天给他糖的时候,他万分感激,持续一段时间后,他已经没有感激了,不给的话还怨恨。无视他的怨恨,到后来,他仗着比我体格大,竟然来抢我的糖,还说本应该是他的。


Mr泛其流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这是一句民间谚语。这一句话实际上是孔子中庸思想的现实反映,爱己及人,你可以去兼爱别人,但要把握好一个度。换言之: 爱可以,但不可以溺爱。又或者: 对你好可以,但不可以惯着你。可见,爱别人需要理性不可盲目,在可控范围内的爱最好。倘若爱心泛滥,便会适得其反。


欧阳大拙

救危难之人一急,他存感恩之心,但救之,再长养起来他就感觉施救者救人救到底是应该的,一旦施救者不养了,他就转恩反为仇,恨施救者沒能永远供养着他……………………俾人认为就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